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立平:一個基本道理:先有生活,然後才有生育
-
【最近,政府提出建設生育友好型社會,並提出一系列措施。我很贊成這個說法。下面重發一下我三年前的一篇文章。人們是否生育,是基於環境做出的一種選擇。有正常的生活,正常的生育才有可能。其實,不僅生育問題是如此。所以,最近幾年中我一直在呼吁,我們應當有一個正常的社會,有一種正常的生活,正常做人,正常思維,正常做事】
出生率跌破1%,人們的生育意願急劇下降。
一些有識之士擔心的事情正在變成現實。
這是一個非常嚴重的事情。要知道,這不僅低於世界平均水平,也低於高收入國家的平均水平,還低於中等偏上收入國家的平均水平,甚至低於以少子化著稱的日本等國家的水平。
於是,人們紛紛在想辦法。政府在想辦法,專家在想辦法,甚至民間關心點公共事務的人們也在想各種各樣的主意。
甚至一些無奈而荒唐的主意都被想了出來。但可以說,在一個最基本的問題解決之前,這些辦法要麼是言不及義,要麼是隔靴搔癢,要麼是無濟於事,要麼幹脆就是胡謅八扯。
這個最基本的問題就是:先有生活,然後才會有生育。
為什麼這麼說?一個最基本的道理:生育是生活的一部分,是生活的產物。在今年年初的時候,我曾經寫過一篇文章,《一種屁滾尿流的生活方式》。我們現在的現實是,生活在不斷受到擠壓,生活的空間越來越小,人們的心思越來越不在生活上,甚至人們已經越來越顧不上生活,生活已經成為疲於奔命的同義語。試問,沒有生活,哪來的生育?換句話說,沒有生活的意義,哪有生育的意義?
有人會說,在過去的時代,人們不就是稀裡糊塗地生孩子嗎?不錯,那時候生孩子是有點稀裡糊塗。但稀裡糊塗不意味著腦子裡沒有意義這個概念。你總不能說,人類在地球上生活了這麼多年,就這幾年才萌生了生活意義的概念吧?那時候,傳宗接代,養兒防老,就是最樸素的生活的意義,生育就是實現養兒防老傳宗接代意義的方式。
大家都知道生孩子放羊的段子吧?在那裡,家裡的羊得有人放,幾間破草房得有人繼承,自己的姓得有人接著姓,就是意義。何況,在那個時候,實現這種意義既有條件,代價也不大。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造人有的是時間。造出來了,也不過是吃飯的時候多添一雙筷子,人們不覺得是個多大的負擔。
而在今天,情況非常不一樣了。現代社會既可以說是一個自我意識覺醒的時代,也可以說是一個理性計算的時代。過去那種稀裡糊塗型的意義越來越不起作用,生育也越來越成為一種理性思考和選擇的結果。這時候,他首先要想要問的是:我為什麼要生孩子多生孩子?你想讓他生,請先給他一個理由。
在這種思考和選擇之中,過去那些生孩子必要性的理由似乎在一個個隱去。功利性的理由就不必細說了。關鍵是生活,以及人們對生活的感受。在現代社會中,人們對於人生的無意義感或不滿意感越來越強。就最本能的生命延續來說,他總得覺得生活是多少有點意思的體驗,他才會覺得生命的延續是有意義的吧。我聽到不止一個人說,我不想有一個孩子,讓他和我一樣過這一生。包括那些在人們看來是比較成功的白領,那些985、211的畢業生。有的說,難道我要個孩子,就是為了讓他們和我一樣一輩子996甚至弄不好連996的機會都得不到嗎?
所以,我建議那些專家,在了解人們生育意願之前,先了解一下人們對生活的滿意度。
一方面是找不到生育的意義和動力,另一方面對成本的感受卻越來越深切。這個成本不能簡單從金錢的意義上來理解,雖然這極為重要。就一部分人來說,成本有時更多是精力上的。因此。對於哪怕經濟條件好一點的人來說,也並不意味著在成本的負擔面前可以輕松。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評論
發表評論
視頻
相關功能
加西網微信公眾平台
加西網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