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文欣
- 时间: 2006-6-21 11:23
-
-
第 2 楼 / 文欣
- 时间: 2006-6-21 11:25一个验屋师眼中的大温房市:热点东移
自从北美中文网开辟“房屋中心”,“买房租房”便成为论坛中最热的话题。议论的关键词是:涨,跌。
看涨派和看跌派都有相当多的论据支撑论点,市场消息的一点风吹草动,就能引起一场口水战。
那么大温地区的房市究竟是什么状态呢?是继续红火,还是已经降温了呢?记者向一些地产界人士询问,他们当中有地产公司老板,有业绩出众的金牌经纪,但是都碰了钉子,理由是:太忙,没时间答复。
只有一位女经纪以“Nothing slow down”作为回答,并且补充一句:谁说市道降温?那是他没工作。我想她或许是对准业绩欠佳的同业吧。
我知道假若这些名牌经纪有时间心平气和地和房市动态和记者聊上半天,不用问,那房市肯定静了。
于是就房市问题请教注册验屋师袁兵。
本来以为世界杯期间可以轻松一下的袁兵,没想到还是忙个不停。他透露了两点信息:一,房市热点有“东移”的倾向;二,房价平稳没有下跌。
袁先生说,大多数刚来的移民会在温哥华、列治文置业,而来了一段时间、换屋的人越来越多地选择“东移”,去到高贵林等地区。这大概和房屋价格有着直接关联。
另外,前两年买独立屋的多,这两年更多的是买镇屋和柏文。
袁先生说,自2004年以来,工作一直很忙,每个月大概要验35-40橦房子,只在今年初有两个星期市场非常静,大家都无事可做,接着又恢复忙碌。
据他所见,买房自住的居多,市场持续热烙,没有下跌迹象。而且并不是华人“托市”,同业聚会,洋人同行表示生意也很红火。 -
-
第 3 楼 / 文欣
- 时间: 2006-6-21 11:27一个地产经纪眼中的大温房市:想不到可以涨得这样高
谈到目前的地产市道,她说:Surprise,想不到涨得这样高。
五月份,钟太卖掉27间房子,是她入行以来业绩最佳的月份。
2005年,她卖出去的房子总值6500多万加币,是她最丰收的一年。
何以五月份销售创高峰,原来和大洋彼岸的“黄金周”有关联,新移民登陆的多,买房子的也多。
钟太说,一些有钱的大陆新移民,一下飞机就开始看房子,房源又不多,三下两下看完了,有的人一两天之内就拍板。
另外,美国和欧洲的客人也是西区两百万左右房子的主要买家。
也有一些大陆人来了没事干就买楼花,温哥华downtown的,Richmond的,都是正在兴建的townhouse和apartment。
本地人热衷于抢老房子,给的offer比叫价高十几二十万,一般的客人很难抢得到。买的买,换的换,本地市场依然非常热烙。
虽然利率在上调,可是大手笔的买家不问利率,换房子的也不大care,只是第一次买房的人会比较关心。
家住Arbutus区的钟太回忆说,上一次地产高峰,她家附近的老房子最贵卖70万,而现在有人花99万8千买旧房推倒重建。
预测未来市场,钟太表示不愿“乱讲话”,她可以肯定的是,暂时不会跌,至于升多久,是小升中升还是大升,她说:不知道。 -
第 4 楼 / 文欣
- 时间: 2006-6-21 11:28一个将要回流的人眼中的房市:我们这拨人都很幸运
一切都准备妥当,唯独房子的问题让她费思量。
Wendy说,他们这拨移民(指四五年前登陆的)最幸运,因为赶上两个“最”:一,加币最低,一美元能换一块五左右;二,房价最低。
第一次登陆,Wendy没带孩子过来,她和老公一起打前站买房子。她说,那个时候可看的房子真多啊,每个卖家都希望你给个offer,还能把叫价砍下个一成多。哪像现在,买房子跟白给似的。
左看右看,Wendy在列治文西区买了一个二十年的House,三千多呎,四十多万。
一晃五年,Wendy的房子也老了五岁,可是行情却直线上升。她原本想在去年底以六十万元把它卖掉,但因为回国省亲一段时间,就耽搁了。
还好没卖啊,她说。今年请人换了屋顶,要卖也得七十万。
这七十万加币换成人民币也快五百万了,等于把投资移民的申请费用赚回来不说,连这几年的生活费探亲费旅游费也COVER了。哈,一橦房子让我们免费移民,Wendy不无得意地说。
说得也是,这几年买房的都赚了一大笔了。
让Wendy费思量的是,这房子该不该卖呢?有人说还会升,一直升到2010年,假如孩子们不适应中国的环境,要重返温哥华,不是还要买房?
