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 71 楼 / khua
- 时间: 2006-8-14 15:15在此我向本坛的一些同胞道歉, 因为违背了你们提倡的宽容.
我认为有些事情容不得宽容, 因为那样等同于容忍别人对你的侮辱. 如果你感觉不到那是侮辱, 我很惊讶.
相比犹太人, 日本人, 这两个客观的说是世界上比较团结优秀的民族, 中国人的宽容太泛滥了.
在以色列人和日本人眼里, 对先辈的侮辱是不能赦免的, 在他们的字典里恐怕没有对外族的宽容之说.
再次道歉, 为扰乱了你们的平和 -
-
第 72 楼 / Steve
- 时间: 2006-8-14 15:17
sidon _BBCODE_WROTE:
I accidentally stumbled onto this forum, and I find this discussion quite interesting. I was born in Lebanon, and came to Canada when I was a child when the civil war began. I am from the Sunni Muslim group, but I am not religious.
I think this conflict is the latest manifestation of the long simmering Arab-Israeli conflict which began in 1948. Hezbollah claims that Israel is holding many Lebanese prisoners and occupying Shebaa Farms which they consider part of their territory. They captured the two soldiers at the time when Israel was bombing Gaza to get Palestinians to release one captured soldier. Hezbollah draws their supports from the Shiite community in Lebanon which is the largest numerically but least powerful politically and economically. According to Lebanon's bizarre constitution the President is a Maronite Christian, the prime minister is a Sunni Muslim, and speaker of parliament is a Shiite Muslim. Parliamentary seats are also assigned based on religious sects with about half going to Muslims and half going to Christians.
I would have to agree that it’s not fair that the Palestinian-Israeli conflict is grabbing all the headlines when other people are also suffering, in many cases much more than Palestinians. Many more Muslims were killed in Chechnya, Bosnia, in wars between Iraq-Iran, Turkish army-Kurdish militia, Pakistan-India. Three million Muslims were killed by Stalin in Soviet Union. And not to mention the wars in Africa.
I think the reasons Palestine-Israel conflict grabs headlines are because it is centers on Jerusalem, it is so old, and America is intimately involved in that part of the world.
Islamic extremists like Al-Qaeda are trying to establish a theocracy in Muslim countries not take over the world, they attack America because they perceive it as attacking Muslim countries and supporting Israel. I personally think their view of the West is quite ignorant, as is the Western view of the Muslim world.
European countries have accepted a lot of uneducated Muslim immigrants from Middle East and Africa, which they couldn’t assimilate, and some now view them as a threat. In this they have nobody but themselves to blame; that is the price of their cheap labour.
I largely agree. Although it is true that ignorant Spanish, Portuguese, Polish, Armenian and other workers did assimilate, whereas the Moslem workers, not all ignorant, did not. This has lessons for Canada. When we see the results of polls of Moslems in Britain, we have reason to question the loyalty of a large part of our Moslem population to their new homeland. I would like to hear stronger statements from Moslem moderates. One such spokesman in Calgary, whose name escapes me, had to stop peaking out for fear of reprisals.
I have sympathy for the people of Lebanon. I also understand and sympathize with the plight of Israel surrounded by fanatical hostility. I sometimes think I would like to drive around Vancouver with an Israeli flag on one side of the car and a Lebanese flag on the other.
I am opposed to all narrow minded intolerant nationalisms, including Jewish or Israel intolerance. My knowledge of Islam is limited to my reading, from which I gather that there is a growing strident aggressiveness there that is not unlike what was seen earlier in the 20th century in certain countries of Europe and Japan. It may have its historical reasons or justifications, but it still represents a threat to our secular way of life.
I am eager to learn Arabic one day (maybe next) as I am working on Russian right now.
