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冒昧,整理一篇。还请大家斧正。
绶者,彩色丝带也。庶几差不多就是咱们包装礼物的那些花花绿绿的丝带,<礼记>说"天子佩白玉而玄组绶,公侯佩山玄玉而朱组绶"。就是说东周春秋时,周天子是白玉系黑丝带,各国诸侯是山玄玉系红丝带🎀。就是说佩玉带绶的传统自周朝就有了。
绶也就是组,组也就是绶,提出来是因为如果您看史书,说组,当不惊讶。
到了秦汉,世代相传,加之秦汉的官印很小,四四方方,不足2.5cm,因此各
路官员也就用绶系印了。因为印小,所以携带起来很方便,所以大家应该知道秦汉的官们都是把印搁在裤腰带里头的,至于会不会搁着什么的,学生不敢妄加评判。但也有一个问题,就是印小字小,除非千里眼,否则人家怎么会识别您了是当朝宰相,还是一个小小的七品芝麻官呢?
中国人在等级方面我认为是绝对的天才,我们的老祖宗早就想到了这问题。这就是绶,系印的丝带可以发挥其功用了,而且发展到这也是一个信物。大家如果读汉书'王莽传,"商人杜吴杀莽,取其绶"就是说,拿到了那条丝带,如同正证明自己是功劳第一人。可见这条丝带的重要。绶已经与印共同成为权力的象征。
那位问了,您了说了半天,到底如何识别呢?容俺卖个关子,喝口茶。
仅以汉代为例,列位看官听了
皇帝。。。黄赤绶,长2丈九尺九寸( 宽均为一尺六寸,下同)
诸侯王。。。赤绶,长二丈一尺
公侯将军。。。。紫绶,长一丈七尺
二千石以上。。。。青绶,长一丈七尺
六百石以上。。。。黑绶,长一丈六尺
二百石以上。。。。黄绶,长一丈五尺
百石。。。。。。。青绀绶,长一丈二尺
佩带的方法是把绶的两端路在外面,因为丝带长,就干脆打几个弯,类似N字型系在腰间。
各位,您了看了这篇,再读史书看到印绶,印绶的就明白了吧。同样什么"金印紫绶""银印青绶"也就不至于迷茫了。
行文至此,忽然想起当年的一段公案,读些历史的都知道,当年董卓唯一打败仗就是败给了孙坚,却原来不是孙坚有多大能耐,实在是当年领兵讨伐的那位叫什么来着?对了,胡轸。饶是吕布吕奉先也在人家手下听令。老胡也是倒霉催的,还没开打,先来一句"这一仗,胜是不用说了",要是再斩杀一青绶就圆满了,也就是说,小吕。。。小李(李Jue)。小郭(郭汜)你们要小心哟,结果吕布就暗中捣鬼,自乱阵脚,让孙坚占了便宜。
这正是
午夜时分说印绶
华夏中国听无声
预知精彩节目,请听下回分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