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同学关心今年G1报名抽签的事,今早给Walton和SD43 打了电话,虽然这次新学年G1仍然有抽签入学,但是新学年的G1不会增加班级,维持原来的2个中英文班。
按教育局的话普通G1班的孩子人数比K多。 (

,现在的K已经是22个孩子一个班了!难不成G1 30个孩子一个班?)其次,目前在K的孩子有可能各种原因要转学的,就有空位留出来了。(不知道教育局如何知道目前K的孩子会离开, 我们都还没有登记不是?!)Walton更是不清楚

。需要等各方面的信息回笼才能决定那些去抽签的孩子能入新学年的G1。
总之,目前在K上学的孩子,上G1是没问题,除非自己想转学。就是那些想要入学的孩子,今年的位子就很有限了 类似蒙校和French Immersion学校了。
Forgot to mentioned -
As Walton, for those kids already studied in K Bilingual Program, who will automatically turn to Grad1 Bilingual Program
without registration.
因为新近搬到高贵林,女儿也报读于walton。因为报道那天我没有空,是LG带女儿去的学校,回来后听LG说,报名的面试结束后,校长特意跑出来问他是否愿意去G1的中英文双语班(我女儿现在已经在读一年级)。LG的回复是不用了。我后来和朋友们一讲,大家都埋怨我不该白白浪费大好机会,说别人想进都进不了。
但通过两个个月的观察,我不知道是否自己真的错失良机。因女儿的堂弟就读于中英文双语的K班,不知是他的个别现象,反正从他身上我没有发现中英文班的优点,反而觉得他是中英文都没学好。当然我去问他的老师,他们的回答是K阶段只是培养孩子对两种语言的兴趣,没有具体的要求……
我不知道坛子里其他家长有什么感觉,能否分享一下?也给准备上中英文班的家长有点启示和建议。

, 首先欢迎新来的朋友,
目前群里的孩子都是在Walton上K的,对G1了解不深,去年抽签上G1的孩子没招满。K的是满员还有50来号在Waiting List上。
就我家上K的情况来说2010年的Report卡是没太多东西的,但是儿子隔三差五的会带回来中文写字的作业,每周五学校会给孩子带回来一周上课的学习资料(中文居多,共2本)让家长陪孩子复习,然后周一带回学校。另外有一本中文的本子是留在家里放每周孩子的课堂作业。老师和家长有专门可以传便条交流的Folder(对我家这种双职工来说起到一个和老师沟通的桥梁),老师对家长的问题回复及时。2011年1月开始到现在每周带回的资料已经积累了很多了,写字也基本2天就有带回来,还有画图等。儿子说Suen老师有交汉语拼音,孩子们中文开始学以学中文歌和英文歌起始。这次的Report卡有学习内容分析,中国年还有中英文班的专场表演,学校请了所有家长去参加。我是不时有跟中,英文的老师沟通,也赞成对中文的培养兴趣第一,毕竟只有5岁的年纪玩是本性。以后的路还长呢。所有我儿子那个班全部登记上G1,班上很多孩子都是英语母语的。这个是三联市的特殊班,教育局和学校投入的很大的热情。
对于上K的孩子要看你对孩子的期望如何,可能中国家长的期望比较高。我家孩子在这个年龄我只要他开心就行。其实他学的也不少了,他可以看些中文的简单的句子, 能写了,还有很多其他方面也长进了。如果上普通英语班,中国人么不还要花钱送孩子上中文学校,除非你们无所谓咯。进入这个中英文班都是抽签凭运气的,我家当时也是无心插柳入的,结果我认为目前K班的老师真的是不错,英语老师是教了5年K的有经验的老师,中文老师是在香港教过2年多中英文班的老师,在加拿大受的教育,有教钢琴的执照,儿子班级就有专门的钢琴,整个Walton也就2架。
上不上中英文无所谓的,只是有个机会给你,你自己决定咯。对于这个三联市新开的班,你不可能百分百的听到赞美的声音,但是也不可能百分百的批评。好坏还是只有自己孩子和家长去理会了。孩子成长的路只有他们自己走稳了才成,家长应该配合学校老师做好回家的辅导。参与过多适得其反。有针对性的教育能让孩子成长的更务实。
希望这些对你有用。

有兴趣的话,常来逛逛吧。
看了你的回复,很详细。的确有很多观点我是认同的,其实这里的基础教育,很大一部分基于家长和学校、老师间的配合和沟通。我上面也提到我举的例子可能只是个别现象,不能代表全部。而且正因为这个program本身是在实验阶段,更需要双方的理解和沟通,才能在不断摸索中发展。当然我希望中英双语班能越办越好,老大错过就错过了,等老二啦^_*
忘记提一下了,目前带K班的老师不跟着上G1,还是带今年的秋季的K班。他们老师跟我确认过了。