I think that however awful the events in Lebanon are today, they are not the only example in the world of man's inhumanity to man over the last 20 years and probably not the worst. I agree that it is easy to dehumanize one's opponent, and once that happens all normal constraints on human behaviour seem to vanish. -
-
第 73 楼 / 大力水手
- 时间: 2006-8-14 15:54
-
第 74 楼 / bcjobs
- 时间: 2006-8-14 16:30
游主任 _BBCODE_WROTE:
这句话本身确实不够明确。但当时朝鲜半岛的形势也确实很复杂,不是三言两语能说清的,连成年人都说不清的事,该怎么向八年级学生讲呢?
朝鲜战争爆发前,三八线上一直小打小闹不断,很难说是谁“先开了第一枪”。所以我觉得中立地讲“朝鲜战争爆发”本身并不错。指责北朝鲜“突袭”南朝鲜并不准确。当时是北朝鲜做好了大打的准备,而南朝鲜没这个准备,所以打起来之后比较狼狈。
至于美军,二战结束后,根据同盟国的协议,应该是联合占领日本。三八线不过是美苏两国临时制定的对在朝日军的受降分界线。战争结束后,美军继续留在南朝鲜本身就没道理了。美军在朝鲜战争爆发之后进入台湾,XXX也称其为“入侵”台湾。一个国家的军队,跑到非交战国驻扎,总归没什么道理。
我觉得XXX很会玩弄字眼,也许目的就是误导,但文字上很难被人抓住把柄。被误导只能自认倒霉。
其实西方媒体玩弄字眼的水平也很高,远高于现在的XXX,只是人们因为信任媒体的“自由”,而忽视了被误导的结果。
朝鲜军队突袭韩国可是世界公认的事实。就算以前有“小闹不断“也不能改变一方蓄意大规模入侵另一方的本质。
“朝鮮戰爭,是一场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与大韩民国之间的意识形态之战、国家统一之战,而分别支持南北双方的多个国家不同程度地捲入这场战争。战争於1950年6月25日朝鲜军队突袭韩国开始。。。“
zh.wikipedia.org/wiki/...9%E6%88%98
八年级学生的确没必要学习朝鲜战争的来龙去脉. 但谁先打谁这样关键的问题,还是不要误导的好, 更不能说被误导只能自认倒霉.
游主任要是觉得XXX的版本没错,我也不想说服你. Like I said, there are three sides to each story, yours, mine and the truth. I think our children need to know the truth.
当然西方媒体也很会spin的. 每次说到台湾问题总说中国觉得一台湾是中国的一个省, 很少提到台湾的宪法里还有"為因應國家統一前之需要" 这一说. -
第 75 楼 / 游主任
- 时间: 2006-8-14 17:46
bcjobs _BBCODE_WROTE:
朝鲜军队突袭韩国可是世界公认的事实。就算以前有“小闹不断“也不能改变一方蓄意大规模入侵另一方的本质。
世界公认的东西未必都是事实。这个世界上,谁的嗓门大,谁的话听的人就多。
朝鲜战争爆发时,显然北方是做好了大打的准备,而南方没做好。因此说北方是“蓄谋已久”或“有备而来”都不错。但是不是北方“挑起”的,现在确实没有足够的证据。因为北方准备充分,因此人们普遍认为是北方挑起的,但我认为这只能说是一种合理的推测。
bcjobs _BBCODE_WROTE:
八年级学生的确没必要学习朝鲜战争的来龙去脉. 但谁先打谁这样关键的问题,还是不要误导的好, 更不能说被误导只能自认倒霉.
说实话我不觉得这是XX在“误导”,而是一种含糊的中立说法。说北朝鲜“侵略”南朝鲜?这显然不符合XX的立场,也不符合当时朝鲜半岛的形势。朝鲜南北双方从开始的小打小闹到后来的大打出手,其目的都是为了朝鲜的统一。内战由哪方挑起本身并不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没必要刻意强调,特别又是当这个“嫌犯”跟自己比较亲近的时候。
从联合国的立场来看,当时也只应该强制双方停火,然后在联合国监督下实行全国大选。而不应该完全站在南朝鲜立场,帮助南朝鲜打北朝鲜。对朝鲜战争的爆发,西方国家也从来没有客观地记述,而是把它描写成一个主权国家对另一个主权国家的侵略,并且从来也没有站在中立的立场评价当时联合国军的行为。这难道不也是一种误导么?
bcjobs _BBCODE_WROTE:
游主任要是觉得XXX的版本没错,我也不想说服你. Like I said, there are three sides to each story, yours, mine and the truth. I think our children need to know the truth.
