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書法是中國國粹之一,她源於語言記錄的符號—-文字,隨歷史發展而成為一門藝術,我們稱之為書法藝術。
中華武術也是中國國粹之一,她源於人類的搏擊技術,經過歷史的演變,也發展成為一門藝術,我們稱之為武藝或武術。
作為書法藝術的載體——文字,一直被我們所使用;而作為武術藝術的載體—搏擊技術,卻瀕於失傳。
即便在藝術的表演層面上,也因對武術套路評分標准的盲目追求,而失去了武術原有的藝術內涵。
武術起源於搏擊,如果武術脫離了搏擊這個基礎,那麼所謂的武術套路表演,肯定不是一門與武術相關的藝術,就像書法藝術不能脫離文字這個基礎載體一樣。
那麼,什麼是武術搏擊,檢驗武術搏擊能力的標准是什麼昵?
個人認為,標准只有一個:是否可以和專業的散打,拳擊,跆拳道,空手道,泰拳等選手相對抗,並且在對抗中,由於發揮了傳統武術在技術和功力上的優勢,使對抗不處於下風。
一般情況下,掌握現代搏擊技術的選手,是同意按傳統武術比武的規則進行對抗的。
傳統武術的打法,有系統的訓練體系,這個訓練以各式單操手為主,單操手技術過關後,把所有的單操手串聯起來,才是武術套路。沒有單操手訓練,一定沒有真正的武術套路。
單操手盡管叫單操,但指的僅僅是招式上的單操,這個招式上的單操訓練,一定要包括二人對抗的訓練內容,並且檢驗單操手過關的標准,也是在二人對抗中來檢驗。
實戰傳統武術的訓練,是一個招式一個招式的訓練。不同的招式,訓練身體不同的勁路,把身體的各個基礎勁路都煉通了,還需要練不同的勁路之間的轉換,我們稱之為變勁。
這個變勁的訓練,一定需要技術過關的師傅或師兄來陪練,有得門派稱之為喂招。
基礎訓練達到初級標准了,負責任的師傅,一定會鼓勵你去和門外的選手交流。特別是散打選手,攻防包括上,中,下盤,技術運用和傳統武術選手相對接近,並且一個專業的散打選手,無論步法,距離感,速度,力量,時機把握,准確度等,都是出色的,在他們身上,能夠積累出很多高水准的對抗經驗。
單操手的訓練,系統而全面,內容很多,入門訓練時間相對較長。但過關的傳統武術實戰選手,是完全有能力和掌握現代搏擊技術的專業選手對抗的。只要你掌握的是真正的傳統武術。
隨便說一句,拋開搏擊對抗,單純從治病保健的角度講,單操訓練也要遠遠好於直接的套路訓練。除非你的套路是單操訓練過關後,串聯起來的結果。
以上看法僅僅是個人經驗的一些總結,拋磚引玉,歡迎同行斧正!
風卷狂沙—太極散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