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一法師當年執意出家,出家後竟後悔了,因為發現佛門原非淨土,故想還俗。馬一浮等朋友勸他說:“原先不贊成你出家,既已跨出了此步,就不要回頭了。”弘一聽勸,打消還俗的念頭,終成一代高僧。
王芸生等人所辦《大公報》社訓為“不黨,不賣,不私、不盲”,王以為新聞記者要敢於說真話,不怕殺頭。他曾對後生小子們說:“抓到刑場,揪住小辮兒,鋼刀一舉,卡嚓一聲的時候,小子,你要一聲不吭,咬緊牙關頂得住,才算得一條好漢,一個好記者。”
陳果夫臨死前,總結一生,認為自己主要做到了以下幾點:住繁華都市多年,未曾入妓院、舞場、賭場之類,為無聊之消遣;管錢終不將錢作為私有,或為金錢所管,反之,愈不愛錢;讀書未曾為書本所囿,或自以為知足;管人事不捉弄人,不私於人,更不自用私人;做官未曾作威作福,營私或運用政客,作固位之想及幸進之圖;始終保持平民本色;接近商業工作,自己做到不做生意,不與人談私利;辦黨務不作植黨之想,辦教育亦然;生病能擺脫煩惱,始終抱樂觀與進取之心。
犬養毅曾問孫中山:“您最喜歡什麼?”孫答:“革命!推翻滿清政府。”“除此外,您最喜歡什麼?”孫注目犬養毅夫人,笑而不答。犬養毅催問:“答答看吧。”孫回答說:“女人。”犬養毅拍手:“很好,再次呢?”“書”。
辜鴻銘怪名滿天下,他在北大講英國詩時,對學生說:“我今天教你們外國《大雅》。”又說:“我今天教你們洋《離騷》,”“洋《離騷》”是指密爾頓的一首長詩。羅家倫等學生在教室裡對辜很尊重。五四運動時,辜在一日本人辦的報紙上發表文章,大罵學生是暴徒,是野蠻。羅家倫受不了,質問辜:“先生,你從前寫的《春秋大義》我們讀了都很佩服,你既然講春秋大義,你就應知‘內中國而外夷狄’,你現在在夷狄的報紙上發表文章罵我們中國學生是何道理?”辜氣得臉色發青,大眼睛鼓起來,兩分鍾說不出話,最後站起來拿手敲著講台說道:“我當年連袁世凱都不怕,我還怕你?”
1937 年“七七”蘆溝橋事變前後,蔣介石和汪精衛聯名邀請全國各界名流學者到江西廬山開談話會。7月11日談話會上,蔣、汪發言後,胡適慷慨激昂,發表了一通抗日救國演講。在座的胡健中聽後,即席賦詩一首:“溽暑匡廬盛會開,八方名士溯江來。吾家博士真豪健,慷慨陳辭又一回!”言語中頗含戲謔之意。胡適也隨手寫了一首白話打油詩回贈:“哪有貓兒不叫春?哪有蟬兒不鳴夏?哪有蛤蟆不夜鳴?哪有先生不說話?”
廢名很佩服其同鄉熊十力,常跟熊談儒道異同等事,等到他著手讀佛書以後,卻與專門學佛的熊翁意見不合,而且多有不滿之意。有一次,兩人在一起論僧肇,一言不合,大聲爭論,外人在外聽得酣處中突然靜止,原來兩人已經扭打在一起,很快廢名氣哄哄地離開熊家。但到第二天,廢名又到熊家,跟熊討論起另外的問題了。
1928年,在北伐軍的進攻下,張作霖的軍隊節節敗退。5月,日本大使威脅張簽訂《中日合資修築吉會鐵路合同》,要張答應,日軍幫其阻止北伐軍過黃河,張作霖把手中翡翠嘴旱煙袋摔斷,大叫:“我這臭皮囊不要了,也不能做這件叫我子子孫孫抬不起頭來的事情。”並趕走了大使芳澤。
1929年,劉文典在安徽大學當校長,支持進步學生鬧學潮。蔣介石到安慶召見他,責令劉交出共產黨員名單。劉文典說:“我只知道教書,不知道誰是共產黨。”蔣說:“你這校長是怎麼當的?不把你這學閥撤掉,就對不起總理在天之靈!”劉毫不相讓:“提起總理,我跟他在東京鬧革命時,還不曉得你的名字哩!
-- 從這可以看出,蔣介石是不如毛狠
1938年抗戰開始後,傅斯年對國民黨高層的腐敗非常憤慨,他直接上書給蔣,歷數當時
任行政院長職務的孔祥熙的諸種貪贓劣跡。蔣不理睬,他便再次上書,態度更堅決。國民參政會也成了他抨擊孔的舞台,使得社會同憤,輿論嘩然。蔣不得已設宴請傅,問傅對他是否信任,傅回答信任。蔣說:“你既然信任我,那麼就應該信任我所任用的人。”傅說:“委員長我是信任的,至於說因為信任你也就應該信任你所任用的人,那麼,砍掉我的腦袋我也不能這樣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