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正在日本藥妝店"爆買"如何防范用藥風險?
2025年春節假期,日本(专题)各大藥妝店門前排起長隊,操著各地方言的中國游客推著購物車,將感冒藥、腸胃藥、止痛藥等家庭常備藥品掃入籃中。
貨架前,王女士(化名)的購物車內滿載著30盒太田胃散與20盒龍角散。導購員以中文告知“每人限購五盒”,她隨即轉身,示意同行的親戚協助結賬:“多准備些,這些對感冒發燒、甲型流感、乙型流感、支原體肺炎以及新冠病毒都有效。”
大阪心齋橋一家松本清店的店員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春節期間中國游客的客單價是平時的三倍以上,貨架上的熱門藥品經常被搶購一空。“尤其是感冒藥、頭痛藥、胃腸道家庭常備藥,每人僅限購一件,但也有不少人會選擇讓同行的人幫忙分擔。”
日本觀光廳數據顯示,2024年春節假期中國訪日游客達68萬人次,其中73%的游客將藥妝店列入必訪清單。大阪心齋橋商圈藥妝店春節銷售額同比激增210%,感冒藥、腸胃藥等OTC藥品占據銷量前五名,尤以小林制藥退熱貼、大正感冒顆粒等家庭常備藥最受青睞。為了滿足中國游客的購物需求,藥妝店的功能也在逐步擴展,從傳統的銷售藥品轉向提供更全面的健康和生活方式支持服務。例如,一些藥妝店開始提供食品銷售,增設生鮮食品,以及提供健康咨詢和檢查服務,以滿足消費者對健康和生活質量的需求。
因此,根據日本連鎖藥妝店協會(JACDS)的預測,到2025年,日本的藥妝購物市場預計將繼續保持增長態勢,藥妝店數量將增長至3萬家,年銷售額超10萬億日元。
眼下,跨境購藥迎來熱潮,這也成為觀察中國消費升級與全球供應鏈重構的重要窗口。

日本大阪的心齋橋是國人購買藥妝的重要地點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季媛媛 攝
跨境購藥熱
根據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發布的《2023年我國衛生健康事業發展統計公報》,2023年度我國醫院患者每次住院的平均費用實現了5.2%的實際降幅,表明患者在住院費用上的經濟壓力有所緩解。同時,國家統計局發布的《中華人(专题)民共和國2023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顯示,2023年醫療保健人均消費支出為2460元,占人均消費支出的9.2%。
盡管如此,貝恩咨詢調研顯示,中國家庭醫療支出占消費比重從2019年的5.2%升至2023年的7.8%,但消費者對國產藥品信任指數僅微漲1.3個百分點。這種需求與供給的錯位,推動跨境購藥成為中產家庭的"安全感解決方案"。
阿裡健康數據也顯示,2023年日本OTC藥品跨境零售額同比增長87%,其中35%消費者通過"線上下單、旅游自提"模式完成采購。這種O2O模式有效解決了藥品跨境物流的時效難題。
中國游客在日本藥妝店的購物清單上,感冒藥、止痛藥、腸胃藥等常備藥品占據主要位置。這些備受青睞的藥品普遍具有療效確切、副作用小、包裝精美且使用便捷的特點。以日本著名的EVE止痛藥為例,其成分明確、劑量精准,配合詳細的說明書,讓消費者感到安心。
王女士告訴記者,“不久前,我去了東京,那裡的秋葉原鶴羽藥妝店竟然推出了‘藥品福袋’,內含諸如EVE止痛藥、小林退熱貼等熱銷產品,每個價值2萬日元的福袋在短短半小時內就被搶購一空。當時自己只搶到一個福袋,所以,來到大阪心齋橋會繼續加購這些爆款。”
春節期間的日本商圈,中文導購牌、支付寶立減標識與“福”字燈籠交織,構成魔幻的消費圖景。
當中國家庭的藥箱裡堆滿了貼有日文標簽的藥品時,這不僅彰顯了消費選擇的多樣性,更是全球醫藥產業價值鏈正在經歷深刻變革的生動寫照。這場始於春節購物車的產業變革,正在倒逼中國醫藥行業進行從研發創新到零售服務的全面升級。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評論
發表評論
視頻
相關功能
加西網微信公眾平台
加西網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