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法官淪為打手 賴清德揭台灣"民主內戰"序幕
-
台灣憲法法庭10月25日判決在野國民黨和民眾黨主導的立法院改革法案幾乎都違憲,在野黨指責“雙少數”的總統賴清德意圖走向獨裁,執政的民進黨回嗆在野黨在搞“民主政變”,聯合監察院、司法院一起對抗在野黨占優勢的立法院,明年度的中央政府總預算和大法官人事案等都陷入僵局,台灣民主運作舉步維艱。
台灣憲法法庭10月25日判決在野國民黨和民眾黨主導的立法院改革法案幾乎都違憲,在野黨怒斥司法院大法官徹底閹割“正常國家國會”應有的調查權等,總統賴清德率領的新威權體制正走向獨裁,揚言反制到底。執政的民進黨立委反唇相譏,指在野黨在搞“民主政變”,提案欲解散在野黨,台灣新的“民主內戰”已然揭開序幕。
台灣今年初總統與立法院改選,賴清德僅取得四成選票,民進黨也失去最大黨地位,成為繼前總統陳水扁之後第二個雙少數政府。2000年僥幸在國民黨分裂下取得政權的陳水扁,曾積極拜會在野黨,甚至任命國民黨的唐飛為閣揆(唐飛被國民黨停權),試圖穩定政局。
賴清德上任以來,僅口頭尋求跨黨派朝野合作,不曾拜會在野黨領袖與立委,還透過大法官釋憲壓制在野黨,也曾盤算倒閣、解散立法院,甚至在明年初發動立委罷免潮,呼喚“青鳥飛出來”,希望一切重新來過。不過,10月中旬罷免國民黨籍基隆市長謝國梁失敗後,民進黨內部出現踩煞車聲音。
民眾黨立委張啟楷向《聯合早報》指出,過去八年民進黨一黨獨大,在野黨舉手舉腳都輸,民進黨行政權獨大,完全輾壓在野黨,結果疫苗、雞蛋等弊案叢生,人民想要改變,用選票讓三黨不過半,它卻要翻桌。
他說: “無論國會改革法案和總預算等,民進黨都想玩釋憲,徹底把民主刨根,台灣正走在能否實踐民主法治很重要的十字路口。”
國民黨和民眾黨上會期聯手通過《立法院職權行使法》和刑法等修正案,將總統赴立法院作國情報告常態化、讓立法院有充分調查權和聽證權,並制定藐視國會罪等,擴大立法院監督制衡的功能。
不過,總統府、行政院、監察院和民進黨立法院黨團認為立法院修正案違憲擴權,四路齊發聲請釋憲。憲法法庭如外界所料,判決立法院修正案多數違憲,嚴格限縮立法院的調查權、聽證權法等,甚至連憲法增修條文明定“立法院於每年集會時,得聽取總統國情報告”都被大法官解釋成“總統無至立法院為國情報告之憲法義務,立法院亦無聽取總統國情報告之憲法義務”。
在野黨猛評大法官淪為打手
10月25日是紀念台灣脫離日本殖民統治的光復節,民進黨立法院黨團總召柯建銘欣喜地指出,當天也是憲政光復節,呼吁在野黨團尊重大法官判決,不要再進行政治操作。
在野黨強烈批評,大法官自甘墮落,甘為府院黨打手,這是憲政史上一大恥辱。
國民黨立委翁曉玲指出,按釋憲判決,不僅總統沒有到立法院作國情報告的義務,行政官員在立法院做虛偽陳述或無故缺席等行為,只須負政治責任,不負法律責任,立法院無法有任何制裁措施。
她說:“大法官的憲釋判決締造三項奇跡,成就超級大總統,走向威權式政權;大幅弱化立法院權力;司法院造法擴權,成為立法院的太上皇。”
民眾黨立法院黨團總召黃國昌譴責大法官釋憲判決,徹底閹割“正常國家國會”應有的權力,讓賴清德所率領的新威權體制走向獨裁。
他嘲諷綠色大法官甚至連2008年賴清德當立委時支持修正的立法院得邀請總統進行國情報告、1999年修正的官員經院會決議得移送監察院等條文均宣告違憲,大幅限縮立法院的權力。
台憲法專家:立法院離西方民主體制日益遙遠
民進黨公認的憲法專家、民進黨前立委林濁水批評:“台灣立法院離正常西方民主體制愈來愈遠,國會體制愈成為獨一無二的民主怪胎了。”
全世界各地的國會都有聽證調查權,林濁水向《聯合早報》指出,台灣的立法院弱勢到不行,縱使有了調查權,也不過是從侏儒到小矮人,柯建銘稱在野黨擴權到把五權憲法改成一權,真是天大的笑話;黃昭元等大法官在2016年行使同意權時稱台灣是總統制,此時卻反對立法院有調查權,胡搞無恥至極。
他感慨說,台灣民主化後,民進黨繼承自由主義傳統,朝三權分立方向努力。“民進黨推了30幾年,雖然多數時候是少數黨,但憲政變遷大致沿著民進黨主導方向走,此時竟突然逆轉成五權憲法守護者,很悲哀呀!”