可是房子不卖掉谁来打理?租给别人又不放心,万一遇到问题租客,成了大麻屋,那就倒大霉了。
然而,不卖的话,所谓的“免费移民”无非是纸上游戏,万一市道不济,也就落了空。
因此Wendy在犹豫中密切注意市场动态,每天都在网上巡视一下。
要不要把房市中的“好运”立即兑现,到真让她难做抉择。 -
第 5 楼 / 房虫子
- 时间: 2006-6-21 12:19
-
第 6 楼 / 文欣
- 时间: 2006-6-22 09:49一个老移民的房市沉浮录:我被timing玩弄
文欣
“买楼”一直是Vic心中难言的痛,他的故事让我想起一句北方话:点儿背不能怪社会。
如果不是和他相识已久,如果不是一路看着他在楼市中挣扎,他是不会跟我谈这个话题并且同意我诉诸文字的。
Vic1986年从香港移民温哥华。他和许许多多的港人一样,看到英国铁娘子在人民大会堂的台阶上跌了一跤,那一跤使整个香港为之震颤,市井为之萧条,人们忙不迭寻求退路,谁能最快移民谁“威水”(本事)。
Vic堂堂留过洋的机械工程师,移民加拿大在“分数”上占尽优势,很快就携妻带子来到温哥华。
他回亿说,当时香港楼市凄惶,把位于跑马地的房子出手,刚刚买下温西一个小HOUSE。1986年温哥华举办世界博览会,兴建SKYTRAIN,一片繁荣景象,加上港人不断带钱涌入,房市升温,他的房子也跟着升了值。
但是,世博会的芸花一现并没给经济注入强心针,Vic一直找不到像样的工作,他和朋友合伙开的餐馆生意惨淡,最后关门了事。最困难的时候,他去做派报员,每个月薪酬六百大元。她的老婆到是凭着英文好找到一份秘书工作,成为家庭经济顶梁柱。
就这样勉强维持了几年,九十年代初,香港经济复苏,人心逐渐安定,移民的人数减少了。Vic不愿意在香港亲戚面前露出窘迫,所以绝少和他们联系,但还是有好事者把他穷得要派报的情形反馈回港。香港的亲戚几番劝说:回来吧,没什么可怕的,这边工作机会多呀。几个回合下来,Vic动心了,开始托人帮着找工作。当时香港筹建新机场,需要大量技术人员,Vic试着递了简历,立刻被招到香港面谈,当时就谈好条件:月薪四万多港元。
回想当年,Vic的脸上仍然掠过一阵激动,他说:我在尖沙嘴码头上使劲呼吸着带着海腥味的空气,它让我体内的每个细胞都为之一振。
毫不犹豫地,Vic的太太卖掉HOUSE,带着孩子回到香港。这时他们手头上的钱要买回跑马地公寓是绝无可能了,他只好说择了香港人说的“山长水远”的青衣,美其名曰:离新机场近,工作方便。
Vic发现,当年没办下移民的那些被他讥为“冇路”的人,都“威水”起来,炒楼炒股,大收特收。恒生指数1994年翻了一番,港人个个赚到笑,早餐都要夸张地吃一客“鱼翅捞饭”漱漱口。
月薪四万多最初对Vic来说已经相当满意,香港是低税收政策,当年的最高入息税只有16%,而且每年每底都有“双粮”和奖金,比起加拿大的手里存不下钱强百倍。
慢慢的,他就不满足于挣薪水了,和其他亲友一样,加入了炒楼的队伍。
起初他只是小试牛刀,买了“将军澳”屋邨的一个楼花,谁知被他赚到,转手之后多得几十万。接下来他的胆子就有些放了。
1997年初,我在香港见到Vic,他意气风发地告诉我,他要把青衣的房子卖掉,搬回太古城。他满腹收拾失地的感慨,似乎重拾早年住跑马地高尚公寓的荣耀。我说:太古城楼价好“癫”哦,小心点啦。他不以为意:怕什么?香港的楼价就算是跌都是小跌大升啦!
