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怀念故乡
- 时间: 2013-2-28 11:27今天一时想起几个小学同学,随心写几个。
今天写的这几个,也是我中学的同学,有的在一个班,有的不在一个班,。。。。
同学Y,在小学时就长得较高,是个美少年,小学时功课不错,人缘极好,母亲是大医院的领导,家住医院宿舍大院,好客,于是我们经常到他家去玩。冬天,院子里的雪场,正好是打雪仗的好场所。
Y到中学以后,不和我一个班了,一道玩的机会越来越少。高中毕业,知道他没上成大学,据说是因家庭的政治情况不好有关。唉,很为Y感叹。后来知道,他已到一个大工厂的职工学校做教师了。1962年夏,我从大学回家渡假,某天傍晚,走过一个小巷,偶然见到Y正坐在路边的小桌吃晚饭呢。我很高兴啊,和他打了招呼,Y也很热情,当即呼唤他的漂亮的妻子,说拿出西瓜来吃。我们坐在小桌旁随便聊了一些,哎,路边闲聊啊,(我已记不清聊了什麽了)。和Y告别,我走在回家的路上,心情放松了不少,上大学上不成又怎样,Y这样的生活有什麽不好。当然,我那时还算有足够的聪明,没把这句话向Y讲。
同学D,我们小学同班,初中又同班,D的父亲开了一个商店,在闹市上的一条大街,门脸不算小。初一,下午课上完后,D往往会拉我到他家去玩。他家住在店后面的楼上,不小,他有个专门的活动空间。D是个爱动手的人,脑子里总会有些发明或创造什麽的,一次,他约我一道作个能在水面上跑的模型船。于是,我们就动起手来,主意,材料,均是他出,我主要出力。其实,他自己也能动手,至所以拉我入伙,也许是壮胆,也许是在家长面前有个交代。
木质船是做成了,动力呢,就是那种烧煤油的玩具小火船上那种,我们从玩具上拆下那个,再装在我们的木船上,唉,怎麽就动不了呢?D试个没完,我则认为是功率不足,用那样的玩具上的东东是成不了的,。。。。D试验期间,他老爸过来,很不高兴的样子,。。。。。这以后,我就不好意思再去他们家了。过了一两年,D告诉我,说他的模型成了。但是,他家已发生变故,那个门市已公私合营了,D家已搬到很远的地方。我不愿再见他父亲,于是D的最后的成功,我就没亲眼去看。
高中,D不和我同班了,他迷上了无线电,。。。这样惹上麻烦,高中毕业,也没上成大学。我知道后,深感可惜。上大学期间,我回家探亲,听说D已上班,而且是个和电子技术有关的厂。我很想找到他,和他聊聊,某次,在街上远远地看见他,于是喊他,但是,他很快就走没了。哎,不想和我相见啊。
多少年后,已经是2000年以后了,。。。。某次,我回母校(中学)参加校庆,便中,我请同学约请初中及高中的同班同学,哈,居然约到十几位。D来了,他已是某电子公司的老板啦。我们谈到两点:
1.D说,当年高中时,在负责学校广播站机房的日子里,对收音机产生了兴趣,于是自装收音机,而且在短波段收到海外的电台,被人告发,背上收听敌台的罪名,于是失去了上大学的机会。
2.我说,你公司现在有几十个大学毕业生工作,哈,说明你有领导大学毕业生的能力,。。。。。D说:你这样讲,有你的道理,也是对我的安慰,我知道你的好意。但是,一提起当年我上不成大学,我还是心有不平,我想,你能理解。
我最需要回忆的是同学T,因为他的淡出校友圈的神秘,这儿先不写他了,留待我哪天再写,。。。。。 -
-
第 2 楼 / snailiving
- 时间: 2013-2-28 11:36
-
-
第 3 楼 / 怀念故乡
- 时间: 2013-2-28 11:46
-
第 4 楼 / Richmen
- 时间: 2013-2-28 13:00
-
第 5 楼 / 怀念故乡
- 时间: 2013-2-28 15:35
-
第 6 楼 / 恍若隔世的馒头~
- 时间: 2013-2-28 15:41
-
第 7 楼 / 怀念故乡
- 时间: 2013-2-28 15:56
Richmen _BBCODE_WROTE:
收听敌台当时是个不小的罪名啊。我有一邻居,文革时本来是个造反派,红得发紫,当时负责厂广播站的工作。有一天,可能是自己在广播站偷听敌台没有关掉转播的开关,总之厂里的广播里发出了苏联的莫斯科广播电台的广播,广播了大概有半个小时。后来被人听到后立马被扭送到公安局,拘留了几个月。
确实,收听敌台可是了不得了,特别是文革期间。
我的同学D的情况是这样的:他没有私自去听所谓敌台,是在老师的指导下的无线电小组的活动,而且和他们负责广播站设备维修有关。当时是装收音机电路,试验短波功能,偶尔调谐到所谓敌台,也许当时是好奇,甚至是有成就感,几十秒种,收到了,就完事了。
但是1958年春,在高中生里有个抓反动学生及坏人的运动,于是给告发出来。当时主管运动的老师是宁左勿右,于是把这个最多只能算是责任事故的事上了纲。于是,因为那个几十秒种的事,D同学就担上了责任,于是失去了上大学的机会。
哈,这个收听敌台的罪过,倒是将来研究历史的人们的一个切入点,为什麽?