我不是在说XXX的版本没错,而是在说:从不同的立场看待朝鲜战争,就会用不同的词语来描述这场战争。从字面上去看,双方立场截然相反,但如果仔细推敲,又会发现双方都没错,只是各自强调对自己有利的证据,淡化对自己不利的证据。如果百分之百地接受一方的说法,就会因为其“刻意的淡化”而忽略某些事实,从而被“自己的疏忽”而误导。
现在的倾向是:许多中国人以前只看到XXX一方的结论,当时百分之百地接受了,被“误导”了。现在看到了另一方的结论,又同样百分之百地接受,反过来指责XXX歪曲事实,孰不知自己仍然在重复着同样被“误导”的过程。 -
第 76 楼 / WANGHU
- 时间: 2006-8-14 17:52
-
第 77 楼 / 游客
- 时间: 2006-8-14 17:58中东问题的历史源流大扫盲(转贴)(1)
一、从犹太复国主义到中东战争的爆发
二战以后,中东问题一直是世界和平的焦点之一,中东问题也是导致不久前美国“九一一”恐怖主义爆炸事件的直接导火索。人们不禁要问:中东问题的起因是什么呢?这不是一两句话可以讲清楚的事。
3000年前,几乎在周武王灭商建立周王朝的同时,亚细亚大陆的西边,现在被称为巴勒斯坦的土地上,也诞生了一个新兴的希伯来王国,这是以色列-犹太王国的前身。
几百年后,欧罗巴大陆上又诞生了一个强大的罗马帝国。公元前63年,罗马帝国侵入耶路撒冷,占领了巴勒斯坦。尽管犹太人曾举行多次武装起义, 但均被罗马人镇压下去,犹太人被驱逐出巴勒斯坦,失去了他们的国土与家园。
犹太人国家虽然被灭,但他们的信仰却没有动摇。犹太人流浪到世界各地,他们仍然固执地坚持着他们的教义,保持着他们的文化,形成一支独特的、没有自己土地、没有自己祖国的民族。如果犹太人不再那么执着,放弃自己的信仰,把自己融化在世界各国的文化中,也就不会有纳粹德国的大屠杀,也不会有今天的中东民族冲突。犹太人却是异样地执着,他们宁可流血,却不肯放弃自己的信仰,这个执着造就了犹太人的悲剧历史。
星移斗转,500年后,阿拉伯半岛上又诞生了一位震撼世界的奇人,穆罕默德创立了伊斯兰教,建立了统一的阿拉伯帝国。巴勒斯坦土地上的居民成为信仰伊斯兰教的巴勒斯坦阿拉伯人,从此他们从未离开过这块土地,成为这块土地的主人。1518年,巴勒斯坦并入奥斯曼帝国版图,直到1920年奥斯曼帝国崩溃为止,巴勒斯坦被奥斯曼帝国统治了400多年。不过奥斯曼帝国鼓励传播伊斯兰教和阿拉伯文化,巴勒斯坦人一直保持着伊斯兰教的信仰和阿拉伯人的文化传统。
基督教在欧洲广泛传播,信奉犹太教的犹太人成为生息在欧罗巴大陆上的为数不多的异教徒。尽管基督教提倡宽容,可是异教徒犹太人的命运并没有那么幸运。欧洲人迫害犹太人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中世纪,十九世纪后叶,歧视迫害的犹太人的“风气”在欧洲大陆形成。纳粹德国对犹太人的大屠杀,也是建立在欧洲歧视迫害犹太人的传统风气之上,有几个欧洲国家可以自称自己在迫害犹太人方面手是干净的呢?
