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總結了以下幾個2017年的一些典型謠言,看看你有沒有中招:
紫菜是塑料袋做的
謠言
從今年2月開始,出現了大量的“塑料紫菜”視頻,拍攝者一邊把紫菜泡開,一邊告訴大家這不是紫菜而是塑料,為了進一步證實這些紫菜是假的,有人還用火機燒焦了手裡的紫菜。
塑料袋本身含有濃重的化工材料氣味,堅韌且不溶於水,在氣味、味道上也有天壤之別,入口口感和紫菜完全不同,不可能發生混淆。
而後續經過警方調查,制造、傳播“塑料紫菜”人員,其真實目的是通過散布謠言實施敲詐勒索,相關涉案人員也已陸續抓獲。
大米是塑料做的
謠言
微信平台上流傳著一段兩分鍾的視頻。視頻中,一男子不斷將一個個塑料袋放入一台機器,經過熔解、拉絲、切割等工序,最終生產出一粒粒狀似米粒的白色固體。視頻配有文字稱,這就是假大米的制作過程。
視頻中所用的設備是塑料行業中很常見的塑料造粒機,工廠把回收來的塑料放入塑料造粒機,生產出再生塑料顆粒,這些顆粒是再次制作塑料制品的半成品原料,而之所以要做成顆粒狀,是為了便於進行儲存、運輸。這類再生塑料顆粒的均價為每千克10元左右,而普通大米每千克不超過5元,塑料顆粒的成本比大米貴,商家沒有必要用塑料去替代假大米。
“剪刀手”拍照泄露指紋
謠言
研究人員警告,人們在照相時很喜歡比的“剪刀手”要慎擺,指紋信息可能因為這一姿勢而泄露。
目前手機拍照技術,在拍攝距離(大於1米)范圍內,是很難把手指紋理拍攝清楚的。目前的網絡傳播會對圖片進行壓縮,降低照片的清晰度,造成照片細節的損失,泄露指紋信息的可能性較低。
酵素能減肥
謠言
今年各種各樣的酵素出沒在朋友圈的微商廣告,其宣稱有“養顏”“排毒”“清宿便”“減肥”等功效。
酵素就是酶。酶是具有催化功能的蛋白質或者RNA(大部分酶都屬於蛋白質)。當你口服酵素後,大多數的酵素都會被人體消化系統消化而失去活性無法發揮作用。
肉松面包上的肉松是棉花做的
謠言
多段浸泡肉松面包上的肉松視頻在網上流傳,拍攝者來自不同地區,但內容基本一致:買來肉松面包或糕點後,將上面的肉松泡入水中,肉松在水中變成白色絮狀物體,拍攝者聲稱這些肉松其實是棉花做的,並用白色絮狀物可用打火機點燃作為證明。
肉松的本質是肌肉纖維,主要成分為蛋白質,放入嘴裡一咬就會融化,口感松軟。而棉花的本質是植物纖維,主要成分為纖維素,是一種不可溶的纖維,雖然看上去也很松軟,但嚼不爛。也就是說,真用棉花冒充肉松,一吃就會被識破。
“火燒”鑒別法看似科學,其實也不靠譜。食物可以被點燃是一種普遍現象,因為其中含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等可燃物。肉松主要成分是蛋白質,肯定能夠被點燃,跟頭發可以被點燃是一個道理,而且還會有一種焦糊味。棉花的主要成分為纖維素,雖然可以點燃,但是不會出現焦糊味。
表情包是日本人發明,使用要付款
謠言
“親愛的兄弟姐妹們以下文字請好好看看所有中華兒女們,你們還不知道吧?就是這個表情包/::/:/:/:等……。是日本鬼子發明的,你在微信上點播一次日本鬼子就賺了0.01分錢。單說這個,每天點播近一億次。算算吧?每天各個表情每天被點播多少次?而日本鬼子會賺了多少人民幣多少?我們中國人在不知不覺中在給日本鬼子錢呢。從現在起我一個表情都不點播啦。希望家人們看看吧?希望中華兒女門盡量不要再發這些表情,中央一台播放的才知道。希望各群轉發,功德無量!”
這些表情統稱為表情符號,俗稱"Emoji",詞義來自日語中的繪文字(えもじ)。最初的“Emoji”表情確實是由日本人發明的:是由一個叫栗田穰崇的日本人在上個世紀九十年代末發明。但它早已被納入國際非營利機構——統一碼聯盟(UnicodeConsortium)中,統一負責維護和管理。獲得Unicode數據文件和軟件的副本以處理數據文件或軟件是免費和無限制的——也就是說,表情符號並無收費一說。
來源於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