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博主炮轟中國官方"熱臉貼冷屁股"
-
因議題敏感不願具名的重慶市民魏先生也告訴美國之音,中國經濟差,境內游人數銳減,政府打“感情牌”吸引台灣人,無非是想賺台灣人的錢、帶動中國各地經濟才釋出觀光優惠。
他也說,中國民眾對官方屢屢推出“惠台”政策頗有怨言。
魏先生說:“(中國)媒體一直在拉仇恨、制造對立,內地的老百姓都認為,台灣在搞獨立,心裡會厭惡。但是突然政策上又來這種(利好),他就覺得不公平,台灣不是在鬧獨立嗎?為什麼我們還要給他們這種優惠?”
魏先生說,中國不一定能讓短期游的台灣人留下好印象,因為太多歷史文化古跡早於文化大革命時期被摧毀,後期仿造的景觀、再加上景區高度商業化、中國整體的食品安全風險和言論監控等負面因素,未必能達到官方想要的“兩岸融合”目標。
也是因議題敏感不願具名的北京市民趙小姐則持不同看法,她支持惠台政策的正面影響,但也坦言,這樣的政策不一定有助於拉抬兩岸觀光。
趙小姐告訴美國之音:“這是很好地向前推動一步,主要能促進一部分台灣人來內地觀光,加強彼此了解,讓台灣同胞感受到熱情好客的溫暖,是一次很好的文化交流機會。”
趙小姐批評,少數中國激進派人士反對官方推出任何惠台政策;也有一些是“不患寡、而患不均”的小市民思想,他們缺乏大局觀,無法理解此惠台政策的意義,並因少數敵視中國的台灣人而以偏概全反映至多數台灣人身上。
據中國國台辦發言人陳斌華於今年1月17日的例行記者會透露,2023年兩岸往來約300萬人次,其中,赴中的台灣人次較2022年增長7.4倍。
不過,此數字還不到2019年疫情前的四分之一,因為根據中國官方的統計,2019年台灣來往中國有高達1227.8萬人次。
中國民眾不滿淪為次等公民?
對兩岸觀光的發展前景,位於中台灣台中的逢甲大學通識中心助理教授林展暉表示,中國政府長期惠台,甚至投資兩岸融合發展示范區來拉籠台商,不過,隨著中國經濟惡化,對台持續讓利在中國社會形成強烈的相對剝奪感,讓中國民眾心生淪為“次等公民”的不滿。
他推估,台灣首來族玩10個景區約可省下人民幣1500元的門票費,相當於中國人均月收入的五成,這樣的優惠卻獨厚台灣人,讓中國民眾難免有“自己國家旅游都玩不起”的負面情緒。
據中國國家統計局今年初公布的統計,中國居民2023年的人均可支配收入為人民幣39218元,平均月收入僅人民幣3,268元。
林展暉說,景點免門票政策獨厚台灣“首來族”,意在強化台灣人的“同胞”情感與文化認同,帶有強烈的統戰目的,但其實不利兩岸健康有序的交流,若能全面放開,讓境內外游客都一律受惠,反能刺激內需,也更有利兩岸間合理合情的交流。
易受利誘的三大台灣“首來族”
他分析,此促銷政策鎖定的台灣“首來族”包括三大目標群:退休族、曾受惠中國政策、第一次出國的農漁民和剛畢業的青年或大學生,最容易受利誘。
他還說,中國推出此政策,旨在通過歷史淵源,加強兩岸共同文化的連結性,以頤和園為例,經八國聯軍破壞後改造,現已是中國宣傳“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象征。另外,中國長期對台文攻武嚇,讓台灣人相當反感,中國訴求軟實力,對拉攏政治敏感度低的台灣游客有一定效果。當然,中國犧牲門票收入,換取台灣游客食宿、交通和購物的觀光收入,也有助於刺激各地經濟。
只不過,林展暉說,台灣人赴中旅游首重人身安危,免門票這麼點蠅頭小利不一定能起關鍵作用。
林展暉告訴美國之音:“台灣青年對中國的司法黑箱跟人身自由缺乏保障,這些不信任感是遠大於(門票費)人民幣1,500塊的價值。”
林展暉直言,短期旅游只能改變台灣人對中國的片面印象,不易扭轉其對中國的政治立場。中國也須提升觀光品質和文化水平,如服務員態度、亂喊價、亂插隊等亂象,才能留住台灣旅客。另外,中國7月實施的國安新規,允許執法人員查驗入境者的手機和電腦,也讓台灣人反感,將降低台灣人赴中旅游的意願。
他指出,中國對台軟性統戰策略包括,對台資企業分於2018年和2019年祭出的惠台31條和26條措施、針對台灣農漁業的“農林22條措施”,都是有系統拉攏特定台灣團體的優惠待遇。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評論
發表評論
視頻
相關功能
加西網微信公眾平台
加西網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