1881年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二世被刺,俄国掀起了屠杀犹太人的风潮,一部分居住在俄国的犹太人,为了逃避屠杀,迁居到巴勒斯坦,这是犹太人第一次向巴勒斯坦大量移民。最初,巴勒斯坦的阿拉伯人对迁居来的犹太人还是比较友好的,尽管双方的信仰不同,阿拉伯人和犹太人亦能相互共存,没有发生过大的冲突。可是后来“犹太复国主义”的兴起,改变了巴勒斯坦人的命运。
1894年,法国发生了著名的“德莱斐斯事件”。在法军参谋部工作的犹太人德莱斐斯,由于犹太人的身份而被当作德国奸细判刑,这在全欧洲犹太人中引起了很大震动。维也纳《新自由日报》的驻巴黎特派记者赫茨尔,详细调查采访了“德莱斐斯事件”。赫茨尔本身也是犹太人,赫茨尔早期的思想是:只要犹太人尽力接近融入基督教社会,对犹太人的歧视迫害就会消失。可是在“德莱斐斯事件”的采访过程中,赫茨尔听到的看到的尽是犹太人被歧视和迫害的悲愤与泣诉,赫茨尔改变了自己的想法:“犹太人最终不可能融入基督教社会,要改变犹太人的悲惨命运,只有建立一个属于自己的国家。”
1896年,一本只有100页的薄薄小册子:《犹太国,现代解决犹太人问题的一种尝试》,在维也纳出版了。赫茨尔在该书中提出他的观点:“犹太人问题既不是社会问题,也不是宗教问题,而是一个民族问题。解决犹太人问题的根本是建立一个犹太人自治的国家。”赫茨尔的这本小册子像一颗落在草原上的流星,在犹太人中燃起了“犹太复国主义”的燎原烈火。1897年,在瑞士巴塞尔召开了首次全世界犹太人大会,赫茨尔当选主席。会上犹太人统一了认识:“要想使我们的子孙不再受我们现在所遭受的歧视、迫害、甚至屠杀,唯一的解决方法是建立一个犹太人自治的国家。”
地球的表面是有限的,世界上的所有土地都已有了主人,到哪里去建立一个新的犹太人国家呢?这显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赫茨尔设想:选一块当地住民较好相处、周边国家摩擦较小的地方,不管是亚洲、非洲、南美洲哪里都行。对于欧洲人来说,不受欢迎的犹太人建立一个自己的国家,离开欧洲到那里去生活,也是一件好事。所以欧洲各国对“犹太建国运动” 持赞许态度,特别是英国还表示愿意提供她在东非的殖民地乌干达,作为犹太人建国的基地。
犹太人对赫茨尔建立犹太人国家的设想都很赞成,但赫茨尔在哪里建国都行的设想,却遭到不少异议。另一位犹太建国运动的领导人威尔兹曼(后来成为以色列国的首任总统),建议把犹太建国的地点选定在犹太人的故乡巴勒斯坦,这样就不是单纯的建国,而是具有历史意义的、名正言顺的“复国”。在第一届全世界犹太人大会上,到会者经过激烈辩论,最后决定把建国的地点定为巴勒斯坦,把奋斗的目标从“建立犹太国”改为“恢复犹太国”。巴勒斯坦有一座Zion山,是古代犹太国祭神的圣地。犹太人看到Zion山时,油然产生回到自己祖国的温暖感觉,所以犹太人把“犹太复国运动”情感化地称为“去看Zion山行动”,即 Zionism,现在我们则把Zionism翻译为“犹太复国主义”。
