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本門一些習武心得,在此拋磚引玉,希望有識之士,多多參與,提出寶貴意見!
太極推手練的是“太極拳理”上身,“靠“認門”和“搗隙”來完成;“認門”確定瞬間攻擊線路,“搗隙”確定瞬間攻擊點。由於對抗中的“認門”和“搗隙”是動態的,並且“認門”是“觀”,“搗隙”是“行”,
所以推手對抗中,對抗雙方是“觀”中有“行”,“行”中有“觀”,進而體現出的是對抗中的“招中生招”。
另外,不論是攻擊線路(認門)還是攻擊點(搗隙),都離不開“距離”的判斷,所以,太極推手還訓練對抗中的“距離感”,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眼法”。“眼法”是“認門”和“搗隙”的基礎
所以說:太極推手是訓練“太極拳理上身”,靠“認門”,“搗隙”還有“眼法”的訓練來完成。
“認門”和“搗隙”是顯現的,屬陽;眼法是隱性的,屬陰。大多數古拳譜把眼法訓練暗含在“認門”和“搗隙”的訓練當中。
會“認敵門”和會“搗敵隙”,定會“守己門”和“防敵搗己隙”,毋需懷疑,太極推手的訓練就是這樣:在訓練進攻的同時,也同時訓練了防守。
“認門”分認“對門”和懂“己門”。要想認好“對門”,懂好“己門”,就離不開“知形”和“懂勁”。
這裡邊的“知形”是指瞬間察覺對手“拳勢”的能力,和知曉對手“拳勢之所趨”的能力。
“懂勁”強調的是“懂”對門的勁路。但這個懂,和“知形”不同,這個“懂”靠的是“聽勁”來獲取。
達到了“知形”和“懂勁”的境界,就可以“會看”老拳架了。為什麼只有老拳架可以“會看”,因為大多數新拳架沒有“勁路”。
(懂對手的“勁路”的前提條件是明自身的“勁路”。)
“懂勁”和“知形”的目的是察覺對方的“拳勢”,察覺了對方的拳勢,才能判斷出對方的“漏形”,捕捉到對方的“漏形”,就到了我們所說的“認門”和“搗隙”階段了
為使得敵方“漏形”,應該讓敵方“出招”,“出招”必“形”敗,形敗使得我方清楚“認門”。出現“認門”必行“搗隙”,
而沾粘連隨,不丟不頂八字法則,是為完成“認門”和“搗隙”訓練而必須掌握的技術手段,八字法則不是訓練目的。(不考慮技擊,只為養生者除外)。
太極拳五行八法中的前進,後退,左顧,右盼,中定,和鵬捋擠按,採艋e飪浚粲諮盜誹剖值母魘驕⒎ê筒椒ǎ飧鑫逍邪朔ǎ彩俏送瓿傘叭廈擰焙汀暗廢丁倍匭胝莆盞募際跏侄危皇茄盜紡康摹
換句話說:不懂“認門”和“搗隙”,就不懂五行八法在實戰中的應用。不懂“認門”和“搗隙”,八字法則就失去了習練的目的。
“認門”和“搗隙”是太極拳拳理中的基礎和核心,想讓太極拳的技擊功夫上身,必須讓太極拳拳理上身,而懂“認門”和“搗隙”,是實現太極拳理上身的唯一途徑。只要掌握其訓練方法,持之以恒,定會達到拳由心發,收放自如的高手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