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談到的這位“白宮黑管家”,不是奧巴馬總統,雖然他的確是當下如假包換的白宮黑管家。
我指的是導演李丹尼爾斯的新片《白宮黑管家》。
這是一部典型的美國式愛國主義宣傳片。假如美國也有中宣部和廣電總局的話,這部電影無疑會獲得政府的資助與推廣。
它試圖通過“戴著白手套的黑湯姆叔叔”的一生來展示出一卷美國黑人解放運動的英雄史詩。
結果是,它以大卡士陣容讓一串卡通臉譜式的美國總統魚貫而過,把近一個世紀的黑人吁天錄硬塞進132分鍾的膠片中,因而顯得熱鬧而擁擠。
主人公從一名“種地黑鬼”(Field Negro)升格為一名“家務黑鬼”(House Negro),有點像中國被選進宮的太監,陷入了一種尷尬的“身份認同危機”:一方面,他已經從水深火熱備受壓迫的廣大黑人隊伍中分離出來,榮升為“上等黑人”;另一方面,在白人的眼裡,他依然是一名召之即來,揮之即去的奴隸。他的黑人上司告誡他,他在白宮裡就是一名透明人,非禮勿聽,非禮勿說。從此,他必須戴上面具做人。而面具一旦戴久了,就摘不下來。
處於這種位置的黑人,在風起雲湧的美國黑人民權運動中只能作壁上觀。深入骨髓的奴性如影隨形左右著他的一生。經過馬丁路德金,自由乘客和黑豹黨他們用半個世紀的鮮血換來的自由與公民權利,他倒是坐享其成了。
當然,愛國主義宣傳片都必須有個光明的尾巴。電影結尾,李蓮英式的父親終於與李自成式的兒子握手言歡。
那一串卡通式白人總統走過場不過是前戲,最後2008年奧巴馬當選為美國歷史上首位黑人總統才是高潮。這時候,演員Forrest Whitaker和Oprah Winfrey的熱淚盈眶絕對是真情流露。可以這麼說,這是美國黑人狠狠吐出一口鳥氣的時候。可是,《白宮黑管家》是否另有寓意?奧巴馬會不會也是現實版的這麼一名“白宮黑管家”?
這種深宮秘史式的故事總是有賣點。要是劇本拿到中國,相信趙寶剛導演絕對能夠拍出一處精彩的《中國最後一位太監》或者是《李志綏醫生回憶錄》之類的大片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