司法院長兼憲法法庭審判長許宗力等七名大法官於10月31日屆滿卸任,賴清德提名七位人選咨請立法院同意,但因裡面包括擔任賴清德總統大選時的總幹事姚立明等人,在野黨抨擊此舉為酬庸,准備嚴格審查。
國民黨認為,大法官公然挑戰民意,巧取強奪立法院制衡行政院的武器。翁曉玲遂提出《憲法訴訟法》修正案,將大法官“現有總額”定義為憲法增修條文“法定總額”的15人。
若該法三讀修正完成,總統府提名的七名大法官人事案未能通過立法院審查,剩下的八名大法官不符現有總額三分之二以上參與評議的規定,憲法法庭將無法運作。此案獲得民眾黨支持,已送出司法委員會,保留交付黨團協商。民進黨批評該修正案是惡意癱瘓憲法法庭。
張啟楷贊同從這個釜底抽薪的做法。他說,賴清德是少數政府,既不遵守法律,又不願溝通,從立法院改革法案到總預算,動輒威脅要送交大法官審裁,用釋憲威脅在野黨,而大法官本應是裁判,卻跳下來變選手。例如,台灣八成民眾反對廢死,大法官卻順從上意釋憲實質廢死。
他說:“現在不釋憲可能比釋憲好,(大法官)當木頭人比危害台灣人民好。”
師范大學政治學研究所教授曲兆祥認為,從立法技術而言,這是非常高明的提案,但對憲政未必是好事,國民黨未來執政也很難運作 。
“民主政治設計就是,你有矛,我有盾,彼此相互制衡,民進黨想要硬碰硬,每個案子都用大法官釋憲,未必全然能討到便宜,但它一定會撐到最後,而反對黨也會越挫越勇。可預見的是,明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被刪減的幅度恐怕會破歷史新高, 類似火車對撞的驚聳畫面未來會一再出現。”
“雙少數”政府不循常規 台陷憲政僵局
台灣中央研究院院士吳玉山去年底在憲法學會的座談會預言,今年初大選後可能出現少數總統(非絕對多數選民支持)所屬政黨在立法院席次不過半,且又執意組成少數政府的“雙少數” 。這會影響政府合法性,若不修憲的話,建議總統建立新內閣時,要向立法院提出信任投票,獲得立法院同意。
然而,總統賴清德“雙少數”政府不循此途,自5月上任以來,聯合監察院、司法院一起對抗在野國民黨和民眾黨占優勢的立法院,台灣已陷入寸步難行的憲政僵局。
曾擔任國民黨不分區國大代表的司法院前副院長蘇永欽接受《聯合早報》專訪時說,早年修憲重點在總統直選,卻忽略配套措施,當年他曾建議進行兩輪投票,但國民黨覺得太麻煩,變數太多,會造成社會不穩定,結果2000年就選上少數總統陳水扁。
他記得1997年修憲時,時任民進黨主席的許信良曾公開承諾,若未來出現少數總統,一定會找多數黨出任閣揆,政治體制才能運作。但陳水扁八年任內未遵守憲法原則,把政治制度扭曲得非常厲害。
熟悉修憲過程的民進黨前立委林濁水也向本報指出,當時許信良非常羨慕法國第五共和,前總統李登輝也派人去法國取經,法國的制度是總統直選,然後總統會任命國會多數黨領袖出任總理,總理也會主動要求國會信任投票,即獲國會多數支持,形成憲法沒有列明的慣例。
他說:“國民黨與民進黨1997年修憲曾達成共識,若總統與立法院多數黨不一致時,閣揆由多數黨領袖擔任。但這個共識僅限於口頭,並未寫入憲法條文。”
林濁水說,陳水扁理應任命當時多數黨的國民黨人士為閣揆,但陳水扁要任命唐飛,卻堅持與國民黨無關;國民黨很生氣,卻沒勇氣因停建核四案倒閣,失去建立左右共治慣例的機會。
