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27楼来去师姐的加入,这个帖子终于有些意义了?
其实我发此贴一是因为反感国内网上那些谩骂,二是顺便讨论一下学佛与处理恋爱婚姻家庭的有关问题。
今天我的一个基督徒的同事跟我讲,基督徒的婚姻相对长久。因为那不只是人与人之间的契约,也是人与神之间的契约(基督教提倡一男一女、一生一世)。人与人的契约总是软弱的,而人与神的契约就比较有力量,因为有神的保佑与祝福!
那么,
佛教徒应该怎样把婚姻进行到底呢?
1. 深信因果,该受的就勇于而欢喜的承受。
2. 修习忍辱,了缘也尽量转为善缘,像来去师姐说的那样。
我挺同意这一段的:
“
|
关于离婚,我觉得,做为佛子,最好不要离婚,能不离,就不离。但是,法无定法。以前好像看到达真堪布也说过,不要执着“不离”,也不要执着“离”。
|
我觉得,做为大乘佛法的修行者,这之间的行为指导方针应该是“
但愿众生得离苦,不为自己谋安乐”。
比如说,夫妻双方,个性差异实在太大,出现了矛盾,造成了双方都很痛苦。如果双方都学佛的话,就会好办一些,大家都学习忍辱,放下,不分别。。。可以有很多功课可以做,可以修。
但是,如果一方学佛,对方没有学佛。学佛的一方愿意面对困境,愿意将逆境做为修行的磨砺。但是,对方不愿意再面对,强烈选择规避的话。学佛的这一方,就不应该执着于“不离婚”,而是应该选择随顺众生。
当然,如果婚姻中,孩子还小的话,更是应该慎重,更加应该“但愿众生得离苦,不为自己谋安乐”。
”
来去 写道: |
对于修行人来说,在生活中,无论是顺缘,还是逆缘,都可以转为修行的增上缘。当一些逆境因缘(注意,不是姻缘哈)现前的时候,要学会“转”逆境,而不被逆境所转。
如果我们修行,但是却不能“转”逆境,还是像凡夫一样,遇到逆境就躲,避开,离婚。。。那实际上还是在凡夫的因果境界里,随着习气漂流,随着命运中的因缘漂流。。。
一个成功的修行人,是不为因缘所束缚的,是能创造新的因缘,创造有意义的因缘,而不是被宿命的因果而转,而束缚。因为因缘性空,可以选择放下,也可以选择创造新的不同的因缘。
佛法,是改变命运的,将逆缘变为善缘,随顺众生,度人度己。
电视剧《玉琳国师》,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玉琳国师在因缘面前,没有随顺因缘,而是改变了因缘,成就了自己,也度化了众生。
|
这一段也讲得很好!只是这个“转”的力度会因个人的修行能力而差异很大。《玉琳国师》我有从头看到尾,能够做到他那样的恐怕不多。有时感觉知道应该怎么做,但使不上力,功力不够吧...
再来聊一聊一楼的文章.
“夫妻,此生结缘的最大意义不是吃饭穿衣,不是生儿育女,而是心灵的交流,爱的流动,彼此慰藉,彼此滋养,彼此成就,在爱中修行提升生命层次的最好方法,共修是夫妻关系的最高境界,能共修的夫妻代表他们有着极深的缘分和福报。”
夫妻,无论对方是学佛的也好,不学佛的也好;共修的也好,单修的也好,要随缘尽份。
共修有共修的好处,单修有单修的好处。共修的阻力小,单修的阻力大。但是,越是有挑战的事,一旦突破,成长越快。
真正内心的安宁,和幸福感,是来自自己内心。如果这种幸福感是来自和别人的交流,取决于和别人的交流,那是向外攀缘,是客尘,不是内心真正的主(参见楞严经)。
真正修为高的人,无论外境如何,夫妻对方如何,内心都是安宁和快乐的。并可以源源不断地给与家人和别人这种快乐感和安宁感,这就是布施。
修行,越到高处,越不能为别人所理解,但是却相反,外表却越随和,越圆融,为人处事越是看得开放得下,越是为他人着想,越是无我无私,这就是内密。
我还是觉得 灵魂的交流与默契 是婚姻的最高阶段。
怎么解释人心里的孤独感呢?譬如你可以夫妇和爱、儿孙满堂,内心深处却仍是孤独寂寞的...
人如果都能达到独处而幸福,就不用结婚了...
