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文部分内容可能导致某些读者精神不安,胸闷,肠胃不适或情绪暴躁。请谨遵医嘱)
我本来不想在这说三道四的,都是下面这一则新闻给闹的。。。。
中国留学生在加拿大连遭侮辱袭击 平权会谴责
这一则新闻成为许多华人媒体的头条,大有“狼来了”的耸人听闻效果。细读新闻的内容,我的感觉是:几个洋人街头小混混吃饱了撑的,恶作剧的无事生非。如果那天走过的不是中国留学生,是日本的或是韩国的留学生,我想同样的事件还是会发生。我不知道那几个小混混是不是有通灵术,可以从过路人的脑门上判断出他们是不是“中国留学生”。但我却清楚的知道,不论在哪里,总有这么一些白人小混混无所事事,在街头挑衅闹事,惹是生非。他们或挑逗过路女孩子,或在墙壁上涂鸦,或破坏公物设施。他们的政治觉悟还没有到“种族歧视”的高度,纯粹是青春叛逆期的非理智行为。把他们这种恶作剧行为硬给贴上“种族歧视”的标签,不是太抬举了他们了吗!!!
“种族歧视“ 这张牌被打的比拉斯维加斯赌场里的Black Jack还频繁。自从美国的黑奴制度和南非种族隔离被文明社会唾弃以后,”种族歧视“ 就象霍桑的 “红字” 一样永远的钉在白种人的额头上,成了他们的一种 “原罪”。而其他肤色的族裔中总有这么些人,一旦被蚊子苍蝇踢了一脚,马上就会扯开喉咙嚷嚷: “种族歧视”!!!!
“种族歧视“ 不知不觉中已经蜕化成桌面上的纸巾,谁走过都可以顺手扯一张,醒醒鼻涕一抹,扔进垃圾桶去。
但是,“种族歧视” 也成了一把锋利的双刃剑。使用不当,不仅无助增进种族间的和谐,反而成了加深种族间的偏见与鸿沟的幕后黑手。
我觉得,在西方民主法制社会里,体制性的种族歧视已经被法律明文禁止。不过,不同族裔间的文化冲突,偏见和摩擦却一直存在并将继续存在下去。早期黑白分明的种族歧视已经泛化成各种肤色,甚至同一肤色不同民族的冲突。美国一位喜剧艺人就调侃过他的黑人弟兄们。他说,其实,在美国,最有种族偏见的就是黑人自己。黑人连自己都分成两大类:黑人和黑鬼。而黑人和白人一样恨黑鬼。虽然是调侃之论,却值得我们深思。
平心而论,咱们华人又有没有种族偏见呢?从古代把塞外的游牧民族称为“匈奴”,“胡人”,到近代把俄国人称为“老毛子”,把韩国人称为“高丽棒子”,到现在把洋人称为“鬼佬”,把印第安土著称为“红番”, 把印巴人称为“阿差”,。。。。不一而足。这些语汇代代相传,渐渐的我们忘了它们那种微妙的轻蔑含义,用的是那么的理直气壮,那么的脸不改色心不跳。
有人把这种现象称为“逆向种族歧视”。就是说,原来被歧视的族裔也“以其人之道还治他人之身”。
说到底,以人的肤色的深浅来评判其优劣是人类还没有摆脱愚昧的标志。
关了灯,大家的肤色都一样!!!
当然,这只是我一家之言,你可以不信噢!
I fully agree with this post. We regularly read of youth swarming attacks on other youths, often for no reason. We read of the high incidence of domestic violence and other societal ills. Young punks have given me the finger from their pick up truck just because I was on a bicycle.
So when I read that two Chinese students were harassed in New Brunswick I really do not pay too much attention. When I see these "Chinese as victims" organizations swing into action to get full propaganda benefit from this I just get turned off. In fact when I hear Chinese people talk of racism I just take it with a grain of salt.
I know that my wife, who is Asian, faces essentially no discrimination in her daily life. The fact that there are punks in our society, even the fact that there are racists in our society, and sometimes they are the same pesons, does not surprise me. Nor are the racists limited any one race.
鸵鸟精神:
关了灯,大家的肤色都一样!!!

漫无天日,像老鼠一样生活在黑暗里。倒不如割鼻子,挖眼皮,染发。。。。。。
平权会此举有小题大作之嫌。不过有这个组织比没有好,发言比不发言好。哪天中国也建立一个平权会,谁有歧视行为就谴责谁!
