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不如新,人不如旧”,这句俗语到了俺这狭窄的趣味里,还要加上两条才算饱满--那就是“家不如新,书不如旧”。俺不多的闲时,细想一下,大多数都在这两样上折腾掉了。
今天回帖曾说起雨天读书,其实俺已经很久不曾读书。人到中年,貌似对新知的渴求已经一天低过一天,来来回回翻的书,总是那几样。
前天整理书架,抽出本最近带过来的钱钟书的《七缀集》,全新的书存了十好几年,我不记得过去可曾翻开过一页,也许买来就没翻开过。俺勉强看了2篇,看到头昏,除了通感那一篇外,其他大量的典故和引用,使人不知所云。这样的准专业书籍,其实拿来当茶余饭后的消遣,真是个大笑话--很诧异自己当初为何买这一本,估计当年一是当当的推广了得,二来俺稀里糊涂买来装门面的可能性也比较大,何况那书薄薄的也不贵。
俺还是驾轻就熟地回到惯常的消遣上--偏爱的还是些女作者的书,反复看,百遍看,不用动脑子,所以也百看不厌。前次回国,又狠狠带了几本过去的收藏来,一并在这里留影,想到哪一天“托体同山阿”的时候,这个电子留影,总算是个雪泥燕爪的意思。
先上张爱玲,答应过馒头晒给她看的。
@冰糖老头儿~

请点击图片查看原图
海上花列传,已经分成两半了,犹豫了半天,还是优选进纸箱里带过来了。
下面一排的后两个,一个是最后的闺秀张允和,沈从文的小姨子;另一个是林家次女,林语堂的女儿的早年回忆录。
杨绛:
包着书皮的三本,是《杨绛文集》第一版三卷本,记得是婚后第一年收到的老公给买的生日礼物,这个马屁,当年拍的还是很舒服的。2003年移民带过来的第一批书里就有这三本。

请点击图片查看原图
这些美女,她们的形象大都熟悉,只有石评梅,文字熟悉,形象全无印象。陶然亭公园的石头雕像,是看不清眉目的。网上找了下,原来是这样子:
石头雕像美化了:
貌似很严肃。
网上的文字是要存疑了,有一个文章里,把一幅画像说成是石评梅,俺很纳罕,怎么这么像萧红?仔细研究了一下,果然就是萧红,作者弄错了。
六叔 _BBCODE_WROTE: |
小姨子脚真大
|
这本《最后的闺秀》写的最无趣,是我前年回国带回来的,张允和其实有点配不上这个称呼。
哦,应该是大姨子。她是二姐,张兆和是三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