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来无事读元曲。看到“越调 小桃红”,发现注释里,“碧云”这两个字,指的是“落霞后的晚云”。
心生疑惑。似乎从来我的印象中,“碧云”这两字都是作“蓝天白云”或是“碧空如洗,白云朵朵”来picture的。
于是便想穷个究竟。
要说“碧云”,第一反射便是范仲淹的“苏幕遮 怀旧”: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
身在中国,只能找度娘。于是我百度了这首词的翻译,看看网上的说法如何。不出我所料,几乎所有译文都是做“蓝天白云”解,或者干脆就是不译。
找了一个貌似比较学术的版本,仔细读了读。
首句解释为“湛湛蓝天,嵌缀朵朵湛青的碧云”;跟着的下一句,解作“茫茫大地,铺满片片枯萎的黄叶”。很显然,照此解释,这上下两句,铺垫的不是同一种情绪,传递的不是同一种意境。
再看词的下半阙,“黯乡魂……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抒发的都是黯然伤神,忧思忧愁,整一个秋士悲。人常道触景生情,其实情和景是互相感染的。词人如此消沉的心绪,注目“茫茫大地,铺满片片枯萎的黄叶”很正常,而起笔描绘“湛湛蓝天,嵌缀朵朵湛青的白【碧】云”就显得错乱突兀了。
相比之下,将“碧云”解释成“落霞后的晚云”:“萧萧秋日,寂寥落霞,映着天那边的云儿”,就切合了词人的悲哀与苍凉的心境。再联系“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查“斜阳”的解释是黄昏前要落山的太阳,和“落霞”、“晚云”正好是同一set场景。由此,我倾向于认同把“碧云”解释为“落霞后的晚云”。
无独有偶,度娘给了这么一个链接:“欣希南(刘静)题画诗词专栏…”也采用了“落霞后的晚云”这一解释。很可惜这个链接打不开,不过已经说明了这种解释也有其他人采信的。
2014.7.19广州
“斜阳”两字解释的对吗?我好像有印象,“斜阳”两字在这里应该读为 xia yang, 而不是 xie yang. 词义不变。
Norm _BBCODE_WROTE: |
“斜阳”两字解释的对吗?我好像有印象,“斜阳”两字在这里应该读为 xia yang, 而不是 xie yang. 词义不变。
|
远上寒山石径斜
这里“斜”读xiá。
“斜阳”一定是读xié yáng。具体可以参照广东话“斜阳”读音。中国地方话里广府话是最接近古汉语读音的。
将文章说得通不一定代表正确,将“碧云”解释成“落霞后的晚云”的出处不是权威词典, 感觉描述得这么具体的解释比较牵强。个人认为是文学作品中的代指或借用, 不一定非按字面解释不可。
这里网上搜到一段供参考:
cidian.911cha.com/eDJkdw==.html
词语碧云
cidian.911cha.com/
拼音bì yún 注音ㄅㄧˋ ㄩㄣˊ
引证解释http://cidian.911cha.com/
1. 青云;碧空中的云。《文选·江淹<杂体诗·效惠休“别怨”>》:“日暮碧云合,佳人殊未来。” 张铣 注:“碧云,青云也。” 唐 戴叔伦 《夏日登鹤岩偶成》诗:“愿借老僧双白鹤,碧云深处共翱翔。” 宋 刘克庄 《沁园春》词:“怅佳人未来,碧云冉冉;王孙去后,芳草萋萋。” 程善之 《古意》诗:“高城回首碧云边,玉漏淙淙天未曙。”
2.
喻远方或天边。多用以表达离情别绪。 唐 韦应物 《奇皎然上人》诗:“愿以碧云思,方君怨别馀。” 宋 王禹偁 《仲咸以四韵见寄因次原韵兼纾客情》:“喜霁未遑抽赋笔,劳君先惠碧云诗。” 宋 柳永 《倾杯》词:“最苦碧云信断,仙乡路杳,归雁难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