Steve 写道: |
I fully agree with this post. We regularly read of youth swarming attacks on other youths, often for no reason. We read of the high incidence of domestic violence and other societal ills. Young punks have given me the finger from their pick up truck just because I was on a bicycle.
So when I read that two Chinese students were harassed in New Brunswick I really do not pay too much attention. When I see these "Chinese as victims" organizations swing into action to get full propaganda benefit from this I just get turned off. In fact when I hear Chinese people talk of racism I just take it with a grain of salt.
I know that my wife, who is Asian, faces essentially no discrimination in her daily life. The fact that there are punks in our society, even the fact that there are racists in our society, and sometimes they are the same pesons, does not surprise me. Nor are the racists limited any one race.
|
Thanks Steve for echoing my view. I believe as a commentator, one has to always transcend oneself and look at issues from a different perspective, free from our own limitations, biases and prejudices.......
“温哥华失眠夜”,这位老大,你是不是看过“汤姆叔叔的小屋”,我记得“黑的,白的,关了灯都一样”是里面的一句台词。
话回主题,虽然有些异议,还是比较同意失眠同学的观点。种族歧视虽然有,但是反应过激也不好。而且,华人歧视其他少数族裔情况其实也不少,象对黑人,墨西哥人的态度。还有华人教会对同性恋和犹太人的态度更是使人无法容忍。
希望此次事件能使华人自省。
温哥华失眠夜 写道: |
他们的政治觉悟还没有到“种族歧视”的高度,纯粹是青春叛逆期的非理智行为。把他们这种恶作剧行为硬给贴上“种族歧视”的标签,不是太抬举了他们了吗!!!
“种族歧视“ 这张牌被打的比拉斯维加斯赌场里的Black Jack还频繁。自从美国的黑奴制度和南非种族隔离被文明社会唾弃以后,”种族歧视“ 就象霍桑的 “红字” 一样永远的钉在白种人的额头上,成了他们的一种 “原罪”。而其他肤色的族裔中总有这么些人,一旦被蚊子苍蝇踢了一脚,马上就会扯开喉咙嚷嚷: “种族歧视”!!!!
“种族歧视“ 不知不觉中已经蜕化成桌面上的纸巾,谁走过都可以顺手扯一张,醒醒鼻涕一抹,扔进垃圾桶去。
但是,“种族歧视” 也成了一把锋利的双刃剑。使用不当,不仅无助增进种族间的和谐,反而成了加深种族间的偏见与鸿沟的幕后黑手。
我觉得,在西方民主法制社会里,体制性的种族歧视已经被法律明文禁止。不过,不同族裔间的文化冲突,偏见和摩擦却一直存在并将继续存在下去。早期黑白分明的种族歧视已经泛化成各种肤色,甚至同一肤色不同民族的冲突。美国一位喜剧艺人就调侃过他的黑人弟兄们。他说,其实,在美国,最有种族偏见的就是黑人自己。黑人连自己都分成两大类:黑人和黑鬼。而黑人和白人一样恨黑鬼。虽然是调侃之论,却值得我们深思。
平心而论,咱们华人又有没有种族偏见呢?从古代把塞外的游牧民族称为“匈奴”,“胡人”,到近代把俄国人称为“老毛子”,把韩国人称为“高丽棒子”,到现在把洋人称为“鬼佬”,把印第安土著称为“红番”, 把印巴人称为“阿差”,。。。。不一而足。这些语汇代代相传,渐渐的我们忘了它们那种微妙的轻蔑含义,用的是那么的理直气壮,那么的脸不改色心不跳。
