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员的表演,尤其是评论一些自己特别喜欢或厌恶的演员。 比如我喜欢加拿大当红小生Ryne Gosling,看他的Blue Valentine,我看了三遍,还买蓝光碟收藏。一些平庸的电影,因为是他主演,我也会看得津津有味,比如他主演的Stupid crazy love。我看过许多花季少女写的很粉某帅哥的影评,追星族的喜怒哀乐尽现笔端,捧上天的有,骂到打入地狱的也有。电影Carnage ,拍摄场景集中在一个公寓里面,摄像机机位移动,就是到电梯门口的距离。这部戏就是看四个老戏骨的飙戏,喜欢看话剧的网友可以找这部电影看,算是在加拿大过个话剧瘾,演员的表演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我如果写这部电影的影评,电影的其它元素几乎可以被忽律,会集中笔墨写演员的表演,当然,最后功劳还是要归于导演的。有些影评,横向比较演员的其它影视作品,也是被经常运用的手法。
-——摄影的技巧,色彩的运用。这是影评写作人对于电影技术指标的一个常用参数。我的一个西人朋友特别喜欢张艺谋的“英雄”,连去电影院看三遍,为张艺谋的色彩运用而着迷,他写出来的影评几乎是一部“色彩学”的评论。另外,许多观众对于拍摄机位的迷恋也到了疯狂的程度,比如大树同学看电影经常自言自语:这个镜头用了steadycam ,那个手扶摄像机使用不当故弄玄虚;这个灯光打得漂亮,那个光线运用是程式化的MTV,不一而足。因为欣赏了摄影的技巧,他几乎可以忽略电影故事本身的叙述结构。所以,有些影评文章,确实令普通读者无所适从,读其文仿佛是读一个工科学生的某篇光学论文,很枯燥。严重偏离大众阅读习惯的某些影评,其实可以被归类于film criticism 中的某个分类,打个通俗的比方,比如外科学杂志里面再要分脑外科骨科等。当然,有许多人就给个评语“装X”,从写作的多元化角度出发,也不失为一种“术业有专攻”的写法。
-——音乐,有些影评几乎就是乐评,为音乐迷,为音乐狂,为音乐奋笔疾书。电影音乐波澜状况,气势恢宏,它不是一支简单的歌曲所能比拟,它的乐章就象一部长篇小说,有主旋律,有小清新,有暗礁,有浪花,有风平浪静和惊涛骇浪,每一部电影音乐都是一部宏伟的交响乐,如果略去台词和画面,闭上眼睛,安静地欣赏电影音乐,是一件及其享受的事情。许多观众钟情于电影的原创音乐,看了电影再去买其音乐CD的观众不少,我买过好几张电影的原声音乐CD,视听版的
@limage 网友,就是这样的发烧友,她的影评写作一定会在电影原创音乐上花较重的笔墨。而事实是,某部电影的音乐创作如果非常出色,它的时效性将会特别漫长,听音乐猜电影这样的游戏是中西方电视台都热衷的节目。建议视听版可以搞这些竞猜活动,活跃版面,贴一些电影音乐,让网友猜出电影名字。
@大树 @温西不眠人
谈谈影评写作的基本元素(一)
谈谈影评写作的基本元素(二)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