虽然第一届全世界犹太人大会上,犹太复国主义者给自己提出了在巴勒斯坦建国的奋斗目标,但这个奋斗目标实现的可能性很渺茫。有人向当时统治巴勒斯坦的奥斯曼帝国苏丹提出在巴勒斯坦建国的请求,犹太人的请求被苏丹拒绝。犹太人内部也出现了争论,不少人认为与其在现实性渺茫的巴勒斯坦建国,不如在现实性较大的东非乌干达建国。假如当时犹太人做出在东非乌干达建国的决定,就不会有今天的犹太人与阿拉伯人的民族冲突。不过历史是不能假设的。
正在犹太人为在巴勒斯坦复国,还是在乌干达建国的问题上争吵不休的时候,好运悄悄降临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奥斯曼帝国加入德奥同盟,与英法开战。由于美国犹太人在政治经济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力,英国为得到美国的更多支持,拉美国参战,于1917年发表了支持犹太复国主义的《贝福尔宣言》, 声称支持犹太人在巴勒斯坦建立一个太人自治国家。美国有几百万犹太人,是犹太人势力最大的国家。美国从一开始就强力支持犹太复国运动。英国发表《贝福尔宣言》后,美国总统威尔逊立即向英国政府表示支持《贝福尔宣言》,1922年美国国会正式通过一项支持《贝福尔宣言》的决议,支持犹太人在巴勒斯坦建立犹太国。
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被称为“欧洲重病人”的奥斯曼帝国日益凋零,终于在1920年崩溃,在她400多年的荣光历史上画下了休止符。根据英国与法国签订的战后处理奥斯曼帝国领土的协议,奥斯曼帝国的中东领土成为英法两国的委任统治地区,英国统治了巴勒斯坦、伊拉克等地;法国统治了叙利亚、黎巴嫩等地。英国统治巴勒斯坦后,向犹太人放开了移民巴勒斯坦的大门,于是大量犹太人开始涌入巴勒斯坦。在英国统治巴勒斯坦之初,当地的犹太人只有5万人,巴勒斯坦 92%的居民都是阿拉伯人。此后犹太人移民迅速增加,到1939年,巴勒斯坦的犹太人猛增至近50万人。
对哪个国家来说,大量外国移民的涌入都会给当地居民的生活造成重大冲击,现在世界各国都有限制外国移民人数的条例,阻止外国移民的大量涌入。可是当时英国对犹太人的移民巴勒斯坦,却没有人数限制,加之巴勒斯坦地穷资源少,吸收移民的能力有限,大量犹太人的涌入,对当地阿拉伯人的生活环境造成很大冲击。特别是1930年代纳粹德国开始排斥犹太人后,一些社会地位较高的、具有专业技术的犹太人也被迫移民到巴勒斯坦。与教育和专业技术较高的犹太人相比,阿拉伯人在农工
商各方面都竞争不过犹太人,加之犹太人涌入造成土地物价的上涨,使阿拉伯人越来越面向贫困化。
阿拉伯人对犹太人的不满开始爆发,巴勒斯坦各地不时发生抗议和暴乱。在阿拉伯人的抗议和暴乱面前,英国统治当局动摇了。为了安抚阿拉伯人,加之 1930年后欧洲排犹风潮的加剧,英国在支持犹太人建国的路线上开始后退。英国当局于1939年宣布限制犹太人进入巴勒斯坦的移民人数,把犹太人在巴勒斯坦的人口控制为不超过当地总人口的三分之一。英国当局规定今后每年进入巴勒斯坦的犹太人移民人数上限为75000人,超过上限人数的移民为非法移民,要强制遣送出巴勒斯坦。英国军舰24小时在巴勒斯坦海岸线巡逻,一旦发现有偷渡上岸的犹太人,立即拘捕。