敌台的定义在几十年里一直在变呐!比如莫斯科电台,50年代,那是老大哥的电台,收听到的话,是很光荣的事!到了1966年后,收听莫斯科电台就是大罪过啦。
VOA呢?当然也不行,。。。。不过,在80年代,如限定在英语学习的概念下,似乎默许可以。在学习英语的老百姓中,这个是不成文的秘密。 -
第 8 楼 / 怀念故乡
- 时间: 2013-2-28 16:23
恍若隔世的馒头~ _BBCODE_WROTE:
我等神秘的T同学~
其实,我在过去关于读书的文章中提到过他,我和他是小学到中学的同班同学,他出身书香门第,父母是中学老师,家里有许多藏书。小学毕业后,考完试,T借给我书,西游记,。。。。他带着我去市图书馆,去借书。后来到中学,我们成了上学及课下的好同学。没有他的启蒙,也就没我那时的读书。他的思路宽,很有创新的意念,学习成积也相当地好。
T中学毕业,进了中国科技大学,大学毕业后,出乎大家的期望,他自己要求分到工厂工作。我们的联系持续到80年代,他和我一样,均有了个家及平平常常的工作。听说最后是到一个地方性大学做老师。
后来,也许是工作变动及家庭住址变化的关系吧,我们失去了联系。这十几年来,老同学们也在找他,但是不得要领。当然,他应该还活着。
我感到他很像高先生小说里的“快快”,。。。。。
我对于某些工厂及某些大学是了解的,有时细想起来,会为T担心。有才能或有天赋的人未必能适应平常而有些庸俗的环境的呢!好在我见到过T的妻子,一个好而能干的人,这是让我安慰的因素。
哎,在此,祝福T同学及他家人好运。 -
第 9 楼 / 恍若隔世的馒头~
- 时间: 2013-2-28 16:29
怀念故乡 _BBCODE_WROTE:
其实,我在过去关于读书的文章中提到过他,我和他是小学到中学的同班同学,他出身书香门第,父母是中学老师,家里有许多藏书。小学毕业后,考完试,T借给我书,西游记,。。。。他带着我去市图书馆,去借书。后来到中学,我们成了上学及课下的好同学。没有他的启蒙,也就没我那时的读书。他的思路宽,很有创新的意念,学习成积也相当地好。
T中学毕业,进了中国科技大学,大学毕业后,出乎大家的期望,他自己要求分到工厂工作。我们的联系持续到80年代,他和我一样,均有了个家及平平常常的工作。听说最后是到一个地方性大学做老师。
后来,也许是工作变动及家庭住址变化的关系吧,我们失去了联系。这十几年来,老同学们也在找他,但是不得要领。当然,他应该还活着。
我感到他很像高先生小说里的“快快”,。。。。。
我对于某些工厂及某些大学是了解的,有时细想起来,会为T担心。有才能或有天赋的人未必能适应平常而有些庸俗的环境的呢!好在我见到过T的妻子,一个好而能干的人,这是让我安慰的因素。
哎,在此,祝福T同学及他家人好运。
岁月静好 现世安稳
以知世故而不世故才是最善良的成熟 -
第 10 楼 / 怀念故乡
- 时间: 2013-2-28 16: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