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2-06 | 來源: 循跡曉講 | 有1人參與評論 | 字體: 小 中 大
雖然說日軍的皮鞋在各主要交戰國當中算是中規中矩,但考慮到抗戰時期中國軍隊的處境異常艱苦,不少部隊士兵腳上穿的只是草鞋,跟這個一比就有相當明顯的反差。所以國人說這日軍軍靴那是“侵略者的鐵蹄”,算是非常形象了。那今天就來聊聊這“侵略者的鐵蹄”——日軍軍靴。
說起來,日本軍隊穿皮鞋的歷史是從明治維新開始的。在此之前日本無論是武士還是平民,要麼習慣穿木屐,要麼幹脆光著腳。這也算是“我日本自有國情在此”。這樣的國情到了黑船來航就不能持續下去了,日本人意識到得睜開眼看世界,明治維新前後,不管是幕府還是天皇派往西洋的考察團就沒停過。
當時日本無論是水手還是使團成員都沒有正經的鞋子,經過長途航海腳上已經是慘不忍睹,到了西方世界趕緊買來皮鞋穿上,不穿不知道,一穿就舒服的脫不下來了。這些代表團在考察西方各地的風土人情之時,也不忘考察這皮鞋的制作和穿著,並把它介紹給日本國內。不過,當時的日本還是有不少人反對皮鞋,認為穿這東西有傷國體,但日本的開化已經是不可阻擋的潮流了。
◇ 圖為幕府新軍復原圖
◇ 圖為日本影視劇中的幕府新軍使用哈奇開斯37mm連發快炮,可見當時幕府士兵還是普遍穿著草鞋
◇ 圖為日本長崎市風頭公園風頭山頂上的阪本龍馬銅像(司馬遼太郎題字),可以看到龍馬腳上穿著皮鞋
◇ 圖為日本長崎市龜山社中門前的小公園內的龍馬皮靴像
我們看當時的風雲人物阪本龍馬留下一張照片,他就是身穿和服,腳登皮鞋的形象。自此皮鞋是走進了日本,之前我講過日本明治維新的西化象征鹿鳴館(詳見:鹿鳴館:穿洋服,跳洋舞,就是賣國賊?| 循跡曉講),那裡面的日本人都穿洋裝,跳洋舞,彈鋼琴,像皮鞋這種舶來品自然也成為日本上流社會的時尚。
◇ 圖為脫胎換骨的明治新軍
不過,當時皮鞋對於普通日本老百姓還是太奢侈,這玩意兒大規模普及還是在軍隊裡,畢竟近代軍隊行軍打仗,其要求和強度都決定了日本過去的草鞋或者赤腳根本行不通。明治三年日本舉行的一次大規模軍事演習中,有不少士兵是這輩子第一次穿上皮鞋,開了洋葷。
不過,由於歷史慣性的原因,皮鞋在日本軍隊中的推行還是經歷了一些時間。西南戰爭時期還有不少士兵不習慣穿皮鞋而穿著草鞋上戰場的。此後日本陸軍西化的速度加快,皮鞋就成了制式裝備。我們在現在看到的八國聯軍侵華時的日本兵,以及日俄戰爭時期的日本官兵照片,已經不見穿著草鞋或者打赤腳的,他們要麼是穿高筒靴子的軍官或者騎兵,要麼是穿著皮鞋打著綁腿的步兵。
◇ 圖為日本浮世繪作品表現的日俄戰爭
幾次戰爭中,日本軍隊也摸索出了適合自己士兵穿著的皮鞋樣式,也就是高腰軍靴,他們管它稱為“編上靴”。這“編上”二字有多種解釋,後世有學者認為就是高腰包住腳踝的意思,還有人認為是鞋口部分有鞋帶需要系上的意思。從明治到昭和,日本陸軍步兵的裝備幾經更新,1930年,也就是昭和五年,陸軍步兵從帽子到軍靴都得到了更新,而他們的軍靴也換成了“昭和五年式編上靴”,簡稱為“昭五軍靴”。從此之後直到1945年日本戰敗,日本陸軍的步兵一般都穿著它,而這種軍靴也就成了前面提到的“侵略者的鐵蹄”。