英国的限制犹太人新政策让阿拉伯人感到满意,这当然也引起了犹太人的不满和愤怒。一些激进的犹太人组成激进团体,开始对英国人进行“武力反抗”。犹太人没有自己的军队,所谓“武力反抗”,就是搞恐怖主义,这和现在的伊斯兰激进派没有什么两样。犹太恐怖主义分子在巴勒斯坦各处制造针对英国人和英国设施的爆炸和枪击恐怖事件,美国也在暗中支持犹太人激进派的武力反抗。二次大战结束后,犹太恐怖主义分子的恐怖活动日益加剧,进入1946年以后,巴勒斯坦各处每隔几天就
要发生一起恐怖主义爆炸或枪击事件,1946年8月,后来成为以色列总理的贝京所领导的恐怖主义团体(其成员还有后来成为以色列总理的莎米尔),炸毁了耶路撒冷最大的高层建筑,设有英军司令部的达比都国王饭店大厦,英国军人平民死者80余人。如果能把电视摄像机的镜头推到50年前,我们就会看与今天伊斯兰恐怖主义分子无出二辙的犹太恐怖主义分子,在巴勒斯坦爆炸大厦的恐怖场面。
犹太人恐怖主义分子的恐怖活动搞得英国人焦头烂额,达比都国王饭店爆炸事件后,英国人丧失了统治巴勒斯坦的信心,英国不想再在巴勒斯坦流血了。 1947年2月,英国宣布放弃对巴勒斯坦的统治,把巴勒斯坦交给联合国处理。才成立不久的联合国接手了这个棘手的难题,1947年4月,联合国设立了巴勒斯坦问题特别委员会,特委会经过几个月的讨论,但最终也未能达成统一意见。最后特委会向联合国大会提交了两个方案,请联合国大会投票表决。这两个方案分别是:巴勒斯坦分割案和巴勒斯坦联邦案。巴勒斯坦分割案是把巴勒斯坦一分为二,各自建立一个犹太人国家和阿拉伯人国家;巴勒斯坦联邦案则是在巴勒斯坦建立一个犹太人与阿拉伯人共治的联邦国家。
美国态度坚决,支持巴勒斯坦分割案, 支持建立一个独立的犹太人国家。苏联也支持巴勒斯坦分割案,这里苏联有她的打算。此时美苏冷战刚刚开始,苏联希望在犹太人建国方面支持一下美国,换取美国在处理欧洲问题上对苏联的让步,反正这也是一个顺水人情,以色列建国对苏联来说也没有什么利益损失。美苏两大国一表态,联合国大会的基调就定了下来。 1947年11月,联合国大会投票,以33票赞成,13票反对,10票弃权的结果,通过了巴勒斯坦分割案,这就是所谓联大181号决议案。
巴勒斯坦分割案获联大通过的消息传来,世界各地的犹太人纷纷上街欢庆,耶路撒冷街头也随处可见闪着幸福泪光的犹太人。他们为此奋斗了50年的理想终于变成了现实,从此犹太人也有自己的祖国了,怎能不让他们欢天喜地。然而阿拉伯人得知该消息后的反应却与犹太人截然相反,阿拉伯人激愤了、爆发了,声明拒不承认联大181号决议案。当时联合国的埃及、伊拉克、叙利亚等六个阿拉伯成员国,想阻止联大表决通过巴勒斯坦分割案,但阿拉伯国家的票数一共只有六票,他们又没有美英法苏中五大国那样的大国否决权,无力阻止联大通过决议。在联大宣布通过巴勒斯坦分割案后,埃及等六个阿拉伯国代表退出会场,表示抗议。
阿拉伯人为什么气愤呢?这里有几个原因。首先,联大181号决议违背了联合国宪章的基本宗旨。联合国宪章规定,一个国家的分裂或统一,应由当地居民投票表决,联合国尊重当地居民的意志和选择,即所谓“民族自决权”。最近联合国承认东帝汶从印尼独立,就是根据当地居民投票表决结果,作出的“民族自决”判决。
在巴勒斯坦问题,按照联合国宪章,本也应该采用“民族自决”原则,让巴勒斯坦的当地居民投票作出自己的选择。可是联合国在处理巴勒斯坦问题时,却完全无视当地大多数阿拉伯居民的意志,奇怪地让联合国大会越俎代庖,为巴勒斯坦人做了选择。巴勒斯坦的阿拉伯居民被剥夺了“民族自决”的权力,自己无权决定自己的命运。这能让阿拉伯人不气愤吗?
