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次看《非诚》(周六),当文武双全的男作家登场的时候,我心里有一点点凉意。他的苍白和孱弱将他文的一面展现无疑,但是他的武的一面我就是没有发掘出来。相比起来,9号女作家还能保持着咄咄逼人的进攻态势,已经让人比较欣慰了。
由此上溯到我的年轻时代。我从小学语文成绩就一直很好(当然其他科也都不错),尤其作文,经常被老师拿来当范文读。因此我就有个小小的梦,梦想自己有一天会成为作家,激扬文字,粪土那些达官贵人。但是由于没有名师指导,一直在黑暗中摸索,所以铅笔字一直没有变成铅字(那个时候用铅印)。加上发现写作真得很累人,既要有好的素材,又要有无中生有的想象力,而这想象的东西还要切合实际。后来我弃笔从工,走上了工科之路。
然后我慢慢地发现,作家能够像金庸,在有生之年,作品就能广为出版,编剧,被拍成多个版本的电影电视(这点不明白,中国的导演就是喜欢翻拍,《笑傲江湖》是第几版了?且一版不如一版),然后是名扬四海,不尽财源滚滚来。这样的作家还不在多数吧?若本着功在当代,利在后人,也是可歌可泣的。但是如果在今世没有产生经济效益,甚至温饱也是个问题(当然不是现在),那就让人心酸了,毕竟都是人才么。由此我想到了罗丹、梵高和马克思之流。梵高最为潦倒的时候,用他的一幅作品换取了一顿饭,而这幅作品如今价值几千万美金。马克思惊世骇俗的《资本论》,也是靠恩格斯的资本来资助生活,才得以成论。
本地很流行的一个电视节目《明星学院》,老板Rene Angelil对学院星星们说过一句话。Angelil也许大家很陌生,但说起Celine Dion,《泰坦尼克号》的唱手,很多人应该很熟悉吧。前者是后者的老公。他说:你们把唱歌作为一种爱好可以,但是指望它赚钱的话,忘了它吧(除非你因它而成名)。蒙特利尔的艺术从业者,年均收入在2-3万加币,还不如一般的技工收入高。那些街唱的,很多是有真才实学的。所以,除非你确实能够靠它吃饭,或者你看到了出名的希望,否则艺术(含写作)就作为一种爱好吧。而且,在E时代,人尽其才,物尽其用,想写作,去搏文吧。微博也是个好东东,三言两语,天马行空,广阔天地,大有作为。这就是我刚刚成为博主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