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过滑竿顶上竹篾编的遮阳篷,思翰看见太阳已经高了,队伍也已经转出平丘弯道,穿过一片水网,隔着一片片红云似的荔枝林,可以遥遥俯瞰合江县城。从昨天早上天一亮出来,中间在自己家一个庄客(佃户)家里歇了一夜,今天天一亮又起来,现在终于快到了。
七月的艳阳下,合江县城被两条光带似的江河环抱,东北边是浩浩长江,南边是赤红的赤水河。发源于云南镇雄的赤水河自西向东到茅台再折向西北,奔流千里,经贵州赤水进入四川,在合江注入长江。赤水河流域属于川黔边界,地势从南部的大娄山区往北逐渐降为低山丘陵夹宽坝。
合江县城就位于赤水河与长江交汇处,江河夹峙,自西汉初置县,两千年来一直是川南黔北的交通枢纽和南来北往的货物集散地,尤其是川盐入黔的入口。川内的客船、货船、盐船沿长江来到合江,补给之后,或继续顺长江而下前往重庆,再往前出三峡去长江中下游各个码头;或溯赤水河向南,前往川南黔北内陆地区。川黔的物产,如稻米、茶叶、玉米、柑橘、荔枝、龙眼、青果(橄榄)、竹木(包括珍贵的楠木、柏木、楠竹),战略物资猪鬃、桐子,各种药材石斛、樟脑、佛手以及美酒,也都由这水路枢纽输出。
合江自古以来就是川南地区的鱼米之乡,土壤肥沃,气候湿热,河流溪沟密布,盛产鱼虾、稻米、珍贵竹木、药材、水果,其中就有闻名天下的荔枝。合江的荔枝比两广晚熟两个月左右,七、八月方大熟,与两广荔枝相比,合江荔枝个大肉嫩核小、汁多味甜,除了楠木叶、糯米糍、大红袍等品种外,还特别有一种叫「妃子笑」,据说当年出自四川的杨贵妃最爱吃。因为荔枝娇气,下树后一日色变,二日香变,三日味变,四日色香味尽去,唐玄宗便命快马驿送到长安,唐代诗人杜牧有诗曰:「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送的正是合江的荔枝。虽然有人说这是穿凿附会,但是合江人却深信不疑。
合江七八月荔枝大熟
@ 01 嫁娶 之六 门当户对
莲碧望着镜子里红衣红裙的自己,有点不敢认,刚绞过的脸白嫩柔滑,眉毛也绞得细细弯弯的,平添了一层妩媚,使她原本看起来有点孤傲的神情缓和了不少,她那种孤傲神情好像是与生俱来的。她有一张美丽的脸,但又让人说不出哪一样特别美,她的额头浑圆,两条眉毛如果不绞弯,是直直斜向鬓角的,那一双眼睛是典型的丹凤眼,长长的,却并不细,而是呈斜四边形,单眼皮,瞳仁很大,睛光内敛,眼尾上挑入鬓;最特别的是她的鼻子,这是任家的鼻子,任家个个脸上都长着这样的鼻子,鼻梁很高,而且位于双目之间的山根处,微微有一个拱,这使他们的鼻子很威严地矗立在脸上,整个脸起伏有致,一下子生动起来;她的嘴唇也是任家的嘴唇,线条极其柔和,上唇线是两条毫无棱角的弧线,连两个嘴角都是两个小弯,两片嘴唇非常饱满,甚至有点嘟起来,下颏尖尖的。
她脑后丰厚的头发绾了个沉甸甸的髻,身上大红绣花绸喜服是汉人传统的交领右衽、上衣下裳,上衣外红色软缎绣五彩凤鸟的霞帔围绕她单薄的肩背,交于胸前,垂着鸾凤穿花纹金帔坠,霞帔下缘缀着一圈金色丝线的流苏;下裳裙幅宽大,长垂曳地,腰间系着红色锦缎彩绣腰带,显出她纤细的腰身,腰带上垂下一条长长的红色锦缎彩绣蔽膝,压着身前的裙幅。这一身都是郑家送来的接亲喜服,只是她把原本那金镶玉帔坠,换成了自己的鸾凤穿花纹金帔坠,这是她父亲娶她母亲时,专为她母亲打制的,据说是从宋代传下来的款式。这个椭圆形水滴状帔坠,由两块金片镂空雕刻拼合而成,中空,上端可以开合,有穿孔系霞帔,边缘薄而中心微鼓,周边饰草叶纹,中心主题是错落有致的菊花、山茶、牡丹花丛中,一对鸾凤展翅飞舞。

