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_NEWSDATE: 2024-05-22 | News by: 看客inSight | 有23人参与评论 | _FONTSIZE: _FONT_SMALL _FONT_MEDIUM _FONT_LARGE
在死亡面前,如何保有人的尊严?现代医疗是帮人活下去,还是害人死不了?
这些疑问不仅摆在需要直面死亡的病人眼前,更盘旋在照护、陪伴病人的家属心里。
陪伴亲人走向死亡的过程,总是挣扎痛苦的。在常见的叙事里,亏欠亲人或放弃自我是一道单选题,人正常的生活注定因此被剥夺。
生活在加拿大的林舟,在经历了几位亲人的离世后,抱着这些疑问,走进了所在社区的临终关怀中心,成为一名志愿者,重新思考临终关怀的意义。
在加拿大,更加完善的临终关怀服务释放了家属照护上的压力,帮助他们更好地平衡爱、责任与自己的生活秩序。
但这里的华裔家庭们,却依然没能从沉重的道德枷锁中解脱出来。
一
在加拿大做临终关怀
我从小就想从事医护相关的工作,小时候读《十万个为什么》,医学相关的那几章我翻得最多,可惜学业工作都和这个行业八竿子打不着。
大学时我出了国,现在留在加拿大工作,是两个孩子的妈妈。有一次亲子社区活动,我听另一位妈妈说她在临终关怀机构工作,机构里住的都是生命已经走到末期的人,所有医疗手段以缓解痛苦为目的,而非延长生命,为的是让他们能更舒适地度过临终,不留遗憾地走完人生。
听说机构需要很多志愿者提供支持和陪伴,我心里有点蠢蠢欲动,儿时的兴趣又重新被点燃。
更重要的是,当时我和丈夫身边的几位亲属先后患癌离世。生命的临终阶段究竟是怎样的、家人要如何度过这段时间,探索这些对我而言有了更深刻的意义。
去年二月初,我联系到临终关怀中心,经历了一连串的面试和材料填写,又完成了三个月的培训。从八月份起,我正式开始了志愿者工作,一直持续到今天。
这里的环境、建筑外观和室内装潢不会让你觉得像医院,这里只是人的居所
去当志愿者之前,我抱着一种向往的心态,以为加拿大的临终关怀已经十分先进。
深入了解后发现,其实当地人对此还是有很多不理解。尤其我所在的社区意大利人比较多,他们的家庭观念和中国人一样很重,在家或者医院照护仍然是第一选择,实在没办法的情况下才会选择临终关怀。
但整体而言,加拿大的临终关怀理念还是更加普及,运作系统也相对完善。
在加拿大的医疗体系里,除了负责给出诊断的医生,还会有各种各样的社工积极介入,为病人普及临终关怀的理念,提供社会层面的支持。
临终关怀在这里是公共事业,绝大部分收入来源于政府拨款和慈善捐赠。据我所知,是不会对病人或住户收取费用的。
当一位社区居民被诊断为患有终末期疾病(Terminal illness),即现有医疗条件无法解除疾病、预期寿命较短时,有几种选择方案,临终关怀就是选项之一。又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可以申请不同的服务:
无法医治但又需要医疗器械辅助,很难回家的患者,可以就地入住医院的临终关怀部。情况稍好、不需要大量护理,则可以申请社区内上门的临终关怀服务。
最后一种,就是我所在的住家型临终关怀中心。这类中心有24小时的值班护士和护工照料,还有兼职的心理咨询师和音乐治疗师。-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加拿大男子ICE拘留期间死亡 加方提交涉 舆论关注…
- 美财长警告恢复高额关税 欧盟、加拿大急了
- 宁静回应"牵手门",替章子怡扳回一局
- 你的SIN是把万能钥匙 如何保护它?
-
- 16年前,为"报恩"嫁给53岁残疾富商的美人黎姿,现在后悔了吗?
- 惊恐围观:大温两黑熊街头激烈斗殴
- 下完这一波阵雨 大温下周要冲高温
- 不忍了!森林北回怼网友,自嘲是汪峰历任女友里最差的
- 周末大温超市优惠抢先看 扫货指南
- 大温著名发廊 美发师都来自于日本
-
- 2025年"十佳国剧"排名:《藏海传》第9,《长安的荔枝》第10
- 温哥华资深地产经纪 工作诚信认真
- 刘亦菲怼脸拍瘦了!白玉兰奖提名晚宴上神态自信
- 大温华人女富豪拿下The Bay钥匙!CF总裁泼冷水
- 加国人希望买本国商品 但担忧价格
- 逼爸妈卖房供我留学,我错了吗?(图
-
- 中国眼下失业潮,远比想象中的严重
- 美以威胁暗杀哈梅内伊 伊朗向联合国抗议
- 她24岁才知道 妈妈是HIV携带者 一把心酸泪
- 加男被"ICE警"拘留死亡 媒体炸锅
- TD:下半年加国住房市场将更加坚挺
- 报告:对南亚裔的仇恨加国急剧上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