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伤害的阅读感觉-读海纳文
凡凡
我在这个论坛上基本上保持沉默,我觉得一个成年人的世界观基本成型,很难改变,尤其是他的政治观点、派别和倾向性,我和人争来争去也是枉然,所以,我沉默不语。
但帖子读多了,有时觉得有话要说。风花雪月的争论还不至于上升到“奴隶”来“奴隶”去,至多是一个“你真农民”,(农民出身的加西网友们,对不住你们了,我这儿暂用一下)但加西评论这儿,阅读的快感近来被这个“海纳”弄得得了感冒,喷嚏也打不出来,我倒抽冷气的情形越来越频繁。
我不想讨论他的观点,我只想说说作者的文风。
我喜欢用第一人称,我不是三岁小孩,老得把自己的名字挂在嘴边。满篇都是自己的名字,达到了“自恋”的程度。近来,我们全被作者称为了“奴隶们”,奴隶长,奴隶短;要么封我做“爱国女杰”。我首先声明,我从来没有认为自己是什么女杰,性情所致、心情澎湃时,就疯狂歌颂祖国,放声歌唱加拿大,要不,再小资一下情调,回忆一下“鄙人于巴黎的时候”。生气的时候,我在家里骂人,耍威风,反正在家里是领导,吆喝几声,也不犯法。
再想附庸风雅,便来到加西网,当然是来找寻快乐的感觉。自己头上顶着“加西特约评论员”的高帽子,有时,虚荣心上来,也慷慨陈词一番。可我写过什么文章,说过什么话,有时自己也忘了。我想,得意忘形的时候,或许是抒发爱国情怀的豪言壮语吧,就被海纳作者(我至今也没搞清海纳是男是女,称作者,较合适)冠以“爱国女杰”的称号。
这个“爱国女杰”的称号,来得实在太容易,这样的封册套用一下文学评论术语,有点“后现代”味道,借用的是“前现代”的精神。大概是毛的年代的惯常做法。我猜测海纳不愧是这个年代受的教育,他通篇的文风是典型的大批判精神的现代翻版,我很佩服。有一阵子又似乎钟情于人体器官语言,我读他的文章是心惊肉跳,怀疑自己是不是上错了网页,来到了男性不育专题门诊。读到这个阶段的时候,我有点忍受不住了,便在萧十一的文下跟了贴,提了点意见。
现在,我又有点忍不住了,因为海纳干脆把全体中国人称为“奴隶”了,一口一个前奴隶,后奴隶什么的,无论是出来的还是进去的,那个出出进进的门当然是指中国。
不管海纳要把中国目前的体制定性为什么制度,他都没有鄙视全体中国人的权利,称中国人为奴隶。
我不善于引用别人的文章来做自己的辩证,我写文章不是上法庭辩护,我只是想表达自己的思想,我把自己的想法写清楚就行了。海纳,请你学会尊重,你的文风让我看到了文化大革命,尽管我没有经历过那个时代,但我读过有关那个时代的作品。
海纳不遗余力地要分析人出国的动机,他要走入人的内心深处,要人们“交待”各自离开中国的缘由,我们的网友或作者真的是很率真,一一道来,表明出国的动机和海纳分析的不相附和。但海纳不管,他得给你们定性,“逃亡”也好,“逃离”也好,都是为了脱离那个专制政府。
写到这里,真的觉得很可怕!我好像听父辈朋友说起过“大鸣大放”,说完之后,给人定性。这个小小的加西评论,有了海纳的声音,这个历史上似曾相识的文风,这种写作作风,又回来了。我象是走在Metrotown的Mall里,迎面遇上个“裹脚的”老太太,我大概是在做梦。揉揉眼睛,不是梦,加西评论上海纳的文章就在眼前。
时光也许能够倒流,这是海纳文字的力量,他的文字让我读到了老祖宗箱底的霉味。
我得承认,这是历史,这是中国曾经的文人的作风,尽管他写的都是对立的文字,但他的文风,他的反对的声音,恰恰提醒着那个特殊的时代。海纳不遗余力地反对这个中国的现有体制,但他把握文字的形式和感觉却是对这个体制最忠实的捍卫。我为海纳感到可悲。(海纳,我就称呼你的名字,不是“奴隶”)
我不太习惯写尖酸刻薄的文字,今天对海纳开个先例,希望他这个悲情人物对他的写作文风有点改进。我不喜欢小时候读的语文教科书,不喜欢鲁迅的“丧家的资本家的乏走狗”。我拒绝那个时代的文风,所以,读到海纳,阅读的快感受到伤害,我就有话要说。
Email: carolinexu@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