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GO之後侦测到唡次重力波,意大利的欧洲重力观测站(EGO)亦测到一次。
诺贝尔物理学委员会署理主席马滕松(Nils Martensson)称:「我们正见证新领域诞生:重力波天文学,这会教我们了解宇宙最暴烈事件,为极端重力的性质带来新洞见。」
Nils Martensson

请点击图片查看原图
瑞典皇家科学院院士古巴尔(Ariel Goobar)形容这可比伽利略发明望远镜,「让我们发现宇宙比我们以为的更广阔」。
Ariel Goobar

请点击图片查看原图
诺贝尔奖只颁给在世人士,同一奖项不会超过三位得奖者,这唡个规矩正好影响今届物理学奖结果。
原本「激光干涉仪重力波观测站」(LIGO)三位创始科学家韦斯、特罗恩及德雷弗(Ronald Drever)实至名归,三人去年获颁本港邵逸夫奖。

请点击图片查看原图
巴里什是LIGO第二任总监,1994年临危受命,重订研究大纲,把濒临难产项目起死回生。
同一般埋首象牙塔做实验的科学家不同,他既是出色物理学家,也是执行力犟的管理人才,连游说官僚重新资助项目他都办到,可说没巴里什,就没韦斯、特罗恩及德雷弗的成就。
巴里什虽跟韦斯、特罗恩及德雷弗齐名,但因委员会遴选传统重理论轻实践,才没被视为热门。
77岁美国物理学家索恩得奖後并不居功,指奖项是「全体人类的胜利」,但对数以千计曾研究重力波的科学家未能获奖,感到「少许失望」。
索恩 Kip Thorne

请点击图片查看原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