◇ 圖為昭五式軍靴
昭和五式編上靴用牛皮制成,鞋底前腳掌有三十六顆鋼釘,後腳掌有J型馬掌鐵鞋跟和防滑鋼釘以此提高抓地力,當士兵踩踏地面時會發出響亮的聲音,極具辨識度。為了防水,鞋子要麼是經過了打蠟處理,要麼在表面做成翻毛質地。這樣的一雙軍靴自然是造價不菲,為了讓士兵養成愛惜軍靴的習慣,日軍規定這靴子得是士兵自掏腰包購買,其售價是接近兩日元,要知道當時日本士兵的工資也就一個月四日元,所以要不是徹底爛掉,肯定會把靴子縫縫補補一直穿下去。
◇ 圖為渡河中的日軍把軍靴掛在身上避免浸濕
◇ 圖為身穿昭五式軍服,腳穿昭五式軍靴的關東軍官兵
俗話說一分價錢一分貨,這昭五式軍靴質量就是好,日軍不但穿著它跋山涉水,還拿來有別的用途,比如他們的九七式手雷要求在投擲前往硬物上磕一下,這昭五式軍靴足夠硬,往往就被日軍拿來磕手榴彈。再比如這玩意兒畢竟是牛皮做的,到了絕望的時刻啃它充饑的也大有人在。從瓜達卡納爾島島英帕爾戰役,有不少饑餓的皇軍士兵在絕境之下也顧不上自掏腰包買鞋了,只能啃皮鞋的牛皮。而這鞋如此之硬,應用最廣泛的場合當然是體罰。有人回憶說老兵虐待新兵,就用這軍靴抽新兵耳光,把下頜骨都擊碎了。
而淪陷區的民眾也有不少痛苦的回憶跟這軍靴有關。有河南的農民在1944年被日軍強行征調修路,路過的日軍認為他在偷懶,抬腿就是一腳,這一腳下去踢的腿上鮮血直流,差點殘廢。這麼說來,這昭五式軍靴被形容為侵略者的鐵蹄,那是一點都不過分。這個形象是如此深入人心,以至於很多抗戰影視劇裡都會有日本兵把人踢殘廢的鏡頭。
◇ 圖為長沙會戰中日軍攻入長沙市區,可以看到趴在地上提供火力掩護的日軍腳上的昭五式軍靴
◇ 圖為常德會戰中被俘日軍,可見其穿著昭五式軍靴,旁邊中國軍人穿著布鞋
昭五式軍靴在後期也有多種變化,主要原因是偷工減料。隨著日本在侵華戰爭的泥潭中越陷越深,他們不得不大規模擴軍,用牛皮做鞋顯然過於奢侈,1941年2月,改進後的昭五式軍靴可以節省一半的牛皮原料,並取消鞋底鋼釘,改用橡膠。而到了1943年之後,戰況對日本越來越不利,昭五式軍靴又一次經歷了生產降級,用豬皮和馬皮取代牛皮。這樣的鞋子質量跟之前的比自然是一落千丈了。
◇ 圖為戰爭後期,日軍軍靴品質逐步縮水
除了這樣的昭五式軍靴,日軍士兵普遍穿著的還有一種分趾橡膠鞋,用於涉水等場合。中國的老百姓也形象地把這種鞋叫做“牛蹄子鞋”。戰爭後期日軍師團數量急劇擴張之時,那些戰斗力強的所謂甲種師團還能有昭五式軍靴分配,至於臨時湊數的,有不少就只能穿著“牛蹄子鞋”了。
◇ 圖為腳穿分趾橡膠鞋進行作戰的日軍
即使日軍到了後期昭五式軍靴質量嚴重下降,但我們不得不承認,他們至少是有鞋穿的部隊。跟他們比,中國軍隊有相當多一部分穿的是草鞋,這其中最典型的就是川軍。草鞋雖然制作簡單,成本低廉,但是在高強度的戰場行軍環境中,草鞋非常不耐穿,也很不舒適。在殘酷的戰場上,穿著草鞋的腳非常容易受傷,這無疑會嚴重影響戰斗力,甚至會讓士兵付出生命的代價。
◇ 圖為作戰負傷的川軍士兵,可見身上他身穿單薄的軍裝,腹部受傷,兩手纏繃帶,面呈痛苦狀,左側的士兵則是赤腳狀態
