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唱著一些無聊的歌曲 談著愛與不愛的問題
幻想是林黛玉愛著賈寶玉 或是牛郎織女約在七夕
而那些做過的夢 唱過的歌 愛過的人
那些我們天真的以為 永遠不會結束的事
而做過的夢 唱過的歌 愛過的人 留在漫漫歲月不能再續
---------------------------------周治平 青梅竹馬
如果不是今天唐僧同學在帖子中無意提到劉索拉的話,我真的已經忘記那篇我曾經最愛最愛的“你別無選擇”了。
盡管,忘記,或許不是那麼的准確。
詩雲,若愛過,必留痕跡。那些愛過的人,愛過的事,愛過的神情,愛過的書,愛過的父母,愛過的故國,曾經深愛過的一切一切,也許就象那篇青蔥歲月的迷芒中真心愛過的“你別無選擇”一樣,就那麼靜靜的,甚至的是漠然的,殘忍的,在你心中最柔軟的深深深深處沉澱下來就仿若那年午後陽光下那幅如花的笑靨一樣在你心底沉澱凝為永恒,沉澱的那麼深,那麼遠,在你忙碌熙攘的日子中從不打擾你,使你真的會以為你已經完全忘記,而,突然,在某一個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一瞬,那年的一切重現你的眼前清晰如昨,透過朦朧的淚眼,有個聲音輕輕輕輕輕輕輕輕的在你耳邊廝摸道“我真的愛過你,好愛你好愛你的愛過你”。。。。。。。。。。。。。
就象二十多年後的我在五千英裡之外的異國,在21世紀的YOUTUBE裡我最愛的巴哈的BMV639的鋼琴聲中,重讀“愛讀書網”上的劉索拉接近30年前的處女作“你別無選擇”,我有些朦朧的眼中似乎看到的不是劉索拉的小說,而是下午下班後一個人開車回家的路上心中想到的沒有來得及去寫的網路回復:you have to be a real teenager to fully appreciate the novel. Only a teenager is right at the stage that maybe for the first time of your life, you start thinking about who you are, and more important, start to define who you are.
劉索拉的小說“你別無選擇”正好是在中國的teenager時代出現的。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共產主義鐵幕思想在中國開始全面崩潰。也許是二戰結束後的第一次,中國人象一個青春期的teenager一樣開始思考who they are, and more important, start to define who they are. 就象小說“你別無選擇”中說到,巴哈的賦格是聖經中的聖經,是不可企及的,既然不可企及,就不要多想。人家已經幹過了不可企及的事,你就不要想再去幹什麼新的了,你再幹也是白費,也超不過巴哈。超不過巴哈你就成不了大師,成不了大師你就超不過巴哈。超不過巴哈你就只有慚愧,你只有慚愧但不能超過巴哈。而人生又像胡適說的一樣“做了過河卒子,只能拼命向前”,那麼,如果既不能夠不幸的像馬力一樣夭折,又不能幸運的像小個子一樣義無反顧的遠走天涯尋找自己心中的幸福,那麼,活著,是否只是一種無奈的別無選擇呢?
我必須承認我是幸運的,夜深人靜午夜夢回在熠熠靈靈的星光下在清山與白水之間那如母親愛撫的手一樣撫面不寒的楊柳風中,我,望著那被夜色掩蓋的完美無缺的世界,我,必須承認我是幸運的。即使只是在每年冬季的第一場瑞雪過後,在每年春天那久違的綠葉的第一片嫩綠的星星點點下,在每一個或許只是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刹那我想起曾經愛過的一切,我才可以看見一絲絲的真實真切觸手可及的完美無缺,我,還是必須承認我是幸運的。因為,我不只是已經像“你別無選擇”中的小個子一樣義無反顧的遠走異國尋找自己心中的幸福,不只是已經開始在五千英裡外的異國他鄉生根發芽開花結果,而且,我還有那曾經愛過的一切在我心中最柔軟的深深深深處沉澱下來凝為永恒。如果再回到從前一切重新上演,愛,別無選擇,我還是會一樣的愛我所愛全身心投入的愛進去無我無念縱使傷痕累累,但一樣會看到,真愛無敵,真愛過,疤痕一樣也有生命。如果,我是說,如果,如果,愛,真的會天長地久呢?
以愛之名,讓我說,愛,別無選擇,我從沒有後悔愛過你,若青春流過如梭的時間終將改變一切,我只想化做一個聲音輕輕輕輕輕輕輕輕的在你耳邊廝摸說“我愛你,我真的愛你,好愛你好愛你你”。。。。。。。。。。。。。
無地自由
2012年5月29日,天氣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