有人把这种现象称为“逆向种族歧视”。就是说,原来被歧视的族裔也“以其人之道还治他人之身”。
|
是啊,幾個教養差、血氣方剛、精力過剩的小混混而已,完全不反映社會的「主流」意識。就算他們喊出了「中國人滾回去」,也沒啥了不起,「平權會」對這種小混混、小流氓也要一本正經地當做一回事來看待,無聊。
「平權會」這個組織,用族群的眼光看待一切,解讀一切政治、文化、社會現象,本身就是搞種族主義,可以說,「平權會」是個種族主義色彩濃厚的組織。
在言論自由、文化多元的北美,像「平權會」那樣的少數族裔的種族主義,多得不可勝數,舉例如下﹕
美國華人說「李文和案」是「種族歧視」;
前幾年,溫哥華某華裔政治人物因為對手黨的白人嘲笑他「講大話」而控訴對方「種族歧視」(這已經成了我自己「資料庫」裡的典型事件,每次說明「現代種族主義」,或少數族裔的種族主義,我都要提到這件事,連我自己都覺得不好意思,因為這名華人政治人物,如果我沒搞錯的話,後來再無犯類似錯誤);
最近又出了個完全一樣的翻版事件﹕保守黨的麥鼎鴻(華人),說自由黨某內閣部長要收買他,許諾他如跳槽到自由黨就安排大使類職務,自由黨該名被指責的白人內閣部長反駁,嘲笑麥說他如選擇外派人選,會選擇智力比麥要高的人。這明明是黨派鬥爭,麥鼎鴻又如上文提到的那位溫哥華華人政治人物,把它扭曲成族裔衝突,正式起訴自由黨該名白人內閣部長(名字我忘了)「種族歧視」他。其實,這位白人內閣部長並未「種族歧視」麥,倒是麥,是用種族主義的手法處理
@起黨派鬥爭事件;
陳卓愉發起的「華人團結參政運動」,是扭曲利用西方的民主遊戲規則,模仿印度社團的類似行為,大搞「族黨政治」的種族主義運動。溫哥華有四位人士接連寫文章批評「華參」和印度裔社團的類似做法,四位中,兩位是白人(可是他們的妻子全是華人,一是越裔華人,一是澳門和哥斯達黎加混血的華人),一位是華人,一位是印度裔人士,說明他們對「華人團結參政運動」和印度社團的批評是超越族群意識的,可是陳卓愉陣營偏偏放下這其中的華裔和印度裔作者,單挑兩位白人,說因為他們是白人,所以他們的批評就是「種族歧視」;
多年前,多倫多大學物理系一位華人學者,因為評不上終身教授,就指責系方搞「種族歧視」;
新移民找工作難,也說這是「種族歧視」,很多華人雇主不願聘用大陸新移民雇員,不知這是哪門子的「種族歧視」?
郭一平用「族黨政治」的手法,可以擊敗黨內資深對手,贏得黨內提名,代表聯邦自由黨競選國會議員,黨內從馬田開始的高層出面阻止郭如此做,也被批評是「種族歧視」;
……,真的是多得不可勝數。
以上,一是自己本來搞的是種族主義,如印度社團、「華參」等的「族黨政治」,而一被批評,反說對方是「種族歧視」,這是「栽贓」;另一是,事情本來和族群關係無關,卻用族群的眼光去解讀,上文提到的「李文和案」、新移民就業難、評終身教授案、黨派鬥爭案等是如此。
這些,就是我稱之為的「現代種族主義」,是「主流白人」不搞或不敢搞,而少數族裔大搞特搞的「種族主義」。
我比较倾向于失眠先生的观点,国政先生的回复袖子则有点儿异议,比如:
写道: |
這些,就是我稱之為的「現代種族主義」,是「主流白人」不搞或不敢搞,而少數族裔大搞特搞的「種族主義」 。
|
我认为国政先生的这一结论下得有点儿偏激了,或者应该说有点儿以偏概全了。“主流白人”台面上不搞或不敢搞的种族歧视在台面下未必就不搞或不敢搞,这台底下的[种族主义]国政先生未必都能感受到罢了。至于国政先生提及的“少数族裔”大搞特稿的[种族主义],也仅仅是少数族裔的少数而已,国政先生作为少数族裔的一员显然比较容易感受到这样的[种族主义]。
我的观点是:尽量从自身做起,不参与有任何种族歧视倾向的活动,也不要动不动就把其他族裔对自己族裔的不满行为理解为种族歧视。
主流白人”台面上不搞或不敢搞的种族歧视在台面下未必就不搞或不敢搞,这台底下的[种族主义]国政先生未必都能感受到罢了。至于国政先生提及的“少数族裔”大搞特稿的[种族主义],也仅仅是少数族裔的少数而已,国政先生作为少数族裔的一员显然比较容易感受到这样的[种族主义]。
我的观点是:尽量从自身做起,不参与有任何种族歧视倾向的活动,也不要动不动就把其他族裔对自己族裔的不满行为理解为种族歧视。[/quote]
赞同。
如果大家能拧成一股绳,底气足了,也就不那么神经过敏了,最怕有些人小题大做,搞乱气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