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第二天夜里掌灯时分,踏着山上凉凉的夜气,迎亲队伍终于到达郑家半山堂庄前,整个庄子张灯结彩,喜气洋洋,郑家的亲友都到了。
莲碧在花轿里等了一会儿,直到唱礼吉时到,才在惊天动地的鞭炮声中,被搀扶下轿,进了半山堂大庄门,送进一间房里休息。依旧是路上那个迎亲的喜婆给她拿来饭菜,服侍她吃了,又打了热水帮她梳洗妆扮,告诉她新郎倌也在梳洗吃饭,吉时到了才能拜堂。等一切妥当,唱礼宣布拜堂的吉时,喜婆才搀着她进了一间大屋。
莲碧在盖头下只听见满屋笑语喧哗,唱礼的声音十分高亢,指挥着他们三跪九叩拜天地、拜祖宗、拜父母、拜长辈、拜亲友,当然都是郑家的,叫做「拜周堂」。拜完周堂,父母长辈亲友都给了拜钱,从此她便是郑家的人了。
之后喜婆搀着她,塞了红绸牵巾的一端在她手里,新郎倌执了另一端,牵着她出了门,却又送她进了一乘披红扎花的小轿。【牵巾:汉人婚俗,以长长的红绸中间扎花,新郎新娘各执红绸一端,拜天地入洞房,表示夫妇已连成一体,紧密结合。——作者注】
新郎倌一直牵着红绸牵巾走在小轿前头,喜乐伴着小轿慢慢走了好一阵才停下,下了小轿,她终于被新郎倌牵进一个院子,入了洞房,在洞房里,又被唱礼声指挥着与新郎倌夫妻交拜,拜毕被搀起身,扶到喜床边,和新郎倌一左一右,并排坐在喜床上。
唱礼声再次响起:
撒帐东,帘幕深帷烛影红,佳气郁葱长不散,画堂日日是春风……撒帐西,锦带流苏四角垂,揭开便见姮娥面……撒帐南,好合情怀乐且耽,凉月好风庭户爽,双双绣带佩宜男……撒帐北,津津一点眉间色,芙蓉帐暖度春宵,月娥喜遇蟾宫客……
撒帐上,交颈鸳鸯成两两……撒帐中,一双月里玉芙蓉,恍若今宵遇神女,戏云簇拥下巫峰……撒帐下……来岁生男定声价……撒帐前……文箫金遇彩鸾仙……撒帐后,夫妇和谐长保守,从来夫唱妇相随……
随着颂赞,有人把五色彩果撒在床上和他们身上,枣子、栗子、花生、桂圆、莲子、核桃、荔枝……这些结子繁密的果子,夹着铜钱,纷纷落在两人怀中,祝福他们早生贵子,襟怀里果子越多,夫妇得子也会越多。
@ 01 嫁娶 之九 洞房花烛
等颂赞完毕撒完帐,闹喜的人都退出去,房里静下来。莲碧听见有人进进出出,提水端盆地忙了一会儿,然后走近前来,她听见一个少女的声音对她说:「三少奶奶,我是三少爷的丫头幺妹儿,我睡在下房里,少奶奶有事尽管叫我。三少奶奶轿子里的随身衣物我都放在床下的柜子里了。」说完了,又站了一会儿,好像在等吩咐,这时听见新郎倌开口道:「你去吧。」听声音很温和,莲碧心中稍安。折腾了两整天,她觉得十分疲乏,但又不得不打起精神来应付身边全新的人和事。她的听觉变得十分灵敏,捕捉着所有的声音,因为她的眼睛在盖头下毫无用处,只看得见走近她身边的人的脚。
小丫头出去了,她听见她带上门的声音。她心里紧张,不知道接下来该做什么。哦,盖头,该他揭盖头了。她等着,等了好久,却一点动静也没有,她感觉到他就坐在她身边,为什么不揭盖头呢?

