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信號傳來!俄發言人危險暗示 對華別有用意
-
中國媒體亞歐視點文章:德國巴登-符騰堡號護衛艦和法蘭克福號補給艦9月13日穿越台灣海峽。
在當前的世界局勢特別是中美戰略競爭演變及中美歐三方關系互動態勢下,這一事態傳達的信號極為復雜和重大。
巴登-符騰堡號護衛艦和法蘭克福號補給艦的排水量分別高達7000噸和2.8萬噸,這一安排體現了柏林當局為推動德國海軍艦艇穿行台海所下的戰略決心。
中方一段時間以來通過公開和私下的方式向柏林當局施壓,以阻止其采取這一行動,德方沒有聽從,與前任的默克爾政府形成了鮮明對比。後者任期內德國艦艇曾到訪亞太,但為了照顧中方的感受,沒有采取穿越台海的動作。
德國防長皮斯托留斯在證實前述軍艦穿行台海時強調,台海是“國際水域”,(德國軍艦穿行台海)選擇的是最短和最安全的路線,更加凸顯了前後兩任德國政府對台海問題的態度。
德方軍艦通過台海傳遞的信號很明確。與皮斯托留斯不同,德國海軍少將、海軍特遣部隊指揮官舒爾茨就說得很直白:這是“為了維護國際海域的航行自由”。
德方在行前沒有向中方正式通報其軍艦穿行台海的計劃,過程中也刻意保守航行路線的機密,在航行期間拒絕制定任何額外的安全措施,就是為了突出它的目的為“維護國際海域的航行自由”。
所謂的“航行和飛越自由”是一個國際法術語,但在中美戰略競爭的背景下,它成為美國及其盟友抗衡中國在亞太的主權聲索和區域影響的一種“話術”。與包括德國在內的盟友不同,美國海空部隊的艦艇和戰機近些年來穿越台海定期進行,已經常態化,以展現其捍衛“航行和飛越自由”的決心與能力。
德國朔爾茨政府打破前任政府在台海遵守的默契,打破德國海軍艦艇22年來未穿越台海的禁忌,是存心要向中方釋放信號的,即德國已不再為了維護與中國的關系穩定而放棄其在亞太的戰略參與和布局,將以北約成員國、跨大西洋同盟國的身份與美國及其在亞洲的盟友緊密合作,介入亞太局勢,參與同中國的周旋。
德國軍艦穿越台海的行動不是孤立的,而是德國軍隊系統參與亞太事務,並開始進入美國的“印太戰略”軌道的一個重要步驟。
就在兩個月前,逾20架德國戰機飛抵日本,同日本、法國和西班牙空軍進行聯合軍演。德國陸軍也計劃在2025年訪問日本,與日本陸上自衛隊開展首次正式聯合演練。
德國政府采取這些行動選擇的時機極不尋常。朔爾茨政府內部對華持建設性姿態的副總理兼經濟部長哈貝克在6月下旬訪華時就曾公開表示,中國在俄烏戰爭中支持俄羅斯,是柏林和北京經濟關系惡化的主要原因。
對於哈貝克以及其他與此相關的指控,中方堅決予以駁斥,強調純系捕風捉影,毫無依據。但中俄關系的元素顯然不僅導致中德經濟關系惡化,而且日益擴大到軍事和戰略層面,並呈現出變成中德關系從合作走向敵對的分水嶺的態勢。
德國海陸空三軍已經及計劃在亞太開展的行動凸顯了當前事態的嚴峻性和重要性。中德關系的演變處於危險的邊緣,事實上它是中歐整體關系的縮影,德國是歐盟的領頭羊、北約的重要成員國,在歐盟內部的政策立場上一向以穩重和相對保守著稱。換言之,德國外交政策一般變動性不大,一旦變動就是其戰略決心開始動搖的表現。
我們一再強調一個觀點:俄羅斯對烏克蘭的侵略及其潛在的地緣政治後果事關美國的重要戰略利益,但對於歐洲則是生死攸關,對俄羅斯侵略烏克蘭的態度和政策必將成為包括德國在內的歐洲采取何種外交政策的根本依據。
德國從經濟到軍事對華態度的轉變意味著它開始認為,中方對俄羅斯提供了支持而不是采取公開的中立政策。德國的姿態轉變將形成多米諾骨牌效應,做歐盟部分成員國的工作短期內可能產生一些作用,然而稍微長遠一點看根本阻止不了歐盟的政策轉變態勢。
正是從中歐關系——推而廣之中西關系大局來看,俄羅斯外交部發言人扎哈羅娃最近的一個公開表態是別有用心和危險的。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評論
發表評論
視頻
相關功能
加西網微信公眾平台
加西網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