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练拳,断断续续也有十六七年历史,小时候练功主要是因为家里人的关系,加上自己喜欢,虽然没想到保家卫国,可老师教拳的时候比较喜欢注重拳法的实用性,自己也想看看那招好不好用,所以渐渐地就喜欢上研究武术中的技击成分。
中国武术,真可以用博大精深来形容,不但拳种繁多,而且每一个拳种都有各自的说法。行家里手之间,说不上几句就要动手切磋。胜败自然是经常的事情,但打赢了就未必说明这种拳好过那种拳,打输了也不证明输拳的人所习的拳种一无是处。以前年轻,喜欢找人切磋武艺,赢过一些自以为牛的人,也有被无名小辈打得头破血流的尴尬场面,现在想来,仍禁不止觉得好笑。
一般来讲,交手讲究的是“一胆二力三功夫”,也就是说临阵应敌,首先讲的是一个“勇”字,如果未战先惧,即使你的武功是洪七公再世,你也有招使不出来。
力,主要讲功力,也就是你打击对手所能产生的杀伤力。这种力跟平时抬东西的力量不大一样,这是一种在行进中击中对手的合力,力量的落点,身法的配合,打击的速度都有讲究。力中有“唯快不破”的讲法,但这种快不是乱打一气的狂舞,而是要求这种高速行进的力量必须具备“准”“狠”“稳”的特点。
功夫,这里主要指技巧。有力有勇,充其量也只能算一个战士,但有两个先决条件后再加上避实打虚,以力打力的作战艺术,就可以堪称为武林高手。
中国武坛,名家林立,但吹牛的多,实在的少,加上现在的武术大师们已经没有了那种在刀光剑影中求生存的大环境,自然也就渐渐地疏于注重武术的实用性。名门正派的徒子徒孙们只要一说出师承的门派,就可以把一般人吓得屁滚尿流,惊为天人,所以大家都忙于跟各路响当当的门派拉亲结戚,神化本门功夫,痛贬其他门派,中华武术就在此种浮夸之风下每况愈下,痛哉痛哉!
“存在就是道理”,各门各派都有精华,但真要论高下,没有什么人不是经过千锤百炼,真枪实弹地练出来的,想凭短期内学几个绝招或者读一两本“武林秘笈”来横行天下的人,绝对终无所成。
有幸认识积木师弟,像他这样勤操勤练的人现在的确不多了。本人虽然练了不少,但最近十来年的光景已经疏于练习,在下深知“一日不练十日空”的道理,所以本贴没有别的意思,只想多交几个武林朋友,互相学习,让温哥华的生活多点趣味。
我现在功夫不行了,千万不要打我。哈哈!
哈哈,师弟你可不要这么说,我还留着命给我女儿赚奶粉钱呢!不过真希望找几个喜欢国术的朋友好好聊聊,大家一起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