思翰摘下礼帽放在床头柜子上,微微转脸,瞧见她单薄地坐在这四柱高耸的香柏木大床的床沿,蒙头盖脑的,知道是揭开盖头的时候了,却怎样也举不起手来。他一方面觉得这一切荒谬可笑,一方面又按部就班一步步做到现在,心里对自己感到诧异。他对女性完全不了解,更对这个已经成为他妻子的人几乎一无所知,这使他心里既别扭又难堪,不知道该怎样面对她。他沉思半晌,突然觉得她身子晃了一下,想到她累了这两天,心里有点可怜她,又回想起她拜别娘家的情景,心一软,就把怀里喜袍兜着的五色彩果铜钱放到床上,站起来到她面前。
她的身子确实在微微晃动,是累还是怕呢?他想着,伸出双手捏住红盖头两角垂下的两条金色流苏穗儿,掀起盖头,立刻看见精致的凤冠下一头乌黑的头发,闪着光亮,丰厚的发髻上簪着金玉头饰。她低着头,看不见她的脸,他伸手托起她的下颏,怔住了,小巧精致的凤冠下面,是一张美丽的脸,红烛光下更显得娇柔婉娈,那任家的鼻子在她的脸上倒更给她添彩了,使她的脸看上去不同凡响,有一种孤高的味道。他不自禁地用拇指轻轻抚摸她的脸颊,细腻光滑,突然看见她一双长长的凤目一闪,两只绿玉耳坠轻轻晃动,飞快瞥了他一眼,心中默然,她也很想看看他呢!
莲碧一眼瞥见面前的人,有一双温和的眼睛,眉目清秀,头发浓密,个子也高,心里一块石头落地。他放开她的脸,她依旧又低了头,看见自己衣裙里兜着五色彩果和铜钱,脚下是又长又宽的脚踏,香柏木的质地,刻了繁复的花纹,四只榻脚象腿出牙,雕成弯弯的弧度,向外鼓出,脚踏下是锃亮的细墁大方砖地。房里到处红烛高烧,让她感到温暖安宁,不禁轻轻呼出一口气。【中式传统建筑细墁砖地面:砖料经砍磨加工,棱角完整挺直、表面平整光洁。地面砖的灰缝很细,表面经桐油浸泡,地面平整、细致、洁净、美观,坚固耐用。合江在汉代所造砖瓦就已经十分精美。——作者注】
她提起裙幅兜住彩果,把果子倒在床上,打开一直挽在手上的红绸小包袱,拿出那幅床单,见他还站在她面前,就抬头望着他,看见他一副若有所思的样子。这一次她看得仔细,那张线条分明的脸上,额头饱满,下颌方圆带点尖,居然……如此俊美!他的神态安详和气,看来是个好脾气的人。她慢慢站起来,转身,用包床单的红绸单把床上的果子兜起来,思翰也爬上床,把床上各处的果子聚拢来放在红绸单上。捡干净床上,思翰接过红绸包,把果子铜钱都倒进床前脚踏一头的柜子抽屉里,果子太多,装满了几个大抽屉。
他提着红绸单一转身,怔住了。莲碧已经把床单铺好,思翰看见一朵巨大的红牡丹卧在一大幅洁白的巴缎上,鲜艳夺目,使他几乎不能呼吸。怔了一会儿,他的眼光从床上移到她身上,她正站在他面前,面容姣好,身材修长。他眼里飘过眩惑迷离,嘴唇微张,呆了片刻,手里的红绸单飘落,他慢慢跨前一步,伸手拉住她两只手,摸到她手掌柔软温暖,手指纤纤,心里一热,口里却道:「你累了吧?」莲碧低声答道:「还好。」停一下,又说:「你也累了吧?」两个人同时微微一笑,都感到轻松多了。
思翰从床头柜子上托盘里端起红绸相系的两只酒杯,递一杯给莲碧,自己端了另一杯,扶莲碧坐在床沿,自己挨她坐了,两个人错手喝了合欢酒(合卺酒),他接过莲碧的空杯仰放在托盘里,自己的空杯覆在旁边。
思翰轻声道:「都好了,我们歇吧。」拉着她的手站起身,走到门边,插上门。莲碧看见这洞房原来是连着三间的正房,思翰插的门是中间堂屋的雕花格扇门,堂屋两边各有一个很大的雕花月洞门,分隔开两端的房间,他们这间是卧房。卧房里贴后墙是一张占了整面墙的香柏木大床,大床对面全是雕花窗户,窗下是一个茶桌和两架竹躺椅。雕花月洞门对面贴墙是一个带镜子的大妆台,妆台和窗户之间,还有一道小门。
