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呀,这么好的帖子,来晚了,来晚了。
本人其实才疏学浅,不敢在这么高深的帖子里随便讲话的,只能表达一下我自己的想法。
我一直觉得,中文,尤其是古文,包括诗词歌赋等,某一篇文章里的词句里的含义,不一定能照搬到别的文章或诗词里,很多时候,同样一个词,在不同的作品里,含义完全不同。很多时候,词句的含义必须参照上下文才能准确地表达出来。
讲回主题。碧云天,黄叶地。。。里的碧云,从后文的相思泪来看,很明显是要衬托一种比较悲伤深沉的气氛,所以把碧云理解成秋高气爽之类的肯定不对。其实简单点来看,黄叶地就有悲秋的色彩,碧云天里的碧云至少应该理解成比较深沉的颜色的云才对。
同样用色彩和环境来衬托气氛用的比较好的,马致远的秋思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这里用了两个对比比较鲜明的环境(小桥流水人家和西风古道)来衬托人在天涯,第一个环境里的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组成第一个氛围,这些内容必须统一,第二个环境里的古道,西风,瘦马,夕阳也必须统一。
同样流水,夕阳等字,在其他作品里出现时,表现的含义会有差别。
乱讲一通,不知说得有几分对。
另外,“斜”字在上海话(包括其他吴地方言)里的发音就是“xia”,可能这个字在吴语里更多地保留了古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