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中國加征關稅是一個訊號 川普背後意圖曝光
中國,是川普在第二個總統任期前幾周的核心議題之一。《華爾街日報》報道,在川普至今簽署的80多項行政命令和重要行動中,有超過三分之一涉及中國,包括4日對中國加征10%關稅,顯示川普新政府正在尋找哪些領域能對北京施加影響力。
然而,針對如何與中國角力,川普尚未明確闡述更全面的策略。而他是將美中關系視為一場意識形態之爭,還是純粹的一系列交易,也是未知數。
《華爾街日報》報道,拜登政府將美中競爭定調在民主與威權之爭,但川普更可能是基於“美國優先”的原則采取行動。這可從他對中國首輪關稅只加征10%,而非一開始威脅的60%看出端倪,這也向北京發出了一個訊號:他會使用貿易作為武器。
與川普團隊有過交流的人士表示,中國並非川普政府的主要考量,其實最引人關注的行動主要是針對墨西哥、加拿大、格陵蘭和巴拿馬。
“他比較少受到意識形態的影響。”北京智庫“全球化智庫”(Center for China and Globalization)創始人兼主席王輝耀表示。他認為川普針對中國的各種行政命令,目的是為了軟化北京立場,以便在其他領域達成協議。
王輝耀舉例,川普下令建造“下一代飛彈防御系統”,不只是為了保護美國不被中國的高超音速飛彈攻擊,也可能是逼迫北京參與核武談判的一種手段,“川普只在意公平交易。”
川普曾在世界經濟論壇上表示,要與中國保持有建設性的關系,“我們不需要讓它變得非凡,而是要讓它成為一個公平的關系。”

中國策略集團(China Strategies Group)負責人強生(Christopher K. Johnson)表示,川普對中國實施一系列的行政命令和行動,可能是為了與北京談判一向涉及廣泛的協議而鋪路,最終目的就是想讓中國妥協,達成交易。但他也警告,北京不會如華盛頓所想的那樣容易屈服,即便川普似乎急於達成協議,但習近平可能會放慢談判進程。
“我不認為總統反中。”一位同時為北京和華盛頓官員提供建議的顧問表示,川普一開始試圖與習近平建立“友好關系”,包括邀請他參加總統就職典禮、在1月的通話中稱他為“主席”。這些言行似乎是為了讓習近平支持川普的“美國優先”政策。
布魯金斯研究所約翰桑頓中國中心主任何瑞恩(Ryan Hass),北京將直接從川普本人的言行中,判斷美中要走往何方,而川普的影響力多寡,取決於他是否能清晰地制定戰略。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評論
發表評論
視頻
相關功能
加西網微信公眾平台
加西網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