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年了, 大家來說說記憶中過年的事吧.
小時候每年最盼望的事就是過年. 過年除了穿新衣, 放鞭炮,拿紅包, 印象最深的就是全家聚在一起做好吃的.
小時候爸媽分居兩地, 爸爸在外地的時候, 我和媽媽就和外婆生活. 外公在剛解放時, 響應支邊的號召去了邊疆, 後來工作調動去了西安. 只有每年過年時,才回老家. 所以對外婆來說, 每年過年是家裡的頭等大事.不僅外公回家了, 女婿和兒子也會回家過年. 真正是一家團圓了.
印象中, 外公回家前, 外婆和媽媽就把家裡裡外都收拾一清, 媽媽還會通過關系,買很多散煤回家.外公回家的第一家事就是敲煤餅. 對我來說也是很開心的意見事. 幫著外公和煤就相當現在的孩子玩橡皮泥吧. 有外公罩著, 衣服搞一身黑, 媽媽拿我也是沒辦法的.
煤餅曬幹了, 家裡用酒壇子土制的爐子就生起來了, 這樣每天就一直有熱水用了, 每天晚上外公泡腳的時候,我的任務之一就是給他往腳盆裡添加熱水.
謝謝花藍, 接著寫.
除夕前, 做的事還真多. 第一是蒸年糕. 通常鄰裡們 蒸糕都比外婆家早, 蒸的也沒外公家多.一半大家都是幾家人家合著蒸, 一屜糕幾家人分.那個籠屜得有近一米的直徑,粉是一層一層撒上去的, 最後壓實成大概20公分厚. 涼後切成大概1.5X1.5X10(公分)的條狀.保存時, 天好的時候,要經常拿出來吹風.以免發霉. 拿出來吹風時, 孩子們就會隨手抓著吃. 其實這樣並不好吃, 硬硬的. 外公一般會和甜酒釀一起燒, 或燒泡飯時扔幾根進去, 我的最愛是燒米飯時, 在水收幹後,放幾根上去. 糯糯的, 連帶米飯都變得好吃了. 就是現在, 我有時會蒸些偷工減料的懶人糕, 放在米飯上熏熱, 也是大受歡迎的. 外婆家蒸的晚是因為等外公帶回來的紅棗和核桃, 切碎了拌在米粉中蒸的糕,味道自然是白糕不能比的.每次這個糕至少要蒸一屜, 其中一半是送親朋好友的.因為也不是家家都會蒸糕的.
第二件是准備零嘴.這個家家都會准備, 不同的是量大量少的問題. 是啥呢? 炒花生, 炒蠶豆, 炒山芋幹. 過年時. 加上糖果, 客人來了 , 打牌時的零嘴就是它了. 外婆家炒的特別好吃是因為用沙子炒的. 我想是因為受熱均勻的關系. 還有就是蠶豆用水泡過後再炒, 比較松, 不象其他人家的鐵蠶豆.炒好的紅薯幹要保存好, 否則很容易受潮, 不脆了, 就不好吃了.過完年, 剩下的一般都是蠶豆.因為三樣東西中它最小, 拿來吃的時候總會掉到壇底,剩下來.寒假 開學過段時間後同學們兜裡一般就剩蠶豆了, 我們就會用它縣北方同學玩的那種桌上的沙包游戲, 兔拐, 羊拐的那種游戲.
謝謝花藍, 接著寫.
最重要的當然是准備吃食.
豬肉是買的. 有個親戚在廠裡的食堂工作, 會托他進貨時順便代買半扇豬. 買回來後, 會做很多紅燒肉, 做一些肉包子(其實是肉餡加上豆付幹,用豆腐衣包上, 表面用油煎到金黃, 再用醬油,糖燒入味), 這兩樣吃的時候放飯上蒸熱,就行了. 紅燒肉是越蒸越好吃.留些瘦肉炒菜用. 再淹一些鹹肉. 這樣還不夠, 記得包餛飩的肉都是單買的.因為包餛飩,肉, 菜, 薺菜, 餛飩皮外公都有比例的.
雞是自己家養的. 養雞要看地方. 奶奶家附近有黃鼠狼出沒, 養雞的人家很少. 外婆住的地方好象就太平的多. 外婆每年都養不少雞,除了過年燉著吃, 再有就是下蛋.鄉下 平時其實很少買葷菜的, 有時外婆就給我蒸雞蛋解饞.有時拿個十個八個蛋去鎮上賣掉,買點油鹽回來. 外公寄回來的錢沒大事, 她是不用的. 對殺雞印象最深的一次. 那只雞被三面包圍, 堵在河邊,
沒處可逃. 它居然在沒有助跑的情況下, 振翅向對岸飛去. 那河有至少三米寬, 我當時第一反應就是它要掉到河裡了, 該怎麼撈它上來. 想不到的是它安全著陸.但應該是費盡了全力, 等我們繞過河去抓它時, 它還沒走遠. 沒費勁就被抓住了. 最終還是沒能逃脫它的厄運.
等會再接著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