-
日期: 2025-02-11 | 來源: 華爾街日報網 | 有0人參與評論 | 字體: 小 中 大
中國正在迅速降低對外部世界產品和技術的依賴,這是中國領導人習近平一項多年計劃的部分內容,目的是在中美緊張局勢加劇之際讓中國增強自主性、不受西方壓力影響。中國政府已向重點行業、尤其是高端制造業投入數以千億美元計的資金,同時敦促商界領袖配合政府的優先事項。
在許多方面,這項舉措都取得了成就。
現在中國自己生產的機器人和醫療設備越來越多,而不是依賴外國公司。
中國制造的太陽能電池板填補了一部分部分能源進口需求。
中國電動汽車制造商和人工智能新貴DeepSeek的成功,引發了外界對中國甚至可能在一些尖端領域超越西方的擔憂。
但在這些勝利的背後,習近平的產業政策耗資巨大,在政府收入陷入停滯之際消耗了國家資源。總部位於華盛頓的戰略與國際問題研究中心(Center for Strategic and International Studies)的一項估計顯示,截至2019年,中國每年在產業政策上的支出約為2,500億美元。
中國正在努力減少對外界產品和技術的依賴。圖片來源:STR/AGENCE FRANCE-PRESSE/GETTY IMAGES
大量資金被浪費在失敗的項目上,尤其是在先進制程半導體等領域。
注入中國工廠的大量投資也使中國在海外面臨壓力,因為這導致大量中國商品以低價被推向外國市場,加劇了貿易緊張局勢。西方國家已尋求阻止先進制程芯片流入中國,而隨著美國總統唐納德·川普(Donald J. Trump)加大對中國的施壓力度,中國在一些高價值領域日益增強的制造主導地位勢必成為新一輪貿易摩擦的焦點。
中國現在需要找到新的增長杠杆,以抵消房地產領域低迷和全球貿易環境惡化對其經濟造成的拖累。許多經濟學家表示,中國應該強化其薄弱的社會保障體系,以推動消費支出持續回升,而不是向已經很龐大的工業基礎砸更多的錢,在未來回報沒有保障的情況下背上更多債務。
中國制造中國在一些高科技領域的主導地位正在增強…各行業的貿易差額數據來源:Fathom Consulting
各行業的貿易差額數據來源:Fathom Consulting
但中國政府認為,將巨量資源投入到先進制造和技術領域,將可以使中國不容易受西方壓力的影響,從而增強國家安全。如果這意味著一些經濟問題要被忽視,或者加劇與西方的緊張關系,那麼中國領導人發出的信號是:這個險值得去冒。
研究機構世界大型企業聯合會(The Conference Board)駐北京的中國中心負責人Alfredo Montufar-Helu表示,中國為此付出的代價是“大量燒錢”。“這個成本中國能否承受得起?在中國政府看來,他們是迫不得已要承擔這個代價的。”
中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沒有回復置評請求。
“科技自立自強是國家強盛之基、安全之要,”中國官方媒體中央電視台的一位主持人本月表示。
單飛
習近平在2015年正式提出了要增強中國自主性的宏偉計劃,這一倡議稱為“中國制造2025”。
一份闡述該計劃目標的政府文件強調指出,世界正處於一場新技術革命的風口浪尖,中國只有投資建設更先進的制造業基礎才能取得成功。
這項計劃旨在全面提升中國制造業水平,但把重點放在了機器人、航空航天和新能源汽車等10個行業。
這項計劃還設定了提高核心零部件和基礎材料國產化率的明確目標。大量國家補貼和其他財政支持將幫助中國實現這些目標。
美國官員批評這個計劃是要將外國公司拒之門外,這個裂痕在川普2017年上任後進一步加劇。到2019年,在美國的壓力下,中國政府開始在官方報告中淡化“中國制造2025”,並暗示計劃讓外國公司在中國供應鏈中發揮更大作用。
然而,隨著美中關系的進一步惡化,中國自主自強的意圖進一步強化。中國政府在2021年發布的最新五年經濟計劃中表示,世界正變得越來越動蕩,科技領域的“自主可控”至關重要。
成功案例
根據戰略與國際問題研究中心(CSIS)的估算,在電動汽車領域(這是“中國制造2025”確定的10個重點行業之一),產業支持規模從2019年的150億美元激增至2023年的逾450億美元。超過100個品牌湧入市場。
隨著汽車質量的提高,中國品牌汽車在中國市場上持續擊敗外國競爭對手,並且也在海外市場迅速取得進展。
中國乘聯分會(China Passenger Car Association)的數據顯示,2024年,新能源汽車占到中國乘用車銷量的48%,高於2023年的41%,接近1,100萬輛。這些電動汽車大多由比亞迪(BYD)和吉利(Geely)等中國品牌制造。比亞迪最近超過大眾汽車(Volkswagen),成為中國銷量最好的汽車制造商,而通用汽車(General Motors)等美國汽車制造商的銷量則大幅下滑。通用汽車最近表示,將計入與疲軟的中國業務相關的逾50億美元支出。
