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樓主 / ~高粱果~
- 時間: 2011-8-11 23:13坤 元亨,利牝馬之貞。君子有攸往,先迷,後得,主利。西南得朋,東北喪朋。安貞吉。
《彖》曰:至哉坤元,萬物資生,乃順承天。
坤厚載物,德合無疆。含弘光大,品物鹹亨。
牝馬地類,行地無疆,柔順利貞。
君子。君子攸行,先迷失道,後順得常。
西南得朋,乃與類行。東北喪朋,乃終有慶。
安貞之吉,應地無疆。 -
-
第 2 樓 / ~高粱果~
- 時間: 2011-8-11 23:14
-
-
第 3 樓 / ~高粱果~
- 時間: 2011-8-11 23:14
-
第 4 樓 / ~高粱果~
- 時間: 2011-8-11 23:20
~高粱果~ 寫道:
初六:履霜,堅冰至。
《象》曰:“履霜堅冰”,陰始凝也,馴致其道,至堅冰也。
履霜堅冰至
時至初冬,先霜降預警,也可理解為:當你腳踏到霜的時候,你的第一反應應該是提早作好御寒的准備。。。。。。凡事預則:“立”
爻解:
這是坤卦第一爻。從陰陽講,乾卦為純陽,坤卦為純陰。從物候講,霜、冰都為陰。此爻是說當秋天腳履秋霜時,就預示嚴冬的堅冰時節即將來臨。
東周時,晉獻公寵信驪姬禍亂晉國的故事,正可說明“履霜堅冰至”的交爻。
典例:
東周的齊、晉是當時諸侯中最強大的兩國。但這兩個國家的國君都不知防微杜漸,而發生過重大的禍亂危害。
齊國的禍害發生在齊桓公晚年,一代霸主不聽管仲臨終遺言,重用易牙、豎刁、開方,競孤獨慘死於淒涼之中。真是可歎!可悲啊!
晉國的禍害則起於晉獻公寵信驪姬。
晉獻公有後宮數人。夫人齊姜生有申生,從犬戎所娶的狐姬生有重耳,小戎生有夷吾。三人中申生被立為太子,重耳、夷吾與申生又是親密無間。晉國本應平平安安的,不發生繼承人之爭的危機。
誰知齊姜後來不幸死去。晉獻公又在與驪戎之戰時,娶得驪姬、少姬兩位新人,埋下了以後的禍亂之根。
這位驪姬長得貌若天仙,妖同妲己,詭計百出。晉獻公自得到驪姬後,整日形影不離,食同桌,枕同眠,寵信無比。
驪姬一面大施媚術,一面參與朝政,往往十言九中,晉獻公於是又奉若神明。
一年後,驪姬為獻公生下一子,名叫奚齊。獻公寵信其母,又喜愛幼子。驪姬則日夜在獻公面前進讒言,吹枕頭風,要立奚齊為太子。
但是,太子申生深得臣民愛戴,才德皆備,晉獻公一時找不到廢他的理由。於是,決定從立驪姬為夫人入手。
這是一著很險毒的棋子:驪姬一作夫人,奚齊就同申生一樣是正室之後了。
然而,晉獻公的如意算盤遭到了大臣們的反對。
晉獻公又令卜偃、史蘇進行占卜。卜偃龜卜得到的繇辭是:“專之渝,攘公之。一薰一蕕,十年尚有臭!”是一條凶兆。
史蘇用《周易》筮得的結果,也不是吉兆。史蘇更將驪姬比做蘇姐己,用“履霜堅冰至”的道理,勸獻公防微杜漸。
但晉獻公根本聽不進,硬是堅持把驪姬立為夫人了。
驪姬做上夫人,名正言順地成了後宮之主,行為更加放肆了。
她先是用色相勾引獻公的努臣優施,成為心腹;又用重金賄賂獻公的另一個幸臣梁五,結成三人幫。
三人裡唱外和,導演了一幕幕肮臓的政治丑劇,把晉國搞得昏天黑地。
太子申生終於慘死在驪姬的毒計之下,公子重耳、夷吾分別流離到國外,為奚齊立為太子掃平了道路。
晉獻公死後,驪姬的兒子終於做上了國君。而這時晉國已由強大的國家,變成了一副動亂不已的爛攤子了。後來,一直到重耳重返晉國執掌大權。由晉獻公寵信驪姬而帶給晉國的禍亂才告結束。
人生啟示:
履霜不久,堅冰就將來到,這本是人所共知的自然現象。這一現象告訴人們,堅冰來前必先降霜,凡事都有由微到著、由小到大的發展。但身為國君的晉獻公卻不懂得這個道理,蘇妲己、褒姒以女色敗國的前鑒已人所共知,他不以史為鏡,又不聽群臣的良言,寵信驪姬,使好端端的一個大國被驪姬搞得破爛不堪。若獻公知道防微杜漸的哲理,驪姬之禍就可消亡於無形了。人生在世,禍福常有,要免除大的禍患,常保無虞.就不要忘了“履霜堅冰至”的《易》理。
-
第 5 樓 / ~高粱果~
- 時間: 2011-8-11 23:20六二,直方大,不習無不利。
《象》曰:六二之動,直以方也。“不習無不利”,地道光也。
爻解:
此爻為坤卦第二爻。方、直,為地之性;地得此性廣生萬物,所以又說大。此爻為下經卦中爻,又以陰爻得偶位,為地得其正性的爻位。喻人事,則是君子“敬以直內,義以方外”(《易·文言》),君子能直能方,就能有德不孤而大。地為陰道。臣道,陰從陽行,臣依君行,故不需有所先習,只需以正直之德而行,就沒有不吉利的。
北宋時呂端為臣正直大方,而獲拜相之利的史實,正可與此爻爻義相發明。
典例:
經過“文革”的人大約都記得,毛澤東主席讓葉劍英元帥出來工作時,曾經用“呂端大事不糊塗”的話來誇獎過葉帥。
說起這位呂端來,那可是《宋史》中有列傳的人物啊!
