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票在即 中国议题为何没成为美大选焦点
-
“这是自大萧条以来最糟糕的一次,这是新冠疫情造成的,所以他和共和党转而关注病毒的源头中国。他们极力指责中国,然后又指责中国在各个领域都存在问题,将中国崛起对美国构成挑战的事实归咎于拜登,指责过去的失败政策。这就是2020年竞选活动中的两大中国主题。”萨特说。
“就外交政策而言,拜登必须做出反应。当然,他的反应是对中国采取更强硬的态度,这样他就不会因为川普的攻击而处于不利地位。”他说。
萨特说,2020年是具有转折性的一年,美国两个政党对中国的态度逐渐变得更加强硬,美国政府的对华政策全面强化,国会通过数百项针对中国的法案支持这一政策,公众舆论和媒体观点对中国的态度也越来越负面。
无论谁当总统,对华遏制政策不会变?
芝加哥全球事务委员会24日发布的民调显示,美国人对中国的看法已降至历史最低点,在过去两年中显著下降。该民调要求参与者将自己对中国的感受从0到100进行评分,美国人的平均评分为26分,而2022年为32分。
其中,55%的受访者表示,美国应努力积极遏制中国力量的增长。尽管如此,美国人并不希望美中竞争演变为战争,近七成受访者对双边关系的首要关切是避免军事冲突。
刘亚伟表示,无论谁当选都会不会改变目前美国对中国的既定政策,而且美国国会还会继续对行政部门施压,希望他们更加有力地遏制北京。
“对白宫新主人最大的挑战是如何保证两国竞争的公平和公正,防止国家安全的泛滥成灾,并不让这一漫长而艰难的竞争转化成可能的武装冲突。”刘亚伟说。
目前,两党候选人在控制战略物资和技术、投资创新、重新塑造供应链以及打击中国的不公平贸易行为方面的立场渐趋一致。
根据芝加哥全球事务委员会的民调,民主党更倾向于与中国接触,优先考虑与北京在气候变化和军备控制等领域的合作,以及更重视在中国推广人权。
韦恩认为,第二届川普政府和哈里斯政府将以不同的方式挑战中国--前者可能会更积极地寻求将美国经济与中国经济脱钩,该政府的一些潜在高级官员甚至主张完全脱钩;后者可能会以拜登政府加强美国联盟和伙伴关系网络(尤其是在亚洲)的努力为基础。
“无论哪个政府在2025年1月入主白宫,华盛顿和北京之间的战略竞争都可能会加剧。”他说。
曾担任众议院美国与中共战略竞争特设委员会主席的共和党籍议员麦克·加拉格尔(Mike Gallagher)今年八月曾在《华尔街日报》发文批评说,美国需要制定一项具有长期目标的对华战略,拜登的团队似乎正在制定一个战略,但是乌克兰战争分散了他们的注意力和资源。
“与中国的冷战从一开始就没有结束,美国战略缺乏指导目标。我们对美国大战略的短期手段正在形成两党共识。共和党和民主党越来越同意有必要武装台湾,以阻止中国共产党入侵并减少美国对中国的经济依赖。但对于美国大战略的长期目标几乎没有讨论,更不用说达成共识了。”
萨特认为,美国目前正忙于防御,防止中国成为占主导地位的高科技强国,在军事领域超越美国,以威胁美国的方式主导亚洲。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打仗时,美国的最终目就是消灭敌人。但你不能对中国这样做,你不能消灭中国。所以你不知道结局是什么。我认为最重要的是,让我们弄清楚如何保卫自己,我们仍在努力,仍在学习应对新的挑战。这将是一场漫长的斗争。”萨特说。
猜您喜欢
您可能也喜欢
评论
发表评论
视频
相关功能
加西网微信公众平台
加西网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