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邓柯,
心情复杂的一期。我在 12 月 28 日参加了本期节目的现场录制,按理说过了这么长时间腹稿早就该打好了。但有些问题这十多天以来我一直在咀嚼斟酌,思考着用什么角度去分析,站在什么立场去表达,到现在还在纠结。不过事到临头想来,既然没有把乐评写得皆大欢喜的能力,既然怎样都会冒犯到前辈,那只好文随我心,有一说一了。
一、韩红《梨花又开放》
原曲为因幡晃的《夏にありがとう》,1983 年谭咏麟将其重新填上粤语词,改为《迟来的春天》,而 1984 年周峰又重新填了一版国语词,才有了《梨花又开放》。周峰原版 A 大调,E3 - #F4,韩红现场版本在 E 大调,音域 B3 - #C5,有一个假声 E5 。
这是我第一次听到韩红的现场,其实也是我听到的本季《我歌》的第一场演唱。韩红的演唱一如既往地像唱片里那样好,声音通透、漂亮,现场又感受到更多的锐利和爆发。我对韩红老师的「演唱」没什么可挑剔的,我相信本场如果把她和张靓颖的位置对调,夺冠也不是不可能。
韩红老师现在需要考虑的是怎样用差异化的选曲和编曲来尽量减少听众对她演唱的疲倦感,毕竟她的音色和演唱太有特色了,而且成绩太好了,听众会不由自主地挑剔起来。以韩红老师的实力,一定是奔着冠军去的,一开始就如此强势,反而是给后面的比赛增加压力。不过从韩老师目前两场的编曲看,在音乐表达上还是很得体的。我尤其喜欢这一场:开场拉开了 Unplugged 的架势,标准的原声吉他弹唱,一套完整的主副歌后,加入竖琴、长笛,辅以弦乐组,提色彩也提质感。间奏后全乐队进入,逐渐推向高潮,非常有逻辑的配器。总体而言,这首歌的编曲元素足够丰富、有层次变化、情感推动得足够猛烈,但在各个层面的技法运用又相对克制(甚至我都觉得,可以再积极一些),是首非常流畅且工整的作品。别看韩老师大大咧咧老动不动就放个嘴炮,她的音乐执行得相当严谨。
二、陈洁仪《心如刀割》
原唱张学友,C 大调,C3 - F4,陈洁仪 #F 大调转 G 大调,真声音域 #F3 - C5,假声碰到 F5
在大多数人的印象里,对音乐的描述都是「天籁之音」、「千回百转」、「余音绕梁」,旋律是最重要的(当然这和我国传统音乐的形态有关,这不是重点就不展开了)。但后来随着我学习的深入,以及和各界专业人士的深入沟通,我逐渐才认识到,对于流行音乐,节奏律动从某些角度而言,比旋律更重要。华语 4/4 无特殊律动无特殊调式的流行抒情歌,真的已经属于上个世纪了,再加上基本没有改编(仅仅升了 1Key,没改律动没改配器没改段落,基本上是酒吧 copy 乐队的路数),音乐上太吃亏了。风格的力量,陈老师没有想透,上一季的品冠、满文军也没有想透。
但是……陈老师的淘汰的决定性原因是,唉……她全场都在走音。整首歌,都和旋律差了几十音分,几乎每一句都不够高,唱得我心如刀割。但是,没错,节目组修音了。
一位歌手是否修音、经过了多大的修音,有时候能看出来,但当拾音、修音、剪辑等环节都由国内顶级团队来完成的情况下,修没修音、修了多少音,是很难判断出来的。此前节目中确实也出现了没法修的音准问题(比如第二季的韦唯老师),而第二季《我歌》我在现场看的第七场突围赛上,那几位歌手演唱的音准总体保持得还好,有一些略有音准问题但属于还能接受的范围(毕竟不是所有听众对音高都那么敏感)。当时我感觉修音对节目不会有太多影响,所以在乐评中也一直回避了这个环节。
但这一场陈老师的走音实在是太……惨烈,完全和其他歌手不在一个水准(即便胡彦斌破了音),当晚我就能肯定陈洁仪会在本轮垫底,同时我也预感到这首歌的修音效果,会为已经引发了广泛争议的《我是歌手》再掀波澜。结果,果然。
《我是歌手》没有淘汰黑幕,《我是歌手》不亏待走心小嗓,《我是歌手》的 500 人听审团不是无脑高音控,是陈老师自己没有唱好。但导演组为了顾及节目播出效果,为了不让太惨烈的真实吓到海量路人观众,也为了让陈老师的表演呈现出更好的效果,所以修了音。这个黑锅,导演组背了。