政府投資已成功將中國企業轉變為在全球占主導地位的造船企業。圖片來源:STR/AGENCE FRANCE-PRESSE/GETTY IMAGES
造船業也出現了類似的情況。據戰略與國際問題研究中心稱,2010年至2018年期間,中國政府向航運和造船業投入了估計1,320億美元的支持。戰略與國際問題研究中心的高級研究員Matthew Funaiole去年表示,這增強了中國的自主性,並將中國企業轉變為在全球占主導地位的造船企業,按商船噸位計算,中國企業控制著全球50%以上的產量,而1999年這一比例僅為5%。
多年來,中國一直是化學品的淨進口國,尤其要從中東、歐洲和美國進口,因為國內產量不足以為其不斷增長的經濟所消耗的所有塑料、纖維和其他化學品提供足夠的供應。然而,自2021年以來,隨著國內產量的上升擠壓了進口,這一逆差已轉變為順差。
2024年,中國化工產品出口順差達到340億美元,而2020年為逆差400億美元。
未來的障礙
然而,在其他方面,習近平的自主戰略仍然面臨障礙。
在航空航天領域,中國C919客機在經歷了多年的挫折後於2023年投入商業運營,中國政府慶祝了這一壯舉。但這款由國有制造商中國商用飛機(Comac)制造、旨在與波音(Boeing)和空中客車(Airbus)的主力客機競爭的飛機,卻充斥著外國系統和部件,包括來自德國的起落架以及來自美國和法國的發動機。
自給自足中國制造商正在用國產替代品取代進口產品進口與工業生產之比數據來源:荷蘭經濟政策分析局
除了技術之外,由於缺乏耕地和水資源,中國提高糧食供應自給自足的行動也受到制約。2024年,中國進口了1.05億噸大豆,自2019年以來增長了21%,其中很大一部分來自美國,而同期肉類進口增長了55%。
在半導體領域,西方國家正積極努力確保中國不會很快趕上,而這只會加強北京方面實現自主可控的決心。
十年前,決策者曾表示,他們希望到2025年,中國芯片自給率達到70%。但咨詢公司國際商業策略(International Business Strategies)估計,到今年年底,中國芯片自給率將在30%左右,不過這一比例高於2024年的20%左右。中國海關數據顯示,去年芯片進口額接近4,000億美元。
中國沒有自主研發的技術來生產最先進的芯片制造工具,這些工具目前由荷蘭、日本和美國的少數幾家供應商制造。美國和其他國家的出口管制措施阻止了中國獲得這些最先進的工具。沒有這些工具,中國要制造最先進制程的芯片已被證明非常困難。
盡管如此,中國企業還是取得了令美國官員感到意外的突破。2023年,華為技術有限公司(Huawei Technologies Co.)發布了Mate 60智能手機,其中包含一款集成電路,其技術水平距離蘋果公司(Apple Inc.) iPhone手機中的先進制程芯片又近了一步,不過業內專家對這些芯片的良率以及華為能否高效地大規模生產這些芯片提出了質疑。華為未曾就該芯片的細節置評。
在被限制使用谷歌(Google)的安卓(Android)系統後,華為還成功開發了自己的操作系統。
人工智能新貴DeepSeek的案例為中國政府主導的戰略提供了一個反例。DeepSeek並非誕生於政府實驗室,而是由一位創立了一家對沖基金的中國數學奇才創建。許多經濟學家認為,中國可以通過放松對私營部門的控制來更好地提振經濟,在與美國競爭的過程中增強自身實力,同時避免國家主導模式的諸多弊端。-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印度剛要"強硬" 就挨了川普一棍
- 美菲海岸警衛隊首次參與軍演 向中國發出警告
- 法官:7-11本可節省75萬加元賠償費
- 為與美國對抗,中國打造了怎樣的戰略堡壘?
-
- 演員朱媛媛去世年僅51歲 她與癌症抗爭近5年
- 力邦藝術港 展覽活動拍攝場地租賃
- 大溫獨立屋出租激增 增速超過公寓
- 驚!本拿比女子在後院與山貓面對面
- 一大家出國旅游玩這個 差點悲劇了
- 震驚全美 拜登病了 川普要查奧巴馬
-
- 中國出口稀土需填寫最終用戶,進一步封堵漏洞
- 最新警告:百米超級海嘯席卷西海岸
- 德國外長:北京應承擔烏克蘭戰爭和平責任
- 溫哥華會計事務所 收費低 服務好
- 罕見使用"清除"一詞,美對中發出強硬信號
- 有的部門已經癱瘓,解放軍中人心惶惶
-
- 有利買家 加拿大房價正進入調整期
- 與川普通電話竟談及梅拉尼婭 普京"爆料"
- 唉!溫哥華又被貼上最不想要的標簽
- 向習要護照 賀建奎手持美國綠卡公開喊話
- 交27萬元這費用 大溫公寓業主嚇醒
- 公寓市場正在放緩 買家都去哪了?
-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