自那时起,五年中没听到Vic的消息,到了温哥华,发现他最就回来了。
1997下半年的故事很多人都知道了,很多人都亲历过崩溃的痛苦。新机场竣工后,Vic失了业,和许多港人一样,成为“负资产”中失业的一族。他很搞笑地说:我已经很好了,把楼卖了,不欠银行钱,好多人卖都卖不掉,只得宣布破产。
Vic重返温哥华时,两手空空,他的养尊处优几年的太太又出去工作了。
“东方不亮西方亮”,Vic说,你看,这几年加拿大楼价疯长,工作也容易找了。“还会买楼吗?”我问。“看看再说啦。”
“我有点怕了,好像总被timing玩弄,现在一把年纪,错不得了。” -
第 7 楼 / joechang
- 时间: 2006-6-23 22:29
-
第 8 楼 / 游客
- 时间: 2006-6-24 08:40
-
第 9 楼 / 游客
- 时间: 2006-6-27 12:58
-
第 10 楼 / 文欣
- 时间: 2006-7-04 15:38买新房,发展商"品牌"重要不重要
不同的发展商,设计风格、选材用料不同,成本也相差很大。同样面积的新柏文新镇屋,售价却相差几万、十几万,除了“地点”因素外,发展商的名号响不响,也起重要作用。
地产经纪Sophia周同意买新房有“品牌”一说,她列举了几个著名发展商,如:Polygon, Omni, Bosa, Pinacle,Cressy等等。这些发展商历史比较久,工程人员素质高,在设计水平、建筑材料等方面比较有保证。
除了发展商的信誉保证之外,Sophia强调,要看每个楼盘的具体情况,不能绝对依赖品牌。她说,预前销售的楼盘,买家一定要将售房文件仔细充分地研究过才签约。她说,有些买家认为买新房无需经纪,自己直接去买就行了,却没想到多数买家没有将售房文件认真读过,忽略了很多重要条文,使自己蒙受损失。
学建筑出身的房屋经纪Ann Shen对发展商的“品牌”非常看重,她说,买新房,发展商非常重要,这关乎房屋的品质以及发展商对售后出现问题能否负责。她个人对Polygon最为欣赏,因为它建造的房屋绝少出现问题。
Ann提醒买新房的消费者注意,一定要注意交屋时间。有的发展商拖延半年时间交屋,有的虽按时交屋,但是并未彻底完工,要花上半年一年的时间将剩余的工程补完,这些都给房主造成损失和不便。
另外她讲了一个实例,值得买转手楼花的人特别注意。由于建筑成本上升,有的建筑商取消了已经售出的楼盘的建筑计划,假如某个楼花价值二十万,半年后转手卖二十五万,买第二手楼花的人,从发展商手里得到的赔偿,就不会有二十五万那么多。所以她建议,如果买二手楼花,最好约定在交屋的时候再付差价,这样可以免受损失。
验屋师袁兵先生认为,发展商有名无名不能一概而论,好的发展商不一定完全没有问题,因为有些工程也是包给其他公司做。温哥华的著名发展商,每家公司都出产过漏水公寓,那是因为那段时间里采用的建筑技术有问题。
但是,从百分比上来看,著名的发展商出品的房子质量还是比较好,而且这些公司信誉好,负责任,有问题也改得比较及时彻底,因此,名牌的声誉还是值得相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