这肯定是洪涛老师深思熟虑的结果。但我想,愿意阅读我乐评的读者,是对音乐的品质有要求、有思考的人。对于他们而言,残缺的真相要好于华美的虚假。在音乐评价上失去了专业度和公信力的节目,才最让他们失望。
至于陈洁仪老师,我爱您。97 年我听到您粤语版《雪狼湖》时惊为天人,2005 年国语版《雪狼湖》来首体,还在上学的我攒了好久的钱买了两张全价票去看现场,六成为看歌神,四成为了一睹您真容。对于全剧我早烂熟于心,当时整场我都沉浸在对国语版歌词的调侃和看到「女二号水准完虐女一号」的兴奋中,您是如何用精湛的演唱「吊打」女主,我至今记忆犹新。但是,我爱您,我更爱音乐。我听到了您的瑕疵,就必须把它说出来。我相信这种对音乐的坚持和执着,也是激励您成为「国宝级歌手」的最大动力吧。
希望您调整状态、调整心态,利用返场演出多熟悉比赛和观众口味,在复活赛中取得好成绩。
三、孙楠《梦开始的地方》
童安格原唱,F 大调,F3 -F4,孙楠现场版升到 G 大调,音域 G3 - bB4
歌曲首位都串上了《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引子由蒙古族女歌手演唱,声音清亮悠远、「诺古拉」(指长调中特色的波折音)很到位,很有品质的演唱。从草原意象上和《梦开始的地方》的环保主题有串联,但总体上我感觉不是个成功的混搭。
引子和尾声处的《草原》是首观众耳熟能详的蒙古歌曲,民族特征明显,但《梦》除了主题相近(《草原》的主题不是草原,草原只是背景),和《草原》在音乐上并没有关联,同时孙楠在改编上也并未加入蒙古元素,单凭一个环保的视角,而且还是用一首歌的背景去贴另外一首歌的主题,是无法把这两段风格迥异的歌曲有力地串联起来的,太勉强。孙楠老师尽管嗓音状态不好,但从演唱上看基本没有问题,还是正常发挥了自身水平(有没有因为状态不佳而取消原本很震撼的华彩就不得而知了),歌拖了后腿。
看了我上一季《我歌》点评的朋友应该知道,我是对改编、串烧很推崇的。确实,四平八稳地把原曲拿来再唱一遍,和唱 K 有什么区别?改歌既为了尊重观众、尊重舞台,也是为了争取个好成绩。但第二季到后来就有些矫枉过正了,比如韩老师决赛时的《盖头》,就有些过度编曲,有拿频繁提速和大场面砸观众的嫌疑(哎呀真是差评一开了口子就刹不住啊,对不住了啊各位老师)。但改歌串歌一定要在音乐上有理由、有线索,要有连贯的脉络,否则改了不如不改。
其实同为环保题材的作品,孙楠老师自己的《梦的眼睛》就很好啊。捞仔老师的大作,副歌旋律写得非常棒,风格上主歌小电子 + 副歌交响,很新颖的编法。推荐大家欣赏。
四、张靓颖《饿狼传说》
张学友原唱, e 小调,音域 B2 - #G4,张靓颖 #f 小调,音域 E3 - #F5
Great Show ,长腿乱发小蛮腰,撩人热辣小野猫,这是我印象中的那个圆脸路人张靓颖么?我很少在乐评中评价歌手的外型啊台风啊,因为之前确实也没出现太富冲击力的表演,大多都是因为音乐的驱动自然而然生出的肢体表达。但这次张靓颖在音乐上维持了演唱水准的同时,火爆的现场给观众造成了足够的冲击和震撼,与本季其他歌手略显沉闷的表演拉开了明显差距。而我在现场也看得心旌荡漾,虽然她动作还能放得更开(鞋跟太高),头发还能甩得更帅(要点在于用头划圈)。
按男女天然音域差,女声要比男声高 3-5 Key,学友原唱的 e 小调,女声唱 a 小调会比较舒服。但张靓颖在歌曲后面要往上翻高音,音域拉得比张学友要宽,所以需要整体降调,牺牲主歌音域来保证高潮部分的演唱(你们看我坚持每首歌都要列原唱和现场版的音域,就是因为这里面可供分析的信息太多了)。开始几句主歌的演唱稍显生硬黯淡,但音区一上来就非常流畅且劲爆了。频繁的 #C5 质量很好,大滑音很提气,#F5 听着很爽(不过最后一个高音已经隐隐要撕裂了)。中间串烧的《Lady Marmalade》没什么特别感觉,无可无不可。
本季目前位置玩得最到位的演唱。
五、胡彦斌《一言难尽》
张宇原唱,e 小调转 f 小调,C3 - #G4,胡彦斌现场版从 d 小调升到 #d 小调,音域 bB2 - F5
