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侖:愛情的勝利
-
封面圖 | 《窗外》劇照
瓊瑤去了。華人世界的「愛情教母」瓊瑤阿姨以她「自我綻放」的方式去了。
她說,生如火花,去如飄雪。在「已盡力燃燒過後」,她翩然而去。
她的生命事跡、她的影響力,這幾天很多人談論。我看到新聞時,腦海裡蹦出的是五個字——愛情的勝利。
1
首先是她個人愛情生活的勝利。
「愛情」這兩個字伴隨瓊瑤的一生。她的愛情生活,高中時就開始了。十八歲那年,她讀高三,用她的話說,「我的十八歲,是如此暗淡無光」。在暗淡無光的日子裡,她愛上了一名比自己大二十五歲的老師。
盡管老師的妻子已經去世,但受身份、年齡、地位、道德等各種因素的影響,兩人備受壓力。瓊瑤高考落榜後,戀情被母親發現。母親非常不滿,甚至到警察局及教育部門狀告,老師被解聘,身敗名裂,遠走他鄉。
與老師分手後,瓊瑤再次參加高考,依舊落榜。不久後,失業在家的瓊瑤和她父親的一名學生墜入愛河,開始了生命中的第二段戀愛。
這段戀情初期還算平穩。他們很快結婚,還有了一個兒子。瓊瑤一邊帶孩子,一邊寫作。出於對愛情的理解,以及內心的掙扎,她用小說的形式寫出了自己第一段戀情的故事,那就是《窗外》。
《窗外》出版後,備受關注。但這種對愛情的強烈感受的表達和追尋,嚴重傷害了丈夫的感情。隨著兩個人之間的差距、誤解、矛盾越來越多,兩個人的感情破裂,以離婚收場。
小說的內容,以及她這段感情的破裂,也傷害了瓊瑤與母親之間的感情,兩個人一度到了要決裂的邊緣。母親批評她是在出賣父母,「除了‘出賣’你的父母以外,你還有沒有別的本事?我生你養你育你,竟換得你用這種方式來報答——你寫了一本書來罵父母!」「你以為大家是喜歡這部作品,而買這本書嗎?大家不過是要看看你的風流自傳而已!」她不得不向母親做出妥協,以平復母親的憤怒。
瓊瑤(1938年4月20日-2024年12月4日)舊照(圖片來自網絡)
離婚後,處在人生低谷期的瓊瑤開始瘋狂般地寫作。她把自己對愛情的想象、感受以及掙扎,傾注到小說當中。
她在文字中所展現出的對愛情的強烈的追尋和掙扎,得到了平鑫濤的欣賞與鍾愛。
平鑫濤是《皇冠》雜志及皇冠出版社的社長,也是一個文藝愛好者。作為出版社老板,出於對優秀作者的欣賞,在《窗外》出版期間,他與瓊瑤有過文字往來。隨著瓊瑤的作品不斷增多,兩個人的溝通愈發密切。在文字往來了很長一段時間之後,兩個人因為工作原因見了面。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評論
發表評論
視頻
相關功能
加西網微信公眾平台
加西網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