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在十九世纪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偏僻小渔村。香港本身是一个非常小的岛,面积只有78.4平方公里,人口稀少。鸦片战争中国战败,在1842年签订【南京条约】将香港割让给英国。于是英国在中国的国土边缘有了一块立足之地,英国将香港建设为对华贸易的转口港。从这个时候开始,香港作为转口港的角色一百多年以来从未改变。
香港岛实在太小了。1856年,英国与法国联合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国再一次战败被迫签订【北京条约】,把九龙半岛割让给英国。
九龙半岛的面积也不大,只有46.9平方公里,与南面的香港岛隔海相望,最短的距离大约三公里。与九龙半岛对望的香港岛北岸是香港最繁荣的地方。香港岛的北岸与九龙半岛之间的广大水域就是著名的维多利亚港。
香港岛加九龙半岛是不可能自给自足的,幅员太小了。于是英国又于1898年逼迫清政府签订【拓展香港界址专条】租借九龙半岛界限街以北的大片土地以及附近两百多个岛屿,通称为“新界”,为期99年。
新界与大陆连接的陆地面积是747.2平方公里,加上233个离岛,总面积达到975.2平方公里,占香港区域面积的88.6%,将近九成。
(2)新界对香港的关键性
要了解香港问题必须先对香港的地理环境有基本认识,香港最大的货柜码头是在新界的葵青区,位于维多利亚港的西北角。
如果没有新界,香港与九龙是不可能存活的。这就是地缘政治。
(3)中英的香港谈判
香港与九龙属于永久割让,但是新界是租借的,为期99年,1997年07月01日到期。
由于新界的租期即将满约,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在1982年9月到北京与中国领导人邓小平会谈要求继续租借新界。中国只要收回新界就要了香港和九龙的命,英国根本没有谈判的本钱。想想看,回归前香港岛加九龙半岛的人口已经超过三百万,挤在125平方公里的狭窄地区,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超过两万四千人。英国佬跟中国人谈判能有什么筹码?
中国人的策略是不谈新界的租借如何延期,只谈香港与九龙如何归还。
1984年09月,邓小平对访华的英国前首相希思说,主权交换治权不可行,如果英国不改变态度,中国将单方面公布解决香港问题的方针。
邓小平的话非常清楚是最后通牒。一个月后,英国首相回信同意在中国建议的基础上继续谈判。在随后的两论谈判中,英国确认不再坚持香港由英国治理,也不谋求任何形式的共管,并且同意在1997年07月归还香港与九龙的主权与治权。
从1983年12月到1984年09月,总共进行了22轮的会谈。谈判期间英国的态度反覆,不断地违背第5轮与第6轮谈判所同意的事项,譬如要求中国承诺不驻军香港、要求英国驻港官员的地位高于其他国家的驻港总领事、要求中国允诺英国在过渡期间对香港政府可能作出的改变、要求中国在1997年后原封不动地接受英国留下的香港政府……等等。
英国的主张实际上就是要把未来的香港变成英国能够影响的独立或半独立的政治实体,直接抵触中国的主权。
中国对英国这些要求当然坚决反对,一项也不能接受。但是从这些无理的要求我们很清楚看出西方帝国主义对香港的态度和对中国的意图。
(4)香港的回归与英国的干扰
香港是回归中国了,但是回归的过程并不顺利。英国人是非常实际的,对利益的盘算非常精明。在争取主权与争取治权都遭到失败后,英国就改变战略,争取在走之前狠捞最后一票。这种例子很多,最明显的一个就是兴建赤腊角国际机场。
赤腊角国际机场(Chek Lap KokInternational Airport,航空业界简称CLK)又称香港国际机场,耗资两百亿美元,是全世界造价最贵的机场。
英国人离开香港是心不甘情不愿的,一方面要制造光荣撤退的景象,一方面要制造香港离开英国就陷入悲惨的景象。于是英国精心为香港的经济埋下一颗定时炸弹,在回归前用房地产吹起经济泡沫。
英国人非常清楚香港的土地不值那么多钱、香港的人力也不值那么高的薪水。但是香港是个钱的世界,英国利用银行贷款带动香港房地产上涨,这就刺激香港人的贪念开始追高,加速了房地产的飞涨,香港人觉得自己非常富有,头脑发热、市面一片繁荣,很快就形成泡沫经济。等到中国接手,房价直落,股市狂跌,大量香港人破产。
英国统治香港一百五十五年从来不谈民主,鞭刑抽打港人的时候也从不谈人权。自从与中国达成政权移交后就开始大谈民主和普选,鞭子一放下来就开始大谈人权。英国在港英政府安排效忠英国的香蕉华人为官,这就方便政权移交后间接控制香港。
(5)寄生于中国
中国有一句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那么香港靠什么呢?
香港靠海,吃的自然是水。香港在割让给英国以前是一个小渔村,居民以捕鱼为生。捕鱼能致富吗?当然不能。不过那时候的香港人虽苦,过得是自食其力的正常生活。
英国占领香港后把香港建设成英国对中国的转口港,香港这就发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