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衛平出生於北京,父母都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的教師。1982年,從大連海事大學畢業後,他回到北京,在機械工業學院管理系任教。父母原本希望他一輩子踏踏實實地教書。可10年後,他毅然拋棄了鐵飯碗,到一家合資企業工作,並很快成為該公司北京分公司的總經理。後來,這家公司籌劃上市。陳衛平未雨綢繆,於1998年飛赴澳大利亞攻讀MBA,以確保自己能勝任公司上市後的工作。
在澳大利亞留學期間碰到一件事,讓陳衛平終生難忘。“有一次,女兒在海邊玩耍,我給她買了一些橘子。一個白人小孩也想吃,我女兒就把橘子遞給了她。可就在這時,小孩的媽媽突然跑過來,打掉她手上的橘子,疾言厲色地對小孩說:‘不要理睬這群人。’這件事讓我深受刺激。”陳衛平知道,那個白人婦女對華人的態度雖是“個別現象”,卻在一定程度上說明了西方人對華人的偏見。
兩年後,陳衛平讀完了MBA課程。但是,他原來供職的那家公司並沒有上市。於是,2000年5月,他移民加拿大。剛到溫哥華那會兒,他像很多新移民一樣,經過長時間的輾轉後,才找到一份苦力活:到一家建築公司當建築工人,同時兼任公司網站的設計員。但是,他只能領到一份工資。
為維持一家人在溫哥華的生活,陳衛平曾同時打五份工:除了給幾家公司設計網頁、維護網絡,還接了兩份清潔工作。有一次,他在打掃一家公司的辦公室時,不小心被垃圾袋裡的碎玻璃片劃破了手,冒出的鮮血染紅了他大半個袖子。他在醫院縫了十幾針,好一陣子都不能上班……即便如此勞碌,陳衛平每個月也只能賺到3000加元。這在華人新移民中已不算少,但仍遠遠比不上其他族裔人的收入。
在這段艱苦的歲月裡,陳衛平經常思索:自己曾是大學教師,也獲得了澳大利亞的碩士學位,現在卻不得不做清潔工,這是為什麼?而且,他發現,與他有相似遭遇的華人移民並不少,教授賣魚、博士刷盤子、大提琴家切菜……這在其他少數族裔中絕對是稀罕事兒。
陳衛平感到困惑——現在,很多華人新移民的素質已直逼加拿大本地人,其中不少人甚至已超過他們,縱然如此,華人移民在加拿大的整體地位仍然不高,這又是為什麼?
在痛苦思索的同時,陳衛平揮汗如雨地努力賺錢。一年多後,他的境況大為好轉。如今,他已是大溫哥華地區的一位知名地產經紀人。
2005年的一天,一個名叫班達裡的印度裔老板找到陳衛平,稱自己打算參選華人人口眾多的素裡市市長。
班達裡:“你的教育背景不錯,形象也不錯,我們需要你這樣的人加入我們的團隊。”
陳衛平:“一個印度裔為主的團隊,為什麼要我這樣一個華人加入?”
班達裡:“因為你能代表華人。”
陳衛平:“我可以加入你的團隊,但你當選後會為華人做什麼?”
對陳衛平的最後一個問題,印度裔老板無言以對。陳衛平心裡一沉:這不是在利用我們華人的選票嗎?於是,他謝絕了對方的邀請。
這次談話讓陳衛平悟出了一個道理:即使少數華人參加了一些黨派,也不可能改變華人移民的整體處境;一個族群如果沒有屬於自己的組織,就不會有人真正維護它的利益。
第二位黨員
是建築裝修工
“你想,你們都把自己當作加拿大社會的局外人,別人又怎麼會注意到你們的存在呢?”一位加拿大朋友的話,是觸發陳衛平自建政黨的最直接誘因。
這位朋友說的是實情。在加拿大,當地華人由於很少參加公眾活動,因此往往被主流社會所忽視,其利益也就得不到重視。而且,現存的華人社團在保護華人利益方面存在很大局限性。
經過一年的冷靜思考,2006年,陳衛平終於決定——組黨參政。“邁出這一步,我心裡也斗爭了很久,但總要有人邁出這一步。”
最初,陳衛平希望能組織一個由印度、韓國、越南等少數族裔共同參與的政黨,因而取名為“民族聯盟黨”。可在他游說的過程中,一位越南裔人士反問他:“你們華人自己還是一盤散沙,怎麼可能將其他族裔團結到一起?”這句話點醒了陳衛平:民族聯盟黨若想形成影響力,必須先從華人做起,讓加拿大華人在政治上真正站起來。
聽說陳衛平要自組政黨參政,一家主流英文報刊的記者驚訝地問他:“怎麼還要自己組黨?難道華裔社區還有什麼困難和問題是主流社會不知道的嗎?”“當然有!你知道大溫哥華地區著名的華人超市——‘大統華’裡售貨員的平均學歷有多高嗎?”陳衛平告訴這位記者,在裡面賣菜、賣魚的,不少都是碩士甚至博士,他們來到加拿大後,學歷不被承認,只好去幹體力活。“對加拿大來說,這是極大的人才浪費。但這個問題從來沒人真正關心,偶爾有人提起,也是在選舉的時候,選舉過後,一切又恢復原狀……殘酷的現實告訴我們,我們必須靠自己去解決這些問題。”
決心下定後,陳衛平開始奔忙起來。加拿大法律規定,新成立的聯邦一級政黨,必須有至少250名有效注冊黨員。“光杆司令”陳衛平的第一項工作就是發展黨員。
他首先瞄准了律師、醫生、會計師和工程師等行業的華人精英。然而,在他接觸的目標人選中,90%都不願參與政治。
就在陳衛平四處碰壁的時候,周圍一些知識水平並不高的朋友,給了他很大的幫助和鼓勵。年亞南是一位建築裝修工,他聽完陳衛平的介紹後,當即表示:“陳衛平,算我一個!”於是,民族聯盟黨有了第二位黨員。隨後,又有了第三個、第四個。然而,幾個月後,陳衛平只拉到了20多人——盡管加拿大華人移民有百萬之眾。無奈之下,他只好來到對黨員人數要求相對寬松一些的卑詩省,將民族聯盟黨注冊為省一級政黨。
各國華人
踴躍支持
如果加拿大華人積極參政,其選票之多,足以對一些政治決策產生影響。因此,加拿大幾乎所有主流政黨都在爭奪華人票倉。
記者不禁擔憂:民族聯盟黨如何與它們展開競爭?陳衛平樂呵呵地起身,從抽屜裡拿出一沓信件和剪報,遞給記者看。“90%的反應都是正面的和鼓勵性質的。這些信是新加坡、澳大利亞、美國、意大利、芬蘭等地的華人寄來的,還有人邀請我們去當地建分部呢。”
“民族聯盟黨的成立,點燃了埋藏在我們心底的熱情之火,令我們熱血沸騰!”這是一位北歐華裔在申請加入民族聯盟黨的信中寫的一段話。陳衛平告訴記者,目前,海外申請加入民族聯盟黨的人數已有二三十人,反而多於民族聯盟黨在卑詩省的黨員人數。他已開始考慮是否放寬入黨的國籍要求,“對華人來講,站出來發出自己的聲音太重要了。我們黨雖然很小,但它畢竟是個平台,可以給華人等移民群體帶來新的選擇和希望。”
據《環球人物》

請點擊圖片查看原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