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ecream 写道: |
在减少刚需上,省府用了7条方案建筑可承受住宅,并称省内史上最大投资,如果实施成功,将减少大量住宅刚需
第14条. BC省史上最大房地产投资:通过多方合作,在未来10年投资66亿加元,建筑11.4万套可承受住宅
第15条. 未来3年内投资3.78亿,10年内投资18亿加元,为中等收入家庭建筑1.4万套出租单位,
第16条. 未来3年内投资1.41亿,10年内投资7.34亿,为需要帮助的妇女和儿童提供住宅
第17条. 与高等院校合作,交付至少5000套学生公寓。为公立高等院校提供4.5亿加元学生公寓贷款。
第18条. 未来2年内,承诺7500万加元,解决至少4900套可承受住宅的维护问题,保证租赁房屋安全
第19条. 未来10年内,投资5.5亿元,建筑1750套社会型住宅,供原住民居住
第20条. 未来3年内,投资2.91亿资本基金和2.16亿运作基金,新建2500套住宅,供无家可归者居住
|
66亿造11.4万套可承受住宅?平均60k不到就造一套?比印度阿三都厉害,NDP我算你狠。
ledia170 写道: |
这个办法多少人想用啊, 行不通, 除非你卖给家人,不然你这个10万现金你先给还是后给? 先给卖家不干, 后给买家不干,桌面以下的法律不保护。 再说买家买到楼花明明60万,记录是50万,自住还好,以后如果变成投资房,那卖时候多出10万capital gain, 按照一半报税也得报5万, 凭什么便宜买家卖家背啊。
|
比如市场价65万。私下交易60万,这样买家就有便宜了
cloud_zhou 写道: |
66亿造11.4万套可承受住宅?平均60k不到就造一套?比印度阿三都厉害,NDP我算你狠。
|
包括大量的活动房屋,另外政府可能没有计算土地价格,审批成本和融资成本等等。印度阿三的成本不到100/平方尺
不不羁的风 写道: |
比如市场价65万。私下交易60万,这样买家就有便宜了
|
各退一步利益分摊是好,但是不省心啊,不白纸黑字的东西不受法律保护啊,交割过程麻烦,这现金部分怎么支付啊? 先付后付? 不受法律保护这部分谁都想攥手上最后付。 万一买家赖了打官司执行合同不傻了,操作比较困难,你说弄个escrow account, 不知道谁敢把自己扯进去,或许有高人弄或许互相信任不扎针。
不不羁的风 写道: |
我刚才想了一个办法偷税,比如
1 a买了个楼花50万,
2 b买了这个楼花60万
3 b把10万转给c,合约原价转让
4 c把10万转给a,安全起见,别处转或者分批小数目转
|
且不说法律问题,a和c是同伙,光说买家b。
50万贷款八成是40万,60万贷款八成是48万,本来b首付只要12万,为了帮炒家偷税,b实际首付要掏20万,b是不是傻得抽筋。
cloud_zhou 写道: |
66亿造11.4万套可承受住宅?平均60k不到就造一套?比印度阿三都厉害,NDP我算你狠。
|
可以做到的,首先穷人不必住豪宅,那种manufacture home不贵的,就是工厂建好车子拉过来那种,政府也有地应该,地不给你穷人,便宜lease给你或者干脆免费使用土地。
就是这类,全新都不贵, 木头有的是,工厂加工一下,提高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