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找到“三阿姐拉老公”名字,黄石,美术家
网上,找到继续的故事···
———————————————————————————————————
木壳子:我老早在镇宁路545弄、465弄混过一段时间。465弄笃底有条小弄堂可以通进去,大概就是楼主描述的地方。我有个老同事从小住在那里。去年或者前年,我曾去过那里拍过几张照片,有时间找出来,给楼主看看,验证一下
黄石:木兄所说的镇宁路通江苏路的正是这条弄堂,所发生的事情全部是真实的,由于时间久远,有些细节可能忘记了。其实这条弄堂里还有许多事情更为有趣,只是这些人不及张爱玲、吴征来得名气响,写起来吃力。另外一些人是职业交际花,掮客,花花公子,尽管这些人大多作古,但是他们的后人都在,指名道姓写,会有麻烦。当然,也有很严肃的基督徒,艺术家等等。以后看情况吧。
接下来我想写写愚园路1088弄顾圣婴,要点时间酝酿。
木壳子:【贴了三幅江苏路285弄照片,见附图】
黄石:本来故事讲到这里就结束了,看到木兄的照片,又忍不住说下去,像上海人说的:“瘪嘴老太婆,酱油拌豆腐,吃了豆腐撒猫污。”自己也觉得零碎了。
江苏路285弄像英文字母L,长的一竖通向江苏路和愚园路,短的一横通向镇宁路。长短线条的交叉处就是28号,张爱玲的后妈、吴征一家就曾经在此居住。木兄拍的一张照片,将弄堂的短线条全部收于镜中,尽头正对28号,那种宁静和安逸,仿佛按动了Replay键,突然回到从前。不少人来寻踪,拍张爱玲相关的画面,包括淳子的《张爱玲地图》,这些描述285弄的文字和照片大都隔靴搔痒,不得要领。而木兄只是逸笔草草按下快门,居然抓住了魂魄。
据房产档案记载,这一排小洋房建于1925年,50年代还非常偏僻,附近有大块空地,连到中西女中(市三女中),有人种菜,甚至有人养羊。因为是一条死弄堂,洋房的枪篱笆非常低矮,也没有人跨越,送牛奶的人只需把奶瓶放在花园外,陌生人除了花匠、邮递员、送鱼虫的乡下人,几乎看不到。周围有数株大桑树,届时桑子满头,紫得发黑,又大又甜。在桑树底下,曾经出现过蛇,我亲眼看到派出所的人用笼子将一条蛇抓走了。
28号数过来,30、32、34、36就五个门牌号码。居民除了像张爱玲后妈、吴征奶奶以外,还住着资本家、教师、中学校长、新闻记者等等。
50年代中期一场台风,将弄堂最后一堵墙刮倒,那半夜我印象深刻,如山崩地裂,狂风夹着一声巨响,房子也抖动起来。第二天,我看到后门以外一地碎砖,仿佛大幕拉开,看到的是我并不熟悉的场景。后面的人住得这样破,这样烂,还有草顶的房子。那些人试探着到花园洋房弄堂来张望。以后,他们的孩子有些成为我的同学。
我的这些同学聪明透顶,常常使我自惭形秽。他们会创作一种“回文”,让人上当。比如:“纸头乱糟糟”,倒读变成了“招招卵头子”,“大自然的爸爸”倒读成为“爸爸的卵子大”。他们会让女老师倒读,在得手以后全体哈哈大笑。不过这批人大都没有逃脱4050的下岗命运,直到今天,日子也不比父辈好到那里去。木兄的某张照片拍到了一点点后弄堂,已经比当年好得多了。
58年的时候,弄堂有些不对劲了,舅公带着一帮子人来拆所有建筑上的铁器,铁门、钢窗上的铁栅栏、我家的大落地窗的铁栅栏移门几个大汉都扛不动,用氧气瓶烧,好不容易拆下来。据说是拿到上钢厂去炼钢了,我只知道上钢厂是在很远的地方。
弄堂里的空地上,不知道那里来的人也开始炼钢,挖一个坑,砌什么高炉,就在花园洋房旁边生火,穷烧,后来停了,一堆乱砖不了了之。每家还要贡献一种粉,就是将沙锅捣碎,捣成粉末,交到舅公那里去,说是国家炼钢要的。
后来我长大了,才明白摸奶妈乳房的舅公是可以和响应号召的舅公融为一体的。其实,舅公所干的一切,是不拿一分钱的。

请点击图片查看原图
请点击图片查看原图
请点击图片查看原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