分析:要解決憲政僵局 民進黨須與其他政黨合作
“結果陳水扁任內非常辛苦,軍購案年年被國民黨封殺,變成國民黨立法,民進黨執行,陳水扁時代幾乎接近行政院是立法院的執行局,如今賴清德政府如果不找大法官釋憲也陷入同樣的困境”。
蘇永欽說,要解決憲政僵局,辦法只有一個:尋求與其他政黨合作。民進黨可與民眾黨合作,也可以與國民黨組大聯合政府。
他以1986年法國前總統密特朗任命死對頭、國會多數黨領袖席哈克擔任總理為例說,正因為密特朗深知未獲國會多數席次支持,又找不到合作的政黨,會讓民主制度陷入很大的危機,完全無法運作,不得不妥協。
林濁水也語重心長地說,賴清德政府所面臨的憲政僵局非常嚴重,會惡化至何種程度,不得而知。
他認為,除了修憲,這個僵局根本無解,而修憲又必須有很強大的民意、有風骨的知識分子,尤其是有魄力的政黨領袖,但現在朝野嚴重對立,“只能靠他們精疲力竭後的覺悟”。
數度召開朝野協商 吃完“和解飯”繼續斗
台灣立法院本會期最重要的是審查中央政府明年度總預算案,以及大法官、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委員和考試委員的三大人事案,但朝野嚴重對立,雙方劍拔弩張,總預算和人事案前景都不樂觀。
國民黨和民眾黨聯手卡住總預算案三大理由是:政府未依《原住民保留地禁伐補償條例》編列預算,未依立法院決議提高每公斤5元(新台幣,下同,0.22新元)的公糧收購價格,也未編列足夠預算保障健保點值每點不低於0.95元等,最後一項還是總統賴清德的政見。
以《原住民保留地禁伐補償條例》為例,該法是民進黨立委陳瑩和伍麗華的提案,規定每公頃編列6萬元,當時無黨籍的高金素梅建議5萬元,後來朝野一致通過民進黨的提案。法案通過時,行政院未提覆議表達反對。高金素梅發現行政院未依法編列這筆預算,提案退回總預算。民進黨認為在野黨以該筆共26億元的預算擋住3萬億多的總預算,手段過當。
立法院長韓國瑜數度召開朝野協商,也和行政院長卓榮泰吃“和解飯”。但行政院引用《預算法》和憲法,稱編列預算是行政權,立法院不能提議增加,否則此例一開,未來立法院將無止盡侵犯行政權。卓榮泰先稱思考依法聲請釋憲,後來又發文暗示在野黨可推動倒閣,但在野黨不願隨之起舞。
在野黨翻出過去賴清德在立委任內提案修正《老年農民福利津貼暫行條例》,將老年福利津貼由每月4000元提高為5000元的文書,稱《原住民保留地禁伐補償條例》同樣是法律案,行政院應依法行政,更何況這是民進黨提案通過的,行政院動輒以釋憲為要脅,“憲法法庭是民進黨家開的嗎? ”
此間評論分析指出,其實行政院最擔心的是在野黨11月即將審查的《財政收支劃分法》,擬將中央、地方的財政收支比例從現行的七比三調整為六比四,可使地方財政更為寬裕,但同時會削減中央財政,故行政院寸步不讓。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評論
發表評論
視頻
相關功能
加西網微信公眾平台
加西網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