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当地媒体报道,印度尼西亚总统苏西洛日前签署2014年第12号总统决定书,正式废除1967年第6号通告,把“支那”(cina)改称“中华”。许多华裔人士表示,40多年来对中国和华人带有歧视的不公正称呼将一去不复还,这是印尼政府和人民对中国友好情谊的体现,印尼2000万华人对此表示欢迎。
没想明白的是 难不成印尼大使 递交国书的时候 ,也成中国为“支那”? 中国政府一点表示都没有?
有咩有明白人解释一哈?
据了解,1967年第6号通告是印尼前总统苏哈多时代的产物,通告将中国和中国人、华人的称呼全部改为cina(支那),其中包含对华人的侮辱含义。苏西洛总统在决定书中提到,把“中华”改为“支那”已使华裔公民在社交上受到歧视性影响。使用“支那”术语也被认为是违背宪法精神,因为印尼民族创始人在1945年宪法第26条中已选择使用“中华”术语。这些历史因素成为苏西洛总统废除1967年第6号通告的思考基础。
d8.sina.com.cn/pfpghc/...5cd693.jpg
苏西洛总统为何到现在才决定取消“支那”的称呼?有分析表明,这与中国日渐强盛的国力有关。苏西洛签署的决定书还规定,今后在政府机构不可再使用“支那”术语,而应使用“中华”术语。印尼政府也同时规定,把“中国人民共和国”(Republik Rakyat China)的称呼改为“中华人民共和国”(Republik Rakyat Tiongkok)。
“支那”从中性词变为贬义词
关于“支那”一词的起源众说纷纭,但可以确定的是,“支那”出现的初期,并无贬义。
普遍认同的说法是“支那”起源于印度。印度古代人称中国为“cina”,认为Cina在梵文中表示中国“丝”,因中国是丝绸的故乡,古印度人和波斯人等都用中国丝(梵文Cina)代指中国,也有说法认为cina就是陶瓷(china)。
汉明帝时,梵文Cina一词随着佛教传入中国,后又传到日本。古罗马称中国为“Sinoa”,后来的英文中的“China”,和法文中的“Chine”,都被认为是来自这个词源。不过“支那”一说并无贬义。
至18世纪末,中日一战,中国战败并签订《马关条约》。一般认为,至此日本逐渐开始使用“支那”称呼中国,并带有蔑视和贬义。
美国人对Yankee这个词毫不介意,反而沾沾自喜,这才叫大国的底气。。。

[quote="本那比经略"]美国人对Yankee这个词毫不介意,反而沾沾自喜,这才叫大国的底气。。。

[/quote
同意
本那比经略 写道: |
美国人对Yankee这个词毫不介意,反而沾沾自喜,这才叫大国的底气。。。
|
这里的人叫我们Chink 或者Chinaman 的时候,我们也应该沾沾自喜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