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了, 大家来说说记忆中过年的事吧.
小时候每年最盼望的事就是过年. 过年除了穿新衣, 放鞭炮,拿红包, 印象最深的就是全家聚在一起做好吃的.
小时候爸妈分居两地, 爸爸在外地的时候, 我和妈妈就和外婆生活. 外公在刚解放时, 响应支边的号召去了边疆, 后来工作调动去了西安. 只有每年过年时,才回老家. 所以对外婆来说, 每年过年是家里的头等大事.不仅外公回家了, 女婿和儿子也会回家过年. 真正是一家团圆了.
印象中, 外公回家前, 外婆和妈妈就把家里里外都收拾一清, 妈妈还会通过关系,买很多散煤回家.外公回家的第一家事就是敲煤饼. 对我来说也是很开心的意见事. 帮着外公和煤就相当现在的孩子玩橡皮泥吧. 有外公罩着, 衣服搞一身黑, 妈妈拿我也是没办法的.
煤饼晒干了, 家里用酒坛子土制的炉子就生起来了, 这样每天就一直有热水用了, 每天晚上外公泡脚的时候,我的任务之一就是给他往脚盆里添加热水.
谢谢花蓝, 接着写.
除夕前, 做的事还真多. 第一是蒸年糕. 通常邻里们 蒸糕都比外婆家早, 蒸的也没外公家多.一半大家都是几家人家合着蒸, 一屉糕几家人分.那个笼屉得有近一米的直径,粉是一层一层撒上去的, 最后压实成大概20公分厚. 凉后切成大概1.5X1.5X10(公分)的条状.保存时, 天好的时候,要经常拿出来吹风.以免发霉. 拿出来吹风时, 孩子们就会随手抓着吃. 其实这样并不好吃, 硬硬的. 外公一般会和甜酒酿一起烧, 或烧泡饭时扔几根进去, 我的最爱是烧米饭时, 在水收干后,放几根上去. 糯糯的, 连带米饭都变得好吃了. 就是现在, 我有时会蒸些偷工减料的懒人糕, 放在米饭上熏热, 也是大受欢迎的. 外婆家蒸的晚是因为等外公带回来的红枣和核桃, 切碎了拌在米粉中蒸的糕,味道自然是白糕不能比的.每次这个糕至少要蒸一屉, 其中一半是送亲朋好友的.因为也不是家家都会蒸糕的.
第二件是准备零嘴.这个家家都会准备, 不同的是量大量少的问题. 是啥呢? 炒花生, 炒蚕豆, 炒山芋干. 过年时. 加上糖果, 客人来了 , 打牌时的零嘴就是它了. 外婆家炒的特别好吃是因为用沙子炒的. 我想是因为受热均匀的关系. 还有就是蚕豆用水泡过后再炒, 比较松, 不象其他人家的铁蚕豆.炒好的红薯干要保存好, 否则很容易受潮, 不脆了, 就不好吃了.过完年, 剩下的一般都是蚕豆.因为三样东西中它最小, 拿来吃的时候总会掉到坛底,剩下来.寒假 开学过段时间后同学们兜里一般就剩蚕豆了, 我们就会用它县北方同学玩的那种桌上的沙包游戏, 兔拐, 羊拐的那种游戏.
谢谢花蓝, 接着写.
最重要的当然是准备吃食.
猪肉是买的. 有个亲戚在厂里的食堂工作, 会托他进货时顺便代买半扇猪. 买回来后, 会做很多红烧肉, 做一些肉包子(其实是肉馅加上豆付干,用豆腐衣包上, 表面用油煎到金黄, 再用酱油,糖烧入味), 这两样吃的时候放饭上蒸热,就行了. 红烧肉是越蒸越好吃.留些瘦肉炒菜用. 再淹一些咸肉. 这样还不够, 记得包馄饨的肉都是单买的.因为包馄饨,肉, 菜, 荠菜, 馄饨皮外公都有比例的.
鸡是自己家养的. 养鸡要看地方. 奶奶家附近有黄鼠狼出没, 养鸡的人家很少. 外婆住的地方好象就太平的多. 外婆每年都养不少鸡,除了过年炖着吃, 再有就是下蛋.乡下 平时其实很少买荤菜的, 有时外婆就给我蒸鸡蛋解馋.有时拿个十个八个蛋去镇上卖掉,买点油盐回来. 外公寄回来的钱没大事, 她是不用的. 对杀鸡印象最深的一次. 那只鸡被三面包围, 堵在河边,
没处可逃. 它居然在没有助跑的情况下, 振翅向对岸飞去. 那河有至少三米宽, 我当时第一反应就是它要掉到河里了, 该怎么捞它上来. 想不到的是它安全着陆.但应该是费尽了全力, 等我们绕过河去抓它时, 它还没走远. 没费劲就被抓住了. 最终还是没能逃脱它的厄运.
等会再接着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