这次联合国不给予巴勒斯坦的阿拉伯居民“民族自决权”,显然是有意的。因为当时巴勒斯坦的阿拉伯居民占总人口的三分之二以上,要进行全民投票公决,犹太人建国的计划肯定不能实现。联合国在美国的压力下,无视巴勒斯坦当地阿拉伯居民自决权,作出了有利于犹太人的裁决,其决议显然有失其公正性。
更让阿拉伯人感到气愤的是联大181 号决议案的内容。在联大181号决议发布时,巴勒斯坦境内居住的阿拉伯人占总人口的68%,阿拉伯人拥有的土地占巴勒斯坦总面积的94%。可是联大181 号决议却规定把巴勒斯坦总面积的57%划给占三分之一人口的犹太人,占三分之二人口的阿拉伯人只得到43%的土地。为什么要把近60%的土地分给只占三分之一人口的犹太人?联大的决议案中没有任何解释。但不管从哪个角度来看,联大181号决议也缺乏公平性可言,怎能不让阿拉伯人气炸了肺?
巴勒斯坦的阿拉伯人强烈抗议不公正的联大181号决议,拒绝按照该决议案在巴勒斯坦成立政府。联大181号决议,不仅没有给巴勒斯坦带来和平,反而给巴勒斯坦带来了暴力和战争。联大181号决议公布后,巴勒斯坦全土沸腾了,到处可见阿拉伯人和犹太人之间展开群殴,杀人放火也成为司空见惯。仅在联大 181号决议案公布后一周内,就有62名犹太人和32名阿拉伯人死亡,伤者更是不计其数。此后,犹太人的恐怖主义团体开始了有组织的报复。当时巴勒斯坦的阿拉伯人还没有形成强有力的恐怖主义组织,而在抗英运动中形成犹太人的恐怖主义团体,则到耶路撒冷郊外对阿拉伯村民进行无差别屠杀。犹太人的恐怖主义行动一时使阿拉伯人陷于恐慌之中,许多人逃亡国外,这是第一批巴勒斯坦难民。
1948年5月14日,英国统治当局正式退出巴勒斯坦。与此同时,巴勒斯坦的犹太人宣布成立“以色列国”。美国政府在以色列国成立的当天就宣布承认以色列国。犹太人以为建立以色列国后,他们的苦难就过去了,太平幸福的日子正在等着他们。可是现实却与犹太人们的梦想背道而驰,就在他们成立以色列国的第二天,阿拉伯联盟的埃及、约旦、伊拉克、叙利亚和黎巴嫩的军队,一齐向以色列发起进攻,第一次中东战争爆发。
全文连接
www.westca.com/Forums/...84090.html -
第 78 楼 / 游客
- 时间: 2006-8-14 18:30
-
第 79 楼 / 游客
- 时间: 2006-8-14 19:19就事实来说,以色列为了两个绑架的士兵入侵黎巴嫩,发动全面战争,杀死了许多无辜的妇孺,怎样的借口都是不合正义的。希特勒入侵波兰,日本入侵华北,多末相像的借口。如果以过去你方杀死了我方多少人,这样循环报应,那末那两个国家之间还没有宿怨。美国入侵伊拉克找了N个理由,半数美国人现在可能仍然觉得国家是对的,但是整个世界都知道美国说谎。美国人是为了国家利益而战。以色列人也是为了国家利益而战。当然宣传机器也会配合战争,每个国家的宣传机器都是为国家服务的,不管民主或者非民主,无一例外,不同的是在专制国家还要为执政党服务。伊斯兰教的教义如何,暂且不论,试想伊斯兰教对整个世界产生威胁了吗?甚至原教旨主义的大后方伊朗仍然被评价为旅游最安全的国家之一。 布什的风格从美国传到了以色列,那就是武力至上,以暴制暴,而且前提是自己的武力占据绝对优势。如果Steve不是犹太人,他是个巴勒斯坦人,显而易见,他会指责以色列,所以怎样的借口,偏见就是偏见。无论你口中的莲花有几瓣,有几尺长。
-
第 80 楼 / 游主任
- 时间: 2006-8-14 2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