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人心理健康報》4月15日訊】(記者瑪麗)4月10日, 國際心身醫學院院士、美國東西方健康科學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國際華人醫學家心理學家聯合會理事長,應邀在(重慶)第三軍醫大學心理學院為師生作“美國 應用心理學最新狀況”的專題系列報告。包括“美國醫學院校的心理學教學”和“美國大學的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詢與同伴輔導”兩個講座。
專題講座由第三軍醫大學心理學院院長馮正直教授主持。他介紹了鄧明昱博士在醫學心理學、心身醫學和心理健康領域的傑出成就,並歡迎鄧博士常回重慶老家來進行學術交流。
鄧明昱博士從事應用心理學的臨床、教學和科研工作30年,其中15年在中國、15年在美國。他對中美兩國應用心理學特別是臨床心理學的發展和現狀都非常了解。在“美 國醫學院校的心理學教學”的專題報告中,他介紹了美國醫學教育的一般情況、美國臨床心理師的課程、美國的“醫學心理師”(心理醫師)、美國醫學院校的心理 學課程。鄧博士指出,美國的醫學院校和中國不一樣,它們基本上是實行的研究生制。也就是說,大學生要取得學士學位後,才能報考醫學院。醫學院畢業就是醫學 博士學位。盡管美國的醫學院校沒有心理學專業,但心理學的課程是很多的。包括:心理學的公共課程教育(是指在大學本科階段的心理學課程。用於醫學預科、心 理學本科和其他本科教育);醫學院校研究生的心理學課程(醫學院校的研究生,心理學的必修課程至少有變態心理學、咨詢心理學、健康心理學);醫學院校臨床 心理師的實習師(Psychology Internship)教育 (所有的臨床心理學博士都在醫學院的精神衛生中心實習和學習。根據其專業方向不同——如:成人心理師、兒童及青少年心理師等——,其課程的設置也不同); 醫學心理師的博士後教育(臨床心理師通過生物科學、臨床醫學和藥理學的博士後訓練,獲得部分處方權)。鄧博士強調指出,中國醫學院校開設的五年制應用心理 學(醫學心理學)專業,學生畢業獲得醫學學士,有處方權,是名副其實的心理醫生。從這一點來看,美國應該向中國學習。
在“美國大學的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詢與同伴輔導”的專題報告中,鄧明昱博士講授了美國大學的心理健康教育包括:美國大學心理健康教育的公共課程、美國大學的心理咨詢機構和心理師、美國學校Peer Counseling(中國翻譯的“同伴輔導”或“朋輩輔導”)的工作及訓練三個部分。他特別強調了美國大學的同伴輔導機構是由大學生(研究生)自主管理的志願者服務機構,教師和心理師不直接參與。這和中國高校的“心理委員”是有區別的。他還介紹了美國大學的同伴咨詢員(Peer Counselor)的培訓、認證和工作范圍,並提供了教學視頻和電子版教材。
與會的教師和研究生對鄧明昱博士的報告進行了熱烈地討論。鄧博士與大家互動,分析和解答了大家提出的問題。一些教師表示,希望與鄧博士保持長期聯系,獲得美國臨床心理學和行為醫學的最新資料。鄧博士欣然接受了大家的請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