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 11 楼 / Sky 7
- 时间: 2012-2-16 13:47
-
-
第 12 楼 / 冇散纸
- 时间: 2012-2-16 13:50
-
-
第 13 楼 / 冇散纸
- 时间: 2012-2-16 14:07全新的系统,全新安装的虚拟机。用起来却是舒服了。所以学艺不精无法做到精巧细致的话,不妨来个大刀阔斧,用推翻一切从头来过的气概补足...
于是装了Ubuntu Server (因为用Ubuntu做桌面系统有几年了,Linux里面也就是对Ubuntu稍微熟悉一点了),装Webmin插件,装kindlereader,中间当然遇到一些问题,放狗开路也算一路披荆斩棘闯了过来,再一试竟然可以成功运行了!
另一边,装好了FreeBSD, 再编译FreeNAS却没有继续进行的兴趣,一方面是因为Ubuntu已经看到了希望,另一方面也看到完整安装FreeBSD (不敢精简,担心就差精简的部分出问题)势必造成整个系统臃肿而低效,现在虚拟盘就已经5个G了,加上FreeNAS 就更大,很难装到我的4G优盘上运行了。
同时Ubuntu也有不太让人满意的地方,webmin 的界面跟习惯了的FreeNAS相比显得粗糙而简陋,要找到自己需要的功能都需要花费不少功夫。Ubuntu server是为更重量级的计算服务设计的,在我得机器上用起来,就显得效率低下了。
虽说鱼和熊掌不能兼得,必有取舍。但是如果两个选择都不好,就不得不放眼第三个选择了。 -
第 14 楼 / 冇散纸
- 时间: 2012-2-16 14:18
-
第 15 楼 / 冇散纸
- 时间: 2012-2-16 14:32拿着闪闪光光的硬盘(女儿语)回到家,自然就更有动力研究咱们的简易低成本文件服务器+下载机+Media server+Kindle 推送服务器。
放狗的时候,无意中搜到一个帖子,说FreeNAS 新版本将会基于linux开发,放弃FreeBSD。 这不是一个绝好的消息么! 在仔细一看,原来是几年前的帖子,所谓的新版本是指 0.8也就是现在的8.0,而我知道8.0是在FreeNAS被收购了以后开发的,还是基于FreeBSD。估计投资方希望保持对ZFS的支持这一个与同行差异化的最大卖点吧。
对他们来说,也许是对的,毕竟绝大多数人不会需要在文件服务器上运行太多Linux程序。而对我,无疑是个坏消息。
在这个网页继续顺藤摸瓜下去,又让我看到了希望,原来,一个FreeNAS的开发者,在Project被收购以后,决定出来单干,自己开发了一套基于Debian的系统,叫做OpenMediaVault.
看到这里,我难以抑制激动的心情,不禁热泪盈眶 -
第 16 楼 / 冇散纸
- 时间: 2012-2-16 14:57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就是在说我的吧。
虽然很鸡冻找到了更简单的解决办法,同时也非常可惜这几天花费的那几个不眠之夜。
接下来的故事就平铺直叙不见波澜了。OMV 继承了FreeNAS界面的简洁,同时增加了更开放易用的update和plugin功能。
每次开发者有了新的版本,只需要在网页GUI点update就可以更新系统,不需刻碟。当然FreeNAS 8.0上也有这个功能,但是需要自己下载并且上传,易用性比不上OMV。
Plugin功能更加体现了OMV这个名字里面的Open, 任何用户都可自己开发插件,并安装到OMV里面,然后OMV就会把这个插件整合到GUI里面一起管理。这就为OMV增加了无限的可能。
我安装了一个第三方的Logitech Media Server插件,从我的Home Theater 直接可以通过DLAN访问这个Server, Steam上面的音乐文件。
Kindlereader安装一切顺利,只是在一次抓取比较多的RSS源的时候,可能会造成文件超过25M,超过邮箱附件尺寸限制也超过Amazon推送限制。比较简单的解决方法就是使用多套Kindlereader程序文件,每套只抓取一到两个RSS源。
文件服务方面,在server上建立了NFS和SMB/CIFS共享,这样不同系统的电脑都可以通过服务器共享文件。O!Play也可以直接播放服务器上的文件,比通过网络查找播放文件的速度快不少。1080P播放没有压力。
运行功率的测量没有很准确的数值,因为Server, 外置硬盘,DSL modem和家里的防盗系统都插在同一个插板上。总平均功率在35W左右,峰值65W。 -
第 17 楼 / 冇散纸
- 时间: 2012-2-16 15:07这个简易的家庭服务器就算完成了。还算让人满意,也有些成就感。还有几点想法。
1. 笔记本做服务器,有电池功耗小,都是优点,缺点在于扩展性不高。想要做Raid是件很困难的事情,硬盘的读写速度也很难提高。加上网络接口是100M的,网络读写也存在瓶颈。不知道能不能把笔记本的无线网卡也利用起来增加总的网络带宽。
2. OMV还没有DDNS的插件。不在家里的时候要察看服务器状态就需要找到IP地址。现在只好上HDChina自己做种的用户列表里面找到自己的IP.
3. 老大@3M 在另一个帖子里提到的类似dropbox功能,也许能够通过OMV的iscsi和Rsync实现。我还没有这个需要,就没有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