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已經帶動許多個微信群體熱烈探討電商業務落地的發展路徑。一下摘錄一段評論:
[瀚文創新商務]老秦建立的這個平台,就是讓本地的各路人才得以自由交流、相互理解,建立起相互的熟悉和信任,從而增大了相互合作的可能。真正的正能量!
[Jason]希望打造一個具有商業價值和人文價值的柔性平台, 是一個“四有”平台:
有夢想:成就自我,兼濟天下。
有團隊:以老帶新,群英薈萃。
有價值:助力成長,合作共贏。
有機制:貢獻越多,收獲越大。
[瀚文創新商務]這個平台需要保持, 同時擴大電商市場培育力度,讓更多的人加入進來。由於微信平台的天然制約,我們需要自己的後台打通這種限制,讓所有群資源通過後台整合起來。這個不是知識普及,而是實實在在的商業資源分享的平台。目前我有一個平台建設的初步想法,希望和有志於保留和維持老秦心血造就的交流共享平台的人一起來把這個變為現實。也許可以成為電商模式溫哥華落地的第一步吧。
[瀚文創新商務]目前已我的觀察和了解到的,基本上由老秦平台培育出來的有兩個具體實例,已經向業務落地方面打下了基礎。接下來,保持和扶持這些資源得以真正實現落地,以老秦個人的精力和日程安排很難兼顧過來。這就需要更多的同仁志士一起來推動這個活動的持續發展。
[瀚文創新商務]從商業推廣模式角度來說,只是一種激情推銷,推銷一種很有前途的電商概念。當人們開始接受這種概念後,就激情會逐漸消退,而轉入一種冷靜期,這是需要保持和提供的就是一種持續穩定的概念維持,需要不斷的實用化扶持或交流。
[瀚文創新商務]如果後續的支持得以延續,一些落地措施的效果得以體現,前期的培育扶持才會轉變為這種文化或理念的土壤。不僅受益者本身會長期接受這種概念,而且也會變成這種理念的推銷者。這才進入一種良性循環。
[瀚文創新商務]老秦的心血才不至於消亡。如果缺少後續維持,人們會逐漸淡忘,還有有部分人或變得對相關信息冷淡或漠不關心,對今後的相關交流變的免疫。等老秦下次再有時間來呼吁的時候,這樣的過程會一再重復。那就變成了一種耗費資源的負能量循環。中國的很多政府行為就是這樣的結果。
[瀚文創新商務]jason的思維很系統,他提出的四有,正是我們需要做到的:有夢想 -- 激情營銷;有團隊 -- 資源和人才的規模化基礎。資源共享,合作共贏; 有價值 -- 創造實例,實現落地;有機制 -- 長期堅持的基礎
關於電商和微信的分享,可以先關注一下
電子商務欄目內容:
微信封殺“好友過萬”對營銷有何影響?
企業微信營銷方案
微信的三條進攻路線
後面一段時間,我會抽時間把這些活動的一些成果整理出來,和大家一起分享。個人覺得非常適合大溫的高新技術人才及自雇創業人士。
有興趣加入相關分享和交流的朋友,也歡迎和我聯系,我們一起來推動這個事業!
真沒感受到。就他以前那些帖子,怎麼看都感覺是一大忽悠。。。
老秦也有他的優勢和長處。這次發揮得非常不錯。起到的推動作用也有目共睹。當然這段時間參與進去的好幾位本地人物在其中也起到了很重要的輔助作用。一些已經在本地發展的項目和國內的項目也通過這個渠道得到了交流。確實體現了電子互聯網商務的特點:分享、開放、合作、共贏。
個人覺得,老秦過去作過一些落地的嘗試,是基於和本地的其他機構合作,推廣活動。但由於是合作就會有一些妥協,合作的機構也期望這樣的合作能帶給它們實際的效果,就不可避免地帶有一些短視的功利性行為或宣傳(如果是意圖建立長期的合作有可能避免這一點)。這會從一個方面給其他參與者一些負面的看法。缺乏長期固定的接觸交流場所又使這種活動更像一種宣傳而不是務實的活動。使得幾個小時的交流只能局限在有限的內容交流,而參與者各自的利益和訴求是不相同的,也就會使大多數人得不到心理上的認同。
這次他的嘗試是成功的:有了固定地點、定期聚集、人員話題開放、交流深淺不拘。以一種類似圓桌會議的形式,變過去的講座的授課為主變成平台交流為主,知識普及為輔的開放格局,很好地契合了互聯網的機制,取得了非常不錯的效果。
仔細想想,如果其他朋友有興趣做類似的嘗試,選擇廣大移民真正關心的事情做類似的活動,你也可以考慮加入進來做一些嘗試,相信感覺會不一樣的。
春去春回來 寫道: |
啥叫清華電商?
反正俺是見到介種不忽悠就不會往下看。。。。。。
|
那叫名頭,和我們大多數都沒啥關系。我感興趣的是實實在在的電子商務操作理論和實務。說老實話,雖然國內炒得熱火朝天,但真正能領悟得又有幾個?但不管領悟與否,絕大多數人都不得不承認:電子商務、移動電子商務,已經開始成為下一個商業行為模式的巨大推動器。找到它、感受它、利用它,這才是參與交流的意義所在。它有不像絕大多數的傳銷、金融網絡推銷需要誘騙你的會員費產品費什麼的,就當結識一些有相同訴求的人建立自己的人際網絡,也是只賺不賠的買賣,試試又何妨?
況且,對於我們這些加拿大的海外華人,即使是一些做生意的IT人士,很多對電子商務都還置身事外,不明就裡。只是看著外面及本地市場的電子商務如火如荼,進而淪為這些創造奇跡時間的看客,僅供談資,實在有些可惜。而溫哥華,我始終認為,還是人才濟濟的。
就像下面的錢幣交流壇子討論的“大家合作開個EBay商店比較現實”,不也是在探討一種電子商務業務模式馬?也許,如果他們中也有人思考一下電子商務的優勢和弱點,再結合一下錢幣市場的特色,會推出一種更有意思的參與模式?
有著現在國人吹噓的能力 只是不知道具體能力如何 只是感覺和一些小留差不多
但如果能准備好的項目計劃書 加點啟動資金 國內比這裡更容易找到風險投資
其實如果對電子商務有點興趣,看看國內的資料就很容易發現一些東西。這裡我不想介入對老秦個人的評論,因為這不是我發帖的初衷。不過我舉個簡單的例子,比如你一個人從小學一直念到大學,後來通過你的努力來到海外創業獲得了很大的成功。你認為你的老師們會不會也會為你感到一絲驕傲?而你的老師也可能一輩子都呆在哪個城市,連邊境甚至連省境都沒有出國?(這個可一另帖探討)
我覺得值得告訴對電商感興趣的大家,這次的活動很成功,形成了一個很好的跨行業交流平台,吸引了大溫及國內很多人才和企業主甚至還有風投的參與。這點是我也沒預料到的。這次活動對留學生的關注幾乎沒有,因此還有一位留學中介機構提出了這樣的需求。
由於這次的開放和不設門檻,一些過去不大可能同時出現的一些同業人員同時現身,這也給同業競爭者也提供了一個探討合作的可能性。我想這也是大溫得很多商業活動可以借鑒的地方。
給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這個平台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