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 21 楼 / TopSpin
- 时间: 2012-6-10 20:32
-
-
第 22 楼 / 箫秋水
- 时间: 2012-6-10 21:22
-
-
第 23 楼 / 箫秋水
- 时间: 2012-6-10 21:25
温西不眠人 _BBCODE_WROTE:
既然哥们这么认真,那么咱们可以深入探讨一下。
首先,定义:
假设右手持拍,正手,以垂直底线的竖线作为参照,左脚跨过了右脚(超过90度)就是封闭式。左脚不超过右脚(小于90度)就是开放式。但是大约刚好在90度左右的地方的话,大家称之为“中间式”或者“过渡式”。
其次,原理:
网球的击球,大体上是依靠腿部蹬地+腰间旋转,推动肩膀带动手臂的鞭动动作。下盘(髋和腰)越能够作为旋转的基点,上身的鞭动效果就越好。没有下盘的旋转,而光靠肩部和手的动作的话,抽球是没有力量的。
另外,击球的时候如果能够击球早,重心前压,甚至一边击球一边往前踏一步,可以更好地发挥击球的力量。
第三,开放式的存在原因:
现在的网球运动员,在专门的训练和体能方面,已经是大大优于80-90年代的球员。当年的“好球”,在今天已经是家常便饭。今天的很多打法和体力消耗也是当年做不到的。
在转髋和转腰储蓄力量这个方面,今天的职业运动员普遍做得很好。他们可以以开放式的站法,面对球网,却做出完整的转髋转腰,完成打一个正手所需要的所有能量。如果同样的动作,换成传统的封闭式的话,他们的背心的旋转就超过360度了,变成了过度转身。
在能够原地转髋的前提下,开放式提供了新的优点:看球清楚,步法简单,回位快速。这些在高速的网球比赛对抗中都是优势。
第四,我们(业余球员)应该打什么姿势?
我觉得,姿势是“行云流水,任意所之”的,不应该僵化要求。
1. 如果我们没有那种弹簧一样的原地转髋的功夫,那么我们还是应该打传统的封闭式,靠脚步位置来帮助自己把腰转过来,然后在击球的时候尽量把腰先甩回去;
2. 在对方球短的情况下,采用“中间”或者“过渡”的姿势可以比较弹性地积蓄力量,然后在最后一刻上前踏步击球,以增加球的力量和速度;
3. 在对方的球快而且深的情况下,降低重心和开放式步法可以让你以防守的方式把球稳定地打回去,然后快速回防或者救球;
4. 打球的时候,一般没办法想那么多。基本上都是碎步调整,然后以一个自己最舒服最能够发力的姿势来打球。认真的话,自己拍一个录像,打完球看看,就知道自己的不足了。业余球员,转腰不足和打不出旋转/力量应该是一个很普遍的问题。我们的下盘也没有足够的力量和韧性去支持新派的开放式打法。封闭式和过渡式是比较自然的。
第五,教小孩打球的话,应该怎样教?
这个我没有经验,不懂。
但是,如果是比较正规的训练的话,我觉得整体的动作是相连的。步法和击球的动作要以一个整体来看。象哥们所说,如果是采用传统的短小幅度的转腰拉拍动作,那么配合封闭式的步法就可以完成完整的转体。而如果是采用新式的原地转腰加上大拉拍姿势,那么封闭式的步法就没有必要了(否则导致动作过大),可以配合过渡式或者接近开放式的姿势。
我的个人浅见,欢迎批评。
@哥们
@吾邻高手
@TopSpin
@purespin
@萧秋水
写这么多。 很专业。 顶一下! -
第 24 楼 / 吾邻高手
- 时间: 2012-6-10 22:37
-
第 25 楼 / 吾邻高手
- 时间: 2012-6-10 22:42
-
第 26 楼 / 温西不眠人
- 时间: 2012-6-11 11:05
-
第 27 楼 / TopSpin
- 时间: 2012-6-11 20:24
-
第 28 楼 / 哥们
- 时间: 2012-6-12 00:22
温西不眠人 _BBCODE_WROTE:
既然哥们这么认真,那么咱们可以深入探讨一下。
首先,定义:
假设右手持拍,正手,以垂直底线的竖线作为参照,左脚跨过了右脚(超过90度)就是封闭式。左脚不超过右脚(小于90度)就是开放式。但是大约刚好在90度左右的地方的话,大家称之为“中间式”或者“过渡式”。
其次,原理:
网球的击球,大体上是依靠腿部蹬地+腰间旋转,推动肩膀带动手臂的鞭动动作。下盘(髋和腰)越能够作为旋转的基点,上身的鞭动效果就越好。没有下盘的旋转,而光靠肩部和手的动作的话,抽球是没有力量的。
另外,击球的时候如果能够击球早,重心前压,甚至一边击球一边往前踏一步,可以更好地发挥击球的力量。
第三,开放式的存在原因:
现在的网球运动员,在专门的训练和体能方面,已经是大大优于80-90年代的球员。当年的“好球”,在今天已经是家常便饭。今天的很多打法和体力消耗也是当年做不到的。
在转髋和转腰储蓄力量这个方面,今天的职业运动员普遍做得很好。他们可以以开放式的站法,面对球网,却做出完整的转髋转腰,完成打一个正手所需要的所有能量。如果同样的动作,换成传统的封闭式的话,他们的背心的旋转就超过360度了,变成了过度转身。
在能够原地转髋的前提下,开放式提供了新的优点:看球清楚,步法简单,回位快速。这些在高速的网球比赛对抗中都是优势。
第四,我们(业余球员)应该打什么姿势?
我觉得,姿势是“行云流水,任意所之”的,不应该僵化要求。
1. 如果我们没有那种弹簧一样的原地转髋的功夫,那么我们还是应该打传统的封闭式,靠脚步位置来帮助自己把腰转过来,然后在击球的时候尽量把腰先甩回去;
2. 在对方球短的情况下,采用“中间”或者“过渡”的姿势可以比较弹性地积蓄力量,然后在最后一刻上前踏步击球,以增加球的力量和速度;
3. 在对方的球快而且深的情况下,降低重心和开放式步法可以让你以防守的方式把球稳定地打回去,然后快速回防或者救球;
4. 打球的时候,一般没办法想那么多。基本上都是碎步调整,然后以一个自己最舒服最能够发力的姿势来打球。认真的话,自己拍一个录像,打完球看看,就知道自己的不足了。业余球员,转腰不足和打不出旋转/力量应该是一个很普遍的问题。我们的下盘也没有足够的力量和韧性去支持新派的开放式打法。封闭式和过渡式是比较自然的。
第五,教小孩打球的话,应该怎样教?
这个我没有经验,不懂。
但是,如果是比较正规的训练的话,我觉得整体的动作是相连的。步法和击球的动作要以一个整体来看。象哥们所说,如果是采用传统的短小幅度的转腰拉拍动作,那么配合封闭式的步法就可以完成完整的转体。而如果是采用新式的原地转腰加上大拉拍姿势,那么封闭式的步法就没有必要了(否则导致动作过大),可以配合过渡式或者接近开放式的姿势。
我的个人浅见,欢迎批评。
@哥们
@吾邻高手
@TopSpin
@purespin
@萧秋水
不眠你太有才了,认真一下就出论文了.
不完全同意,回头再逐一跟你讨论.
不过首先定义是你自己的理解吗?还是有出处?我的理解是刚好90度左右才是所谓标准封闭式.大于90度的没见过? -
第 29 楼 / 哥们
- 时间: 2012-6-12 00:27
-
第 30 楼 / TopSpin
- 时间: 2012-6-12 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