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4-12-12 | 來源: 古老板的老巢 | 有0人參與評論 | 字體: 小 中 大

為什麼廣州這個一向以開放包容為特點的城市會突然失去理智?
就在12月8日,一件讓人哭笑不得的事情發生在廣州。
這天,廣州地鐵突然宣布要實行"人過門物過機"的新安檢規定。沒有任何預告,沒有任何征求意見,就這麼突然地來了。你以為這是在坐地鐵?不,這是在過海關。金屬探測器全身掃描、開包檢查,把每個乘客都當成了可疑分子。
結果呢?第二天周一早高峰,地鐵站外排起了長龍。人們在寒風中等待,怨聲載道。這出鬧劇持續了多久?也就十來個小時。到了周一晚上,一切又恢復原狀,仿佛什麼都沒發生過。
你以為這只是一個普通的決策失誤?錯了。這恰恰暴露了計劃經濟的本質。什麼是計劃經濟?就是用一個人的計劃,取代所有人的選擇。
想想看,每個坐地鐵的人都有自己的計劃。有人要趕飛機,有人要見客戶,有人要去上課,每個人對時間的需求都不一樣。可是現在呢?一個簡單的安檢命令,把所有人都趕到了同一條路上,所有人都必須遵守同樣的規則,所有人都要為了某個虛無縹緲的"安全"來犧牲自己的時間。
就好比你開了一家餐廳,生意特別好。突然有一天,政府跑來告訴你:"為了食品安全,從今天起你每道菜都要檢測三遍,顧客要等三個小時才能吃到。"你說這是在經營餐廳,還是在開醫院?
這就是計劃經濟的通病 , 它永遠覺得自己比你更懂你的需求。它會說:"為了你的安全,為了你的健康,為了你的未來。"可它從來不問你願不願意。
更可笑的是什麼?這種自以為是的規定,最後連十個小時都沒撐過去。為什麼?因為它違背了最基本的經濟學原理, 稀缺性。每個人的時間都是有限的,你不能為了追求一個所謂的"完美安全",就讓所有人付出無限的代價。
這個故事還沒完,廣州的政府部門好像突然得了一種"管理饑渴症":
你猜他們又出了什麼招?限制電動車只能跑15公裡。是的,你沒聽錯,就是每小時15公裡。這哪是在騎車?簡直就是在遛彎。
有意思的是,這個規定的起草人,廣州市電動自行車行業協會的黃秘書長是怎麼說的?他說:"這不是廣州首創,其他地方也這麼幹。"好家伙,這是什麼邏輯?別人跳井你也跳?歷史上曾經流行放血療法,難道現在醫院也要用這個治病?
更妙的是,他說:"為了騎手的安全,我們初期執法會人性化,給最低罰款。"等等,我沒理解錯吧?你先搞個不人性化的規定,然後說執法的時候會人性化一點?這不是承認規定本身就有問題嗎?
他們還說要"建議美團調整配送時間"。你看到問題了嗎?一個行業協會,憑什麼去幹預一個企業怎麼經營?這就好比你開了個飯店,街道辦來告訴你:"今天起,你們的菜必須要蒸兩個小時才能端給客人,為了食品安全嘛。"
讓我們算個賬:以前騎手一天送50單,月入8000, 限速15公裡後,一天最多20單,月入3000,減少的30單去哪了?消失了。 少賺的5000塊誰來補?沒人管。
你以為這就完了?不,這只是多米諾骨牌的第一張:
騎手收入下降80%,大量失業; 外賣送不到,餐館生意減少; 餐館倒閉,員工失業;電動車廠沒人買車,工人失業;平台公司收入銳減,股價暴跌。
會出現一系列災難性後果。
就像一個蝴蝶效應,一個看似簡單的限速令,卻能引發一連串的經濟震蕩。為什麼?因為市場經濟是個有機整體,你扯一根線,整塊布都會動。-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金價突然崩了!創12年來最大單日跌幅...
- 香港過氣女星准備復出,一脫成名後突然息影
- 黨媒突然下架何衛東落馬消息 意欲何為?
- 溫哥華會計事務所 收費低 服務好
- 上海影城這場讓人捏一把汗的膠片放映,藏著電影修復的價值
-
- 看到黃宗澤,才明白竇驍成為了笑話
- 台灣藝人王大陸、陳柏霖、修傑楷被偵訊
- 在這裡,中國人開始"嫌棄"中國人了
- 韓亞龍一周特價10月16日-10月22日
- 溫村成立盈利地產公司的努力失敗
- 從軍中情人到間諜?鄧麗君葬禮軍人抬棺蓋黨旗
-
- 共軍最大整肅 習軍權牢牢在握 東部戰區大換血
- 本拿比巨型多戶住宅遭反對 修附例
- 中國百貨公司頂級廁所"年花20萬元"才能解鎖
- 張朝陽狂贊楊振寧:他是大神 高過費曼和霍金
- 探訪合肥楊振寧舊居 市民趕來獻花
- 媒體報道稱楊振寧是"華裔"科學家,對嗎?
-
- 深圳月薪3萬富二代"外包媽媽"真相
- 被裸吊狂鞭!哈瑪斯煉獄酷刑曝光
- 力邦藝術港 展覽活動拍攝場地租賃
- 川普"全程火爆咒罵"!徹底讓盟友死心
- 控哈瑪斯破壞加薩停火 以總理下令采取強硬行動
- 加國省長商店親自抓賊 遭專家質疑
-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