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樓主 / 大樹
- 時間: 2013-1-07 14:25大學不是人生的終極目標,不值得也不應該為此耗盡孩子和家長的精力和財力。因人而異,因材施教,永遠都應該是教育的優先原則。
因為華人的文化特性,使得我們有很強烈的從眾心理,這主要是因為我們有強烈的落單恐懼感。因此,我們有了爬藤這個詞,有了英語還沒過關聽懂,就准備IB和SAT了,更有了對自己孩子的不切實際,拔苗助長的期許和措施。
華人的傳統是望子成龍,望女成鳳,而且,只要我能付出精力和財力,就算是蟲,也能夠變成龍和鳳。這樣做不僅使家長和孩子疲於奔命,而且,對孩子的身心傷害極大。就算孩子跌跌撞撞,靠很多人的幫忙僥幸進了一個所謂的藤校,難道萬事大吉了?中途轉學,抑郁棄學,精神奔潰的很多。
誰應該進名校?我認為首先要看基因,通過我的觀察,通常父母是名校的,讀書出色,智商高的,孩子比較輕松進名校,而且,通常都是被好幾所藤校同時錄取。其次,孩子一定不要是耗盡自己能力才勉強進去,這樣的孩子,進去也一樣被淘汰。
一定是學習輕松,無需家教,無須包裝,自己管理自己,這樣還能IB,AP,SAT都能輕松拿下,還能參加很多課外活動的優秀孩子才應該上名校。大家會說,這樣的孩子太少了。這就對了,1%都不到的比例。
大學重要嗎?當然重要。但最重要的,是對自己的孩子有一個清醒的認識,只有這樣孩子對自己才會有有一個清醒的認識和定位。
人生的道路非常漫長,大學只是一個非常小的驛站,以後的人生質量不是由是否是名校來決定的。而認識自己,合理的規劃自己,輕松而自信地發揮自己的所長,有高的情商,更重要。 -
-
第 2 樓 / hongwei
- 時間: 2013-1-07 14:29
-
-
第 3 樓 / 67lily2007-67
- 時間: 2013-1-07 14:30
大樹 寫道:
大學不是人生的終極目標,不值得也不應該為此耗盡孩子和家長的精力和財力。因人而異,因材施教,永遠都應該是教育的優先原則。
因為華人的文化特性,使得我們有很強烈的從眾心理,這主要是因為我們有強烈的落單恐懼感。因此,我們有了爬藤這個詞,有了英語還沒過關聽懂,就准備IB和SAT了,更有了對自己孩子的不切實際,拔苗助長的期許和措施。
華人的傳統是望子成龍,望女成鳳,而且,只要我能付出精力和財力,就算是蟲,也能夠變成龍和鳳。這樣做不僅使家長和孩子疲於奔命,而且,對孩子的身心傷害極大。就算孩子跌跌撞撞,靠很多人的幫忙僥幸進了一個所謂的藤校,難道萬事大吉了?中途轉學,抑郁棄學,精神奔潰的很多。
誰應該進名校?我認為首先要看基因,通過我的觀察,通常父母是名校的,讀書出色,智商高的,孩子比較輕松進名校,而且,通常都是被好幾所藤校同時錄取。其次,孩子一定不要是耗盡自己能力才勉強進去,這樣的孩子,進去也一樣被淘汰。
一定是學習輕松,無需家教,無須包裝,自己管理自己,這樣還能IB,AP,SAT都能輕松拿下,還能參加很多課外活動的優秀孩子才應該上名校。大家會說,這樣的孩子太少了。這就對了,1%都不到的比例。
大學重要嗎?當然重要。但最重要的,是對自己的孩子有一個清醒的認識,只有這樣孩子對自己才會有有一個清醒的認識和定位。
人生的道路非常漫長,大學只是一個非常小的驛站,以後的人生質量不是由是否是名校來決定的。而認識自己,合理的規劃自己,輕松而自信地發揮自己的所長,有高的情商,更重要。
+100 -
第 4 樓 / 六叔
- 時間: 2013-1-07 14:31
-
第 5 樓 / hongwei
- 時間: 2013-1-07 14:34
-
第 6 樓 / 子夜歌
- 時間: 2013-1-07 14:36
-
第 7 樓 / 大樹
- 時間: 2013-1-07 14:38
-
第 8 樓 / commonsense
- 時間: 2013-1-07 14:41
-
第 9 樓 / 大樹
- 時間: 2013-1-07 14:43
-
第 10 樓 / 發糕
- 時間: 2013-1-07 14: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