站起身来,她背对镜子,扭脸看背后的衣裙是否平整。她的个儿很高,有五尺六寸(一米六八),所以养成一副居高临下看人的神气。
她刚满十八岁,正是女子该出嫁的好年龄,而且已经初级中学毕业,对于一个女子来说,她的教育已经足够了,全县城初级中学毕业的女子没有多少,合江没有女子高级中学,要上高中得离家出外,因此极少有读高中的,读上大学的更是凤毛麟角。所以她的婚事使她父亲颇费一番周章。父亲不舍得她嫁去外县,尽量在本县择配。合江全县近四十万人,其中男子二十二万,刨去老的小的,家世、人品、年龄、学业、相貌、个头、性情……样样都要相称,实在难为。挑挑拣拣,权衡比较,直挑到她快满十八岁,不能再拖了,才最后选定。总算皇天不负苦心人,父亲为她挑到了郑家。
莲碧的父亲是家中长子,他家在川南黔北一带几个县中经营着不少的田产、商铺,从清代就一直是向朝廷纳粮的大户,是当地小有名望的绅粮【拥有田地向朝廷纳粮的人家叫做粮户;拥有三十亩以上田地叫大粮户;在乡间闾里品行端正,行善积德、主持公道,因而受人尊敬的大粮户,被尊称为「绅粮」。——作者注】。中国人有产有业就要读书进仕途,或者分流子弟经商,因而家族中一直有进仕做官的,也有经商的,与留守田地祖产的一起,构成全家族进可攻退可守的犄角之势。她父亲主要在合江县赤水河和长江沿岸市镇经营商业,她的二叔在赤水南边的老宅石花园留守田产,三叔早夭,但任家的孩子即便夭亡,也是算排行的,所以最小的叔叔他们还是叫四叔,四叔走了洋务,去日本学了牙医回来,在赤水县城开了牙医诊所,专门镶牙补牙治牙病。
她的母亲是外祖父的独生女儿,外祖父是个著名的医生,家里经营川南黔北一带连锁的药铺。父亲自幼跟随外祖父学习医理,二十岁娶了师父的女儿,接手岳家的药铺生意,三十岁上就已经独立坐堂诊病了。父亲行医和经营药铺很成功,还扩展了茶楼布庄和盐业,虽然民国后川黔一带匪盗横行,川滇黔三省各路军阀武装你来我往,勒索捐输,但他们老宅的田产加上布庄、茶楼、药铺、盐铺,家里还是保持了兴旺,父亲正当壮年就在合江县城被公推作县商会会长。莲碧的母亲生了四个孩子,活下来三个,莲碧是长女。莲碧是她的闺名,大名叫修贤,她下面本有三个弟弟,大弟弟、也是她父母的长子修德三岁夭亡,只留下二弟修文,幼弟修武,她是父亲唯一的女儿。母亲生修武时去世,虽然父亲后来又续弦,但再无所出,现在唯一的女儿出嫁,当然十分隆重。
姻亲是父亲的诗友,是附近几个县都出名的大绅粮,先辈也曾进仕做官,但是如今人丁不旺,三个儿子只剩下一个,所以郑思翰现在算是独子。郑家主要的家业就是田产,绵延长江以南的合江、泸县、纳溪大片低丘平坝,郑家老太爷一个人无力他顾,只能守着他的田地和庄园。
郑思翰的祖上在合江县西南地区大娄山余脉的低山地带,建造了一座带碉楼的庄园,名叫半山堂。庄园矗立在一座山的半山头上,周围低山丘陵相间的肥沃坝子,都是郑家的产业。郑家不惜工本造起这易守难攻的庄园,养了一批庄丁护庄,庄丁都荷枪实弹,日夜巡视在庄墙和碉楼上,在这连年匪患之中守住了祖产。庄园与合江县城只通旱路,交通费时费力,运输全靠人挑肩扛。
郑思翰本人虽说没有像县城里几户大家子弟那样留学东洋,但也去念了上海的大学,学的法律,算是颇有出息,今年二十二岁,比莲碧年长四岁,听说模样也清秀,据郑家常用的老裁缝讲,个子也不矮,快有五尺九寸。两家门当户对,两人年貌相当,岂不是天作之合?父亲很满意这门亲事,也跟莲碧讲明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