◇ 圖為淞滬會戰時期,奔馳在戰場上德械師士兵,抗戰初期也就蔣介石嫡系部隊,晉綏軍的士兵能穿的起皮制軍靴或是棉布鞋
◇ 隨著海上封鎖和滇緬公路被切斷,中國抗戰形勢十分不樂觀,即便是模范師(德械師)的士兵也不能做到裝備齊整 圖為著草鞋手持中正式步槍的模范師士兵
而在戰爭期間其實中國軍隊在一些戰役中繳獲過一些日軍的昭五式軍靴,但是有不少官兵試過之後發現根本穿不慣,之前根本沒正經像樣地穿過鞋,穿皮鞋覺得非常沉重。甚至有些官兵想當然地認為,既然這日軍的皮鞋如此沉重,他們穿著跋山涉水翻山越嶺肯定非常不便,就想著在復雜地形上迎擊日軍,以發揮“光腳的不怕穿鞋的”優勢。但真的打起來才發現,日軍穿著皮鞋根本沒有行動遲緩,畢竟他們從訓練開始就一直習慣穿皮鞋了。因為這樣的想當然,也有不少的中國士兵死於非命。這實在是非常心酸的故事了。
◇ 圖為1943年,駐扎在滇南怒江前線的中國士兵正在吃飯,可見前線士兵腳穿依然是草鞋
如果放在二戰的參戰國裡,日本的昭五式軍靴也只能說是中規中矩,但它能給中國軍民留下如此深刻的印象,歸根到底還是因為中國軍民連這樣的皮鞋都是稀罕東西。這也從一個很小的側面折射出抗日戰爭的本質,乃是一個落後農業國和一個工業國之間的較量,在如此的較量中農業國能硬撐下來,也唯有在付出巨大犧牲之後永不言敗。
◇ 圖為1943年,印度蘭姆伽訓練基地,頭戴涼盔的中國駐印軍士兵在盟軍教官的指導下學習使用迫擊炮,可以看到駐印軍不論是武器還是軍服軍靴都有了質的提升
◇ 圖為1943年,中國駐印軍士兵在印度蘭姆伽訓練營進行拼刺訓練
如此看來我們抗日的先輩值得我們最高的崇敬,而這些年一些抗日神劇當中,且不說手撕鬼子,就只說那些主角穿著皮鞋夾克手持加特林的行頭,就已經是對歷史嚴重的褻瀆了。-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哈媽家族成員曝光,從3個方面安排看出她不簡單,這是瑾汐的福氣
- 硬核觀眾大屏看大劇:如何把《借命而生》看出電影感?
- 美中日內瓦貿易會談或挑燈夜戰(圖
- 視頻泄密 習疑似在俄羅斯犯病 眼與脖子失控
- 大S留給女兒珠寶被搬走,小s聯合眾星掩蓋熱度
-
- 星二代,老爸拿過金雞獎,妻子是譚松韻好友
- 溫市居民最近去美國感到不受歡迎
- 涉嫌溫哥華素裡兩宗凶殺 男子被捕
- 溫村著名房地產公司Rennie裁31人
- 溫哥華會計事務所 收費低 服務好
- 震驚 80年研究揭示的長壽關鍵竟是
-
- 能幹擾F-22的"陣風"戰機 為何逃不過中國導彈
- 舉世矚目!美中台海決戰"提前打響"?
- 大溫華人女子幹這事遭舉報+罰款$300!全網怒了
- 卡尼新內閣即將出爐 看年薪多少?
- 關稅逼退中國商品 美西港口清空
- 王丹:中國為何這麼快就與美談判?
-
- 絕大多數加國人寧願在本國公路旅行,也不願前往美國
- 中國憂心"2下場"!選擇對美讓步(圖
- 溫哥華貸款經紀 解決各類疑難貸款
- 博勵治慘 補選恐被塞200名競爭者
- 這選區將重新計票 自由黨或增一席
- 蓋茨擬捐幾乎全部身家 斥馬斯克殺最貧窮兒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