呂端先做過成都知府,後來被宋太宗親自拜為宰相。與呂端一起做知府的官吏,加上比知府大的官吏不知有多少,但最後能登上宰相位置的人卻是鳳毛麟角。別人沒做到,呂端做到了,靠的是什麼?
用呂端自己的話來講,就是行事正直大方。他經常講:“吾直道而行,無所愧畏,風波之言不足慮也。”
舉二事為證
第一件事是推舉寇准。
端曾與寇准共事,位在寇准之上。但寇准力主抗擊遼國的侵略,經常直言諫政,毫無顧忌。因此,許多臣僚都對寇准有看法,說他鋒芒太露。而呂端卻認為,寇准敢於直言,那是忠貞的品質體現;主張抗遼,更合符國家民族的根本利益。所以,他對寇准十分尊敬,在政事上總是與寇准虛心商量。
當宋太宗擇選新的宰相時,皇帝、群臣都認為呂端是最好的人選。呂端卻說,寇准是最合適的人選。
大臣們都埋怨呂端傻,竟甘居人下。宋太宗和一些明察的臣僚,卻由此看出呂端不以高官為念,而以大局為重的方正品質。
第二件事是反對殺害李繼遷的母親。
李繼遷是個什麼人?原來是位叛逃西陲的叛將。按照宋代律法,凡是叛將之流都要受滿門抄斬的懲罰。
在叛變時,李繼遷的母親因年事已高,被留在家鄉。李繼遷成為叛將,他的母親被馬上給抓起來。
宋太宗為了懲後,決定殺掉李繼遷的母親。
金口一出,群臣都沒有一個提出反對意見,紛紛義憤填膺,說是皇帝決定英明,李繼遷之母該殺。
誰料,呂端卻從當時的大局出發,從長遠計慮,反對殺掉李繼遷的母親。這不僅有頂撞聖上的罪名,還有勾結、同情叛將的嫌疑,若不是呂端稟性直方,哪會站出來為社稷考慮,而自己冒著犯下殺頭大罪的危險呢?
宋太宗全盤思忖後,接受了呂端的意見。
後來,果然換來了西陲的相對安寧。李繼遷去世後,他的兒子感激宋朝不殺祖母之恩,終於投降了宋朝。
而呂端一生富貴,終至拜相之尊,真是“無不利”也!
人生啟示:
地以直方之性承天,大澤萬物,無所不利。向人展示了處下之道。凡人在世,都有上下屬的關系需要處理,在上下之間,在下者如何處理好與上司的關系,是很艱難、微妙的。只要在下者能以正直、方正的品行來與上相處,總是有利無害的。呂端以直方之性盡其臣子之道,是深明此爻之義的。但是,不要忘了,用正直、方正的品行作為下之道時,一定要在上者是位賢明之人。若殷紂為王,做臣子的去講什麼直方之性,那不是不識時務的真正傻冒,就是一種可悲的愚忠了。 -
第 6 樓 / chefeeee
- 時間: 2011-8-11 23:21
-
第 7 樓 / 饅頭饅頭饅頭饅頭饅頭饅頭
- 時間: 2011-8-11 23:27
-
第 8 樓 / ~高粱果~
- 時間: 2011-8-11 23:29
-
第 9 樓 / ~高粱果~
- 時間: 2011-8-11 23:30
-
第 10 樓 / ~高粱果~
- 時間: 2011-8-11 2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