云游天下 写道: |
我还是觉得 灵魂的交流与默契 是婚姻的最高阶段。
怎么解释人心里的孤独感呢?譬如你可以夫妇和爱、儿孙满堂,内心深处却仍是孤独寂寞的...
人如果都能达到独处而幸福,就不用结婚了...
|
孤独,是因为你的心“不在当下”,你的心在另有所求,你的心在你的意识心上,也就是
1,在你的阿赖耶识的习气上;或是
2,在你以前的教育上;或是
3,在你期求上。。。
当你的所求,你的1,2,3和你的当下不match,你的孤独就产生了。
你的1,2,3,就是遍计所执,就是你的执着,就是梦幻泡影。
所以,一切的烦恼,痛苦,不满,都是被这些梦幻泡影所欺骗而产生的。
世上本无什么所谓的 “灵魂的交流与默契,是婚姻的最高阶段",都是世间人自己造出来的概念。
随缘是最好的。你纵有9级的水平,你自己知道就好(这就是内密),何必一定要找到9级的对手才觉得过瘾呢?遇到2级的人,就玩2级的游戏,依然可以相互愉悦。随缘尽份,随缘就好,万事强求不得。
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
来去 写道: |
孤独,是因为你的心“不在当下”,你的心在另有所求,你的心在你的意识心上,也就是
1,在你的阿赖耶识的习气上;或是
2,在你以前的教育上;或是
3,在你期求上。。。
当你的所求,你的1,2,3和你的当下不match,你的孤独就产生了。
你的1,2,3,就是遍计所执,就是你的执着,就是梦幻泡影。
所以,一切的烦恼,痛苦,不满,都是被这些梦幻泡影所欺骗而产生的。
世上本无什么所谓的 “灵魂的交流与默契,是婚姻的最高阶段",都是世间人自己造出来的概念。
随缘是最好的。你纵有9级的水平,你自己知道就好(这就是内密),何必一定要找到9级的对手才觉得过瘾呢?遇到2级的人,就玩2级的游戏,依然可以相互愉悦。随缘尽份,随缘就好,万事强求不得。
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
|
当这种孤独感产生时,你可以观心,可以仔细追究自己的心念,为什么?
你会发现,最终会追究到一个”自我“身上:
1,也许你想让别人知道你的水平是9级。。。
2,也许你想证明自己有多么清高。。。
3,也许你想得到别人更多的赞美。。。
4,也许你想得到别人更多的爱护。。。
总之,一切的烦恼,都是这个”我“所产生的,这就是我执。
所以,对治我执,对治烦恼,就是破我执,修无我,就是发菩萨心,”但愿众生得离苦,不为自己谋安乐“。
所以,当”夫妇和爱、儿孙满堂“,你何复所求?
来去 写道: |
孤独,是因为你的心“不在当下”,你的心在另有所求,你的心在你的意识心上,也就是
1,在你的阿赖耶识的习气上;或是
2,在你以前的教育上;或是
3,在你期求上。。。
|
谢谢回复与指点!
我的孤独感是与生俱来的,有好的父母、家庭啊什么的,都无法去除。前世的印记吧?
你信不信我们来到这个人世都是要历练些什么的?譬如,我觉得王菲只有再跟谢霆锋折腾一回,才能真正塌下心来学佛修行...
再譬如,某个大寺的住持竟然还俗,为了跟某个女人结婚。在别人看,他是丢了西瓜,捡个芝麻。可是他过不了那个坎儿,必须得去经历那一遭...
云游天下 写道: |
谢谢回复与指点!
我的孤独感是与生俱来的,有好的父母、家庭啊什么的,都无法去除。前世的印记吧?
你信不信我们来到这个人世都是要历练些什么的?譬如,我觉得王菲只有再跟谢霆锋折腾一回,才能真正塌下心来学佛修行...
再譬如,某个大寺的住持竟然还俗,为了跟某个女人结婚。在别人看,他是丢了西瓜,捡个芝麻。可是他过不了那个坎儿,必须得去经历那一遭...
|
万法皆空,你的孤独感不是定性的,是可以改变的。
精进修行吧,当你法喜充满的时候,你的孤独感就会烟消云散的。
比如,以前有位师兄,大礼拜十几万遍后,法喜充满,看到任何人,任何事,都是笑嘻嘻的,很开心。
我自己的感觉也是,当自己诵了几百部经,几百万遍佛菩萨名号和咒后,内心充满着安宁和快乐。
任何时候,当自己觉得心烦时,马上持大悲咒,或是背”心经“,2分钟后,马上就会恢复宁静和安乐。
祝师姐法喜充满,六时吉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