这场胡彦斌又是两个半八度的音域,编曲上把 4/4 的原曲改为 12/8,重启布局了律动,曲式结构也扩写得更复杂,账面数据非常华丽。但效果并没有数据体现出的那么好。
上音毕业的胡彦斌的作曲功底深厚,编曲技法过硬,是实打实的唱作编全能艺人,和那些哼了个旋律就丢给制作人的「创作歌手」不可同日而语。胡彦斌爱翻唱,还爱改歌,他的翻唱作品绝对不会仅从「演唱」上重新演绎,而是仅仅保留词曲,把律动配器曲式……通通重新来过。绝技傍身不免常常拿出来展示一番,这都是人之常情。
个人认为本次表演效果一般,最主要的原因在于,胡彦斌的编曲和表演和这首歌的格局并不匹配。胡彦斌还是那个狂切分狂炫技狂改切分点的胡彦斌,但这一轮却从大巧不工重剑无锋的《山丘》,换成了一首常规传唱金曲《一言难尽》。这么首常规的 AB 二段式流行歌,让胡彦斌展开得如此繁复,稍显隆重,而胡的演绎也有点拳头打到棉花上,花了大力气但带不起的情绪。改了三稿的胡彦斌其实自己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否则不会强行要求换歌的。接下来只要把握好分寸,克制住炫技意愿,我还是很看好胡彦斌的表现的。毕竟他的音乐素养、对风格的把握和执行能力都要比其他歌手稍高一筹,演唱能力也不差——这首《一言难尽》中,2:55 处(QQ 音乐的官方音频)的 bE5 长音过后,第一个音破掉了,但胡彦斌马上又控制住了嗓音,后面仍然能给出高质量的 F5——实力还是很强大的。
六、古巨基《父亲》
筷子兄弟原唱,E 大调,B2 - #G4,古巨基现场 bE 大调转 E 大调,音域 bB2 - A4,假声高音 #C5
筷子兄弟凭借微电影出道,《老男孩》、《父亲》一步一个台阶上的猛且稳,结果突然画风一变,靠走神曲路线的《小苹果》横扫全国。虽然这三首歌我一首都不喜欢,但仍然佩服他们对公众需求的把握,和对不同品类文化作品的捆绑推广能力。肖央王太利这二人都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导演、演员和歌手,但凭借微电影、神曲、网络传播的弯道超车,已经能向传统的乐坛输出内容、隐隐和一线演艺明星平起平坐了。当然这是另外一个大话题,就不在这里展开了。
古巨基的演唱依旧细腻,音色柔和细腻,从大体听感而言丝毫不觉得古在音域上和胡彦斌差了那么多,显好讨巧。编曲没有大动作,但细节上的修改让声音品质有了飞跃,从歌手、乐队到制作细节都大幅超越了原曲。而演唱前的几句串词所做的铺垫,更催化了整首歌的感染力,现场我都有些动容,而结合了片子看,更是颇有感触,这就是真情的力量吧。
我不是说古巨基沾了主持的光,但反向思考一下,如果没有那几句台词作为作为预热,像其他歌手那样闭嘴上台张口唱歌,这首《父亲》还能不能这样感人?多少还是要打些折扣的吧。这场唱得确实很动人,观众也确实被古巨基的真情流露所感染震撼,但这招不能老用的。此外在音乐上,古巨基也需要作出变化,下场不能再唱 4/4 大调流行歌了。
七、黄丽玲《输了你赢了世界又如何》
原唱优客李林,E 大调,B2 - B4,A-Lin 现场从 F 大调转到 #F,音域 C3 - #D5
品不出太多滋味的表演,演唱和编曲基本忠实了原曲,有声调有上翻高音,该有的都有了,但总体还是给人中规中矩的感觉。不知道是不是状态原因,A-Lin 的声音还是偏沉重,和我听到的她的现场专辑中圆润的音色略有差异,现场音准有些不稳(但远达不到陈老师的程度)。
这一季到目前为止,选手选歌都太过保守,而最保守的就是陈洁仪和黄丽玲。即便同属老派华语情歌,陈老师第二场起码选了和自己合作过雪狼湖的张学友,而黄丽玲又选了一首台湾前辈优客李林的歌曲,然后又不大改,比起年纪很接近的张靓颖,真是有股老气横秋的感觉……爵士、灵歌、摇滚,那么好的嗓子,哪个风格唱不了?即便选首闽南歌也好啊,现场有字幕,中国字观众都听得懂,而闽南歌的调式中有很多日本演歌的元素,音乐风格绝对焕然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