他们正站在卧房的雕花月洞门旁边,她看见他仔细地放下绾在月洞门两边大红绣金线的软缎帷幔,然后又拉着她的手回到床边,一起站在床前宽宽的脚踏上。
《百年陆沉》写作缘起
《百年陆沉》是以我家族人物的人生经历为原型,表现中国二十世纪动荡历史的长篇历史小说,全书分三部曲六本,一百二十多万字,主要背景就是川黔边合江、赤水两县,扩展至重庆、北碚、成都、上海、黑龙江、北京、香港、台湾及加拿大,以郑、任两家人物为主线,前溯清末1905年,后至1999年,涵盖整个二十世纪。
其中合江是故事发生的重点和源头,是我自幼耳熟能详的家族人物生长之地,也是我多次随父探望祖父和亲友返回的故乡,那是气候湿热,物产丰饶,江河夹峙,山扶水绕的灵秀所在。
我曾经在那里吃过红艳艳香甜的荔枝,软糯滚烫的猪儿粑,走过起伏的青石板街道,还在赤水河游泳,看赤红的河水汤汤流进长江,还有淳朴憨厚的合江人,给我留下深刻印象。
合江是我的来处,我的祖父从贵州赤水大同新桥石花园老家迁居合江县城,曾经在百花亭街老县政府对门开过复兴药房,还开过复旦茶楼,做过合江县商会会长,我的家人在二十世纪的人生经历,也是合江、四川乃至所有中国人二十世纪人生经历的缩影,记录他们的人生,就是记录合江、四川和中国的历史,这是我起心写书的初衷。
为了写书,我搜集了许多资料,尤其是合江,从同治十年(1871年)官修合江县志(县学署收藏版)到1993年重修的合江县志,从川南地区土地租佃制度到雍正七年合江田赋摊丁入亩、抗战时期田赋征实,从宋、明、清合江绅商集资修建的能接纳数万民众避乱的大型堡寨,如榕山寨、鼓楼寨、石顶山寨,到合江各大绅粮修建小型堡寨、招募庄丁自卫自保,从婚丧嫁娶到日常衣食住行的民风民俗,从西汉建县到历经蒙元满清荼毒杀戮,多次大规模苗乱,无数次建城毁城,明清两次大规模移民填四川……合江的历史,也是华夏汉民族在血与火中顽强求存、生生不息的历史。
如书中郑家的渊源:「老太爷坐了主座的楠木大椅,让思翰和莲碧分坐两侧,在客堂里向他们简要宣讲了一遍郑家的家史,主要是讲给莲碧听:『我郑家乃黄帝苗裔,周天子武王一脉,受封于郑,以国为姓,至晋时乃荥阳郑氏。晋末永嘉之乱,五胡乱华,中原腥膻,衣冠南渡。我先祖举族由河南南迁至安徽繁衍。南宋末年,蒙古践踏中国,华夏陆沉,我祖上避乱入湖北山区。明洪武年间,因蒙古屠尽四川人民,地旷人稀,朝廷迁湖广之众填塞四川,本支即始溯长江入川,初居巴县。明末满清屠川,我祖避至合江乡野,在合江已历十四代。』」
任家的来源:「二叔告诉他,任家祖先很久以前五胡乱华时从中原南迁,到明朝圣祖洪武年间『调北征南』时,从军自南京应天府来到云贵苗疆,剿灭蒙元残部后,奉旨留下开边屯田,屯驻赤水卫【今四川叙永赤水河镇,在赤水河上游北岸,不是今赤水县城——作者注】,开垦荒地作为世袭军田耕种,官府提供耕牛、种子、农具,三年免赋;有妻儿的,由官府送至卫所,无妻者,由官府在老家择配并送至卫所。二十多万大军和家眷,就这样留在云贵各卫所,因此沿赤水河遍布明朝军户的后代,任家便是其中之一。」……「那次苗子大叛乱时,我们先祖便从赤水卫沿赤水河而下迁至现今的赤水县城,后来满清鞑子打进来,又避入赤水南边的山区,最后落业在石花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