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4-10-31 | 來源: 正解局 | 有0人參與評論 | 字體: 小 中 大
說完了客觀因素,其實還有一個相當重要的主觀因素:美國人獨特的鄉鎮精神。
美國的城市化率很高,但與之相反的是,更多的人卻想住在小鎮。
除卻小鎮的許多客觀優勢外,還得益於“鄉鎮精神”這一美國社會治理的邏輯。
法國的歷史、政治和社會學家托克維爾早在19世紀就發現了美國特有的“鄉鎮自由”。
當時的美國鄉鎮人口,大約在2000-3000,很多的行政工作都是在普羅大眾面前完成的。
如果居民們選出行政官員後,這些鄉鎮官員要按照本鎮居民早先通過的規矩辦事,居民參與程度非常高。
這也沒什麼奇怪的,畢竟,個人是本身利益最好的裁判。
這種鄉鎮精神一直影響到今天。
美國社會學家羅伯特·伍斯諾在《小鎮美國》書中寫道:
一位小鎮居民談到了他所在的3000人小鎮中被選舉出來的官員時說,“他們待我不錯,我比較信任他們。”
這也帶來一個結果就是,居民對自己的小鎮更加熱愛,長大後自然也更願意為自己的小鎮服務。
羅伯特·伍斯諾調研的700個小鎮居民中,有576人表示自己自願待在小鎮,與小鎮一起變得更好。
2016年《華爾街日報》做過一項調查統計,在1900年之前的美國商業巨頭,有70%-80%是出生在城市,另外30%出生在小鎮或者農村。
但在二戰之後,只有30%的商業巨頭出生在城市,剩下的70%開始誕生於小鎮和農村。
美國商業巨頭出生地變化比較
這些商業巨頭出生於小鎮,成長於小鎮,受“鄉鎮精神”的熏陶長大,更願意待在小鎮生活。
山姆·沃爾頓在自傳中提到為什麼把沃爾瑪總部也定在本頓維爾,是因為妻子一直要求居住在小鎮,她不願意去大城市生活。
其實,這是個良性循環:
居民願意在小鎮生活、創業,而同時,產業繁榮又帶來小鎮的發展。
最終,可能能滿足大部分人對生活的期待:離土不離鄉。-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劉強東父母為何離開光明村返回市裡?哪都有人拍
- 美國短劇市場揭秘:爆款演員日賺上千美元,喜劇、暗黑和懸疑題材潛力巨大
- Dine Out美食節今年必嘗餐廳匯總
- 中國女留生在家偷偷生娃 還生三個
-
- 女子曬生娃天價賬單 加國人都嚇壞
- 宋仲基宋慧喬風評徹底反轉!一人被網友心疼,一人大哭卻無人同情
- 女子崩潰了:小區印度婚禮徹夜狂歡
- 2024加拿大最暢銷汽車品牌和車型
- 溫哥華貸款經紀 解決各類疑難貸款
- 中國副主席家族的溫哥華超級豪宅曝光
-
- 中國網民和TikTok難民瘋狂對賬,公知天塌了
- 那些去做短劇的年輕人,現在怎麼樣了?
- 代替特魯多!方慧蘭正式宣布競選聯邦自由黨領袖
- "不舍得丟東西",是一種危險的心理
- 面黃肌瘦就別演古裝!看胡冰卿在央視劇的表現,才懂何為國泰民安
- 央視曝光"毒衣服"致癌物超標90倍
-
- 美封殺16納米以下芯片輸中 中企嚇崩急問這件事
- 尹錫悅要求調查中選會的中國職員名單獲准
- 他官宣參與競選 會是下任總理嗎?
- 工簽持有者如何利用新政提升成功移民的機會
- CRA今年要審查20萬人 不要不理哦!
- 哪個女孩